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 课件(44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 课件(44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2 17:41:10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1.草原
语文五四学制
六年级上
?预习
陈巴尔虎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地理坐标为北纬48°48′—50°12′,东经118°22′—121°02′,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接壤,东南与海拉尔区毗邻,南边接着鄂温克族自治旗,西与新巴尔虎左旗交接,西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中俄边境线总长193.9公里(系水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所读内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2.感受内蒙古风土人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重点)
3.品析优美词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在景物中融入感受的写法。(难点)
学习目标
老舍(1899年—1966年),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作者简介
勾勒
境界
洒脱
鞭子
疾驰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羞涩
摔跤
读读写写
多音字

多音字
多音字

多音字
一碧千里
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范围都是碧绿的颜色。
翠色欲流
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奇丽
奇特美丽,多形容自然风光。
词语解释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草原的风景和人们给你、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写作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地点的转移顺序。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哪些句子写草原景色的?哪些写作者感受的?文中做上记号。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课文解读
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表现了草原的可爱,愉快是作者内心的喜悦。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
中心句。写出了草原的绿和辽阔的特点。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
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一碧千里的草原
无边的绿毯
草原上的羊群
白色的大花
比喻
比喻,展现出草原的广阔和羊群散落其间的美景,也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景色的喜爱与赞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写出了草原的勃勃生机。
写出了远处草地与蓝天相接的情景。两个“流”使描写富有动感。
“渲染”“勾勒”都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的绘画技法;“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的绘画技法。“翠色欲流”以动写静,写出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想象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拟人
“回味”运用拟人的写法,意思是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课文解读
置身于美景中,作者会惊叹,会吟诵诗篇。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置身如此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怎会不惊叹?
情景交融
(赞叹之情)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草原的人情美?小组合作朗读2—5自然段,再现所想象到的情景。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热情相迎
人群
彩虹
草原人民迎客的热情。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激情相待
蒙古同胞的热情。两族人民相亲相爱的和谐画面。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盛情款待
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奶茶
奶豆腐
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他们是怎样喝酒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尽情联欢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友好。
尽情联欢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美好感情。
深情话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拓展想象
此时,你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草原
风光美
人情美
天空:明朗
平地:一碧千里
小丘:翠色欲流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蒙汉情深
空气:清鲜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结构梳理
深情话别
主旨归纳
本文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间的友爱团结。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拓展延伸
译文: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拓展延伸
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
2.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
3.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
4.细细地回忆、品味。(
)
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填空。
课堂练习

碧千里
翠色欲流
拘束
回味
课后作业
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搜集描写草原美丽风光的古诗,一起读一读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草原(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所读内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2.感受内蒙古风土人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品析优美词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在景物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从所读的内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难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2.从具体文字中体会“蒙汉情深”,获得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老舍先生的简介和他的作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从所读的内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一、品读风景美
(一)齐读第1自然段。
师:哪些句子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的感受?哪些描写最富于想象?将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品读草原景色之美。
师: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
(从上至下,从远及近)
1.天上:天空、空气。
学生重点品析词语:更可爱、那么清鲜、那么明朗,体会“可爱”“清鲜”“明朗”的意思,感受作者用词之妙。
2.地上:平地和小丘、动物。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教师相机引导:
(1)“在天底下,一-碧
千里,而并不茫茫。”读《敕勒歌》,为什么有人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
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白色的大花”指什么?哪个字用得最好?
把羊群想象成“白色的大花”。这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绣”字运用拟人的手法。
(3)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人云际。”小丘的景色像什么?为什么?
“渲染”“勾勒”都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的绘画技法;“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的绘画技法。“翠色欲流”以动写静,写出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想象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运用拟人的写法,意思是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三)品悟作者感受之愉快。
1.学生找出第1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说说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师: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融情人景的写法。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给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也使人的情感能借助景物来抒发。
学生再次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并交流。(教师板书:风景美)
4.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梳理的顺序,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品读人情美
学生自由朗读第2-
5自然段,探究、讨论、汇报: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草原的人情美?
(一)初人草原,感受“酒脱”之美。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师:“酒脱”可换成什么词?
(自由、无拘......)
2.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教师指导学生感受“酒脱”之美: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只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还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3.学生再读文段,要读出洒脱的感觉。
(二)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人: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俗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作者一道,走近蒙古包,去见见蒙古同胞。
2.师: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3.师: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并提问: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
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4.热情迎接:
(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襟飘带舞”的场景。
师: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目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要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5.激情相见:
(1)师:你能否想象当时相见的情形。
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6.盛情款待:
①师: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等》
(2)师:他们是怎样喝酒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友好。
7.尽情联欢:
师: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唱歌、套马、摔跤、民族舞蹈)
师: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8.深情话别: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
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教师提问:
太阳已经偏西,到了离别的时候,“我们“心情如何?
师: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看那里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
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平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教师板书)“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三、拓展想象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四、链接生活
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想开去。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人情美
风景美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尽情联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课时作业
一、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搜集、阅读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故事。
三、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幅怎样的美景?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草原上的人们如何?用几个关键词表达。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人云际。(美丽)
2.在天底下,-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碧绿、广阔
)
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热情好客
)
教学反思
《草原》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感悟能力。
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文章篇幅较长,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之美与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
我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练习题展开学习,以读和说作为铺垫,让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加以汇报,在汇报中全班学生没有丢掉一个知识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难点自然突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草原(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所读内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2.感受内蒙古风土人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品析优美词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在景物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从所读的内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难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2.从具体文字中体会“蒙汉情深”,获得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老舍先生的简介和他的作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揭示课题
(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美景图,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二)师:大家喜欢草原吗?谁能用一个词,或者一首歌,或是一首古诗,也可以是儿歌来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吗?(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重点词语
(一)教师出示卡片,学生认读生字词:小丘、渲染、勾勒、迂回、蒙古包、鄂温克。
(二)教师讲解多音字:“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
(三)师: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请给大家讲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个别生词意思:如墨线勾勒等)
三、
再读课文,
理解大意
(一)
教师指名轮流读课文,学生思考: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的风景和人们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二)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写作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地点转移顺序。
整体印象:“美”一风景美、
人情美。
四、简介作者,激发期待
(一)学生分享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老含先生的资料。
(二)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在感受草原之美的同时,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法之妙。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景美
人情美
课时作业
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填空。
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
2.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
3.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
4.细细地回忆、品味。(
)
参考答案:

碧千里
翠色欲流
拘束
回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