1春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春 课件(24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2 15: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

朱自清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美词佳句,掌握重音和停连等朗读技巧。
2.感知文章大意,理清结构,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情感。
“春”的小篆字形,从“艹”(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
据此,你认为“春”会带给文人墨客怎样的灵感?
一、说春天入春文
“春”有生机勃发之意,给人新鲜,给人美好,给人力量。“春天”展现美丽世界,带来崭新希望。所以,历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一起将它们
吟诵出来吧!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杜甫
《春夜喜雨》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一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千里莺啼绿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风。
一杜牧《江南春》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高鼎《村居》
人们对春的描绘和赞美从来不曾停止,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春》。
二、通读课文,积累感知
1.初读课文,积累积淀
在文中圈点标注四字词语、释义困难词语、音形易错字、优美语句
四字词语:繁花嫩叶、呼朋引伴、轻风流水、花枝招展
释义困难词语:欣欣然、朗润、赶趟儿、酝酿
音形易错字:窠(kē)巢、应和(hè)、黄晕(yùn)、
宛转、嘹亮、蓑笠
优美语句: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繁花嫩叶、呼朋引伴、轻风流水、花枝招展……
欣欣然、朗润、赶趟儿、酝酿……
窠(kē)巢、应和(hè)、黄晕(yùn)、
宛转、嘹亮、蓑笠
繁花嫩叶
、轻风流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出声自读,整体感知内容:课文描绘春天,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草、花、风、雨、人(山、水、树、鸟.....)
(2)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一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草、花、风、雨、人(山、水、树、鸟.....)



1.
思考第1段: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情感的?
三、指导朗读,感受情感
运用反复,突出作者盼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
运用拟人,写出作者看到东风送来春天的欣喜之情。
2.请示范朗读,说明如何通过处理朗读的重音和停连,表现上述情感
(1)重音:指对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重号·标在词语下面。
(2)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连接,用“Λ”标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指对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
词语下面
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
Λ
·
·
/
恰当运用朗读技巧,以声传情,才能表现散文意境,传达作者情感。请任选一个自然段,自由、大声地朗读。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连,读出情感。
2.同学展示,大家围绕要求展开评价。
四、美读品味,评价提升
1.反复朗读,并能背诵
2.搜集有关春的诗文名句并积累
五、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揣摩文中准确、生动的词句,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写景景物的方法。
3.领会作者赞美春天之情与积极进取的思想。
作者满怀急切的心情“盼望着,盼望着”,欣喜地盼来了东风,盼来了春天走近的脚步。春如一幅画卷,正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
思考:
1.找出这幅画卷中最美的一笔。
2.作者如何巧妙地表达它的美?(建议:字斟句酌体会作者的准确用词,融情入境感受作者的美妙修辞、写法。)
3.从积累的古代诗文中,找到合适的句子进行对比阅读,体悟古今文人对春的情感。
4.
拟画名,要求4字以下,名字中要有画面的内容。
一、品读“春天”美好的意境
  1.该段4句话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描绘春草。第1句从“点”上描绘:第2句从“面”上描绘;第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写柔风,从触觉表现春草的可爱。
2.“偷偷地”写出小草不知不觉间萌出,表现欣赏之情;“钻”表现小草破土而出的旺盛生命力。
3.运用“坐”“躺”“打滚”“踢”“赛跑”“捉迷藏”展现孩子们在草地上充满活力的游戏情景,侧面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4.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草偷偷地从土
里钻出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
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画名:春草图 草旺春 草报春










不知不觉间萌出
欣赏
旺盛生命力
侧面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春草图
草旺春
草报春
(一)草(第3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花(第4段)
1.作者按“树上一花下一遍地”的顺序,从高到低描写春花。
2.“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花儿争春的盛况。同时与下面的比喻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照应。
3.“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虚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4.“花下成干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不仅“成千成百”“飞来飞去”
写出蜜蜂、
蝴蝶之多,一个“闹”更能体现场景之盛。
写蜜蜂、蝴蝶从侧面写
出花香之浓、花开之旺,表现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5.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6.画名:春花图
花争春
花闹春....
树上
花下
遍地


拟人
花儿争春
比喻
虚写
春花
秋实
之多
场景之盛
花香之浓
花开之旺
美丽与生机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花图
花争春
花闹春
(三)风(第5段)
1.借助其他事物,从触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将无形、无味、无声的风化为有形、有味、有声。
2.“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与上文写春草呼应;“还有各种花的香”与上文写春花相呼应。
3.鸟儿“宛转的曲子”应和着“轻风流水”,“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因为春风的传递,“成天在嘹亮地响”。
这些春天里特有的声音,将春风化无声为有声。
4.“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与轻风流水应和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画名:春风图
风唱春
风拂春.....






春草
春花
有声
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
雨不须归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风图
风唱春
风拂春.....
(四)雨(第6段)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也各显个性: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2.“斜”与上文写春风呼应,“织”与上文三个比喻表现出的春雨的特点相呼应,“全”写出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薄烟”轻覆的情状。
3.“静默”用拟人的修辞营造出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静态美。
4.密密地斜织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在雨里静默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画名:春雨图
雨润春
雨养春.....

多而细密
亮而闪烁
柔而绵长
细密
闪烁
绵长
春风



拟人
安静而和平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雨图
雨润春
雨养春.....
1.风筝、孩子引出迎春的画面,展现春天的生机。
2.“‘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引出作者赞春的主题。
3.天上风筝渐渐多了,
地上孩子也多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画名:迎春图
人迎春
春恋人......
(五)人(第7段)
生机
赞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迎春图
人迎春
人恋春......
结尾排比段“赞春”,层层递进,而且比喻精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新”;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美”,
呼应第二部分“绘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力”。这三句的顺序,既点明春天的成长进程,同时,“领着我们上前去”又表达出对春所象征的美好希望的追求。
二、品读深厚情感、美好希望


绘春

排比
比喻
成长
对春所象征的美好希望的追求
1.内容梳理“赞春”部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2.情感朗读“赞春”部分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Λ
(
一)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
《荷塘月色》等。
(二)对朱自清其人其文的评价
  郁达夫:朱自清虽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林非: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
三、走近作者、学习写作
佩弦
江苏扬州
踪迹
背影
欧游杂记
背影
绿
荷塘月色
(三)结合本文归纳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
2.诗情画意相融合。
3.语言朴实清闲,准确生动。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
2.诗情画意相融合。
3.语言朴实清闲,准确生动。
(四)布置作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写景短文。
(四)布置作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写景短文。
特别鸣谢
本课件根据沈学萍老师教学设计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