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2.丁香结
语文五四学制
六年级上
?预习
丁香:又称紫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大部供观赏用,有些种类的花可提制芳香油,亦为蜜源植物,木材供建筑和家具用有不少种类的花,是提取香精,配制高级香料的原料;又枝叶繁茂、花色淡雅而清香,故庭园广为栽培供观赏,为庭园中之珍品。共35种,不包括自然杂交种,主要分布于欧洲东南部、日本、阿富汗、喜马拉雅地区、朝鲜和中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进行仿写。
3.品读优美句子,从读到的内容想开去。(重点)
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感悟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难点)
学习目标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丁香结》是她的一部散文集,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新时期散文集嘉奖。
作者简介
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读读写写
多音字
薄
多音字
妩媚
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参差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词语解释
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课文从
和
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丁香的。
赏花
悟花
整体感知
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写丁香花,后3个自然段写丁香结。前3个自然段写“赏花”,后3个自然段写“悟花”。
①城里丁香图②城外丁香图
③斗室外丁香图
④雨中丁香图
课文解读
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今年的丁香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点明丁香花的颜色,与尘土喧嚣的环境形成对比,令作者眼前一亮。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装,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小花
星星、窥着
比喻、拟人
小花比作“星星”,写出了丁香花的繁密;“探出、窥着”,赋予丁香花的俏皮、机灵的性情,写活了丁香花的动人风姿,不由地让人想起“一只红袖出墙来”的美好意境。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潇洒”“朦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潇洒”写出丁香花的高洁气质;“朦胧”着眼于视觉,写出丁香含蓄的美。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格外妩媚”。“格外”一词强调了程度,更见作者的喜爱之情。“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也能体现出上文中写到的丁香的“朦胧”。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想象一下这幅图画,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丁香更显得“妩媚”“朦胧”,更能展示它的美。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嗅觉角度写丁香花。
(①颜色②形貌③气味④姿态)(视觉、嗅觉)
(①繁密耀目②幽雅甜香③娇俏灵动④鲜润妩媚)
阅读课文第3-6自然段,丁香花对人有怎样的影响?人们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檐前的丁香花比作积雪,既抓住了丁香花颜色洁白的特点,又避免了称呼的重复,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室外的三棵白丁香是怎样影响“我”的呢?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cēn)差(cī)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这句话写出了丁香花开得极盛时花多叶少、色彩鲜明的景象,给人以愉悦感。
“透”“参差”写出了花得繁茂。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照耀”既写出丁香花白得如月,好像有光晕一样,又巧妙地表现了花对人的影响----丁香花给作者的心灵以鼓舞和慰藉,让她更执著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两句描写的都是丁香结,表现的都是愁思。引用丰富了丁香的内涵,引出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愁思,为下文写作者寄托在丁香上的情思作铺垫。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形象地写出了细雨迷蒙中丁香形态模糊,色彩朦胧的美。“渗”突出了丁香花在着了水滴后紫色与莹白交融的情景。
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线条模糊,颜色交融柔和,犹如一幅色彩边缘模糊、柔和婉约的画作。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十分打动人,不禁让作者赞同古人常将丁香和微雨联系在一起的写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jīn)上的盘花扣。
形状上解释了“丁香结”名称的由来。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作者是如何把丁香结和人生的愁怨联系在一起的?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作者对丁香结进行了想象,“结”是需要“解”的,而愁怨也是需要解的,“结”与愁怨就有了相似性;那些诗句更是直接把某种哀伤的愁绪寄托于“丁香结”。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中的丁香花结,也指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情。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如何理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难点探究
生命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难题、烦恼、忧愁,不能被立刻化解,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常态。如果人生没有任何困难,反而缺少起伏,太平淡无味了。作者发出如此超然物外的感叹,表达了她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此处作者将丁香结和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总结方法
(一)写作方法。
1.从多个角度描写事物。
2.借景抒情。
(二)阅读方法。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丁香结
赏花
悟花
形状
颜色
感悟丁香结
雨中的丁香
理解丁香结
气味
荷花香美
人花共舞
“结”乃常态
坦然面对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作者对今年盛开的丁香花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进而写到近三十年来陪伴自己的三棵白丁香,并展开了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透彻了解和对人生的洒脱。
代赠二首·其一
[
唐
]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释
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2、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3、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
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拓展延伸
填空。
《丁香结》是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________,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_________,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______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
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
宗璞
丁香
诗句
花蕾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丁香结(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进行仿写。
3.品读优美句子,从读到的内容想开去。
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感悟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进行仿写。
2.品读优美句子,从读到的内容想开去。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点拨法。
学法:读悟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丁香花资料。
课时准备: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进行仿写。
2.品读优美句子,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感悟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一、赏词析句,品读“丁香花”
学生汇报上节课同伴合作的结果,根据学生谈到的句子,老师相机引导。
重点赏析课后练习中的句子:
1.“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酒,紫的朦胧。”
找出描写丁香的词语。
(
“潇洒”“朦胧”)
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潇洒”的意思是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这里用来形容白丁香的姿态自然大方,是拟人的写法。“朦胧”的意思是不清楚,模糊。这里写出紫丁香给人的观感有一种看不清楚的朦胧之美)
指导朗读,用声音读出“潇洒”“朦胧”的不同特点。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
(“格外妩媚”。“格外”一词强调了程度,更见作者的喜爱之情。“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也能体现出上文中写到的丁香的“朦胧”)
想象一下这幅图画,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
(雨中丁香更显得“妩媚”“朦胧”,更能展示它的美)
指导朗读,关键词重读。
3.提炼写法。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和感官角度写J香的?
(①颜色②形貌③气味④姿态)(视觉、嗅觉)
分别写出了丁香的什么特点?
(①繁密耀目②幽雅甜香③娇俏灵动④鲜润妩媚)
(2)小结:描写景物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同特点。
二、
读有所思,
感悟“丁香结”
(一)读第3~6自然段,结合所读的内容,思考:
丁香花对人有怎样的影响?人们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二)从丁香花想到的:
斗室外的丁香花作者着墨最多,也对作者影响最深。读第3自然段,想想丁香花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
(“人也似乎轻又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这句话写出香气给人舒适、清爽、轻灵的感觉,“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句话的“几乎都是”一词中,
可见影响之大。
从“照罐着我的文思和梦想”一句中可见丁香花能引发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灵感与思路,也照亮了作者的梦想)
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下同)
(三)引导学生围绕“丁香结”展开梳理:
1.诵读并理解第4自然段和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诗句,也可以再补充其他诗句,理解古人何以称它为“丁香结”,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用来表达愁怨。
2.读第5自然段,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结图进行比较。丁香花蕾之所以称为“丁香结”,从外形上看,也许是因为它跟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似。
3.“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读第6自然段,此处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本文作者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体现了她的超然物外、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4.从读到的内容想开去,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学生自由畅谈。
三、总结方法,结束新课
(一)写作方法。
1.从多个角度描写事物。
2.借景抒情。
(二)阅读方法。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板书设计
丁香花((1)颜色(2)形貌(3)气味(4)姿态)
丁香结(愁怨--豁达)
课时作业
一、
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习本文从多个角度描写事物以及借景抒情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本课我引导学生从认识“丁香花”开始,诵读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想象微雨中丁香的画面,感悟古诗中表达的人生愁怨,学生认识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也体会到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我循着作者的思路展开教学,从品读“丁香花”,了解它的特点,到感悟“丁香结”,体会人生哲理,层层深入,直指内心。于是孩子们明白了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绵中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这样的人生才丰富多彩。
参考答案:
1.答: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象征着解不开的愁怨。
2.答案示例: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丁香结(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进行仿写。
3.品读优美句子,从读到的内容想开去。
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感悟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进行仿写。
2.品读优美句子,从读到的内容想开去。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点拨法。
学法:读悟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丁香花资料。
课时准备: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诗句,
认识“丁香”
(一)读诗猜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稻)花香里说丰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二)引用文中诗句揭示课题《丁香结》。
(三)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丁香花图片,学生分享丁香花资料。
二、学习重点词,扫清障碍
1.学生自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共同解决,如“参差”“妩媚"。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齐;不一致。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2.学生自主书写词语,互阅: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模糊、愁怨、顺心、平淡。
3.多音字:“薄”
有几个读音?谁来组词?写一写。
三、抓住线索,理清脉络
(一)初读。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丁香的。
(二)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引导:
1.题目是“丁香结”,作者一开始就写了“丁香结”吗?先写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结”?引导学生划分课文结构。(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写丁香花,后3个自然段写丁香结。前3个自然段写“赏花”,后3个自然段写“悟花”)
2.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四幅丁香图?
(①城里丁香图②城外丁香图③斗室外丁香图
④雨中丁香图)
四、同伴合作,初探“丁香”
(一)提出要求:用横线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读读,说说丁香花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从读到的内容中你想到了什么。
(二)同伴合作,研读丁香。
五、布置作业
(一)课后学生可以继续交流,下节课汇报。
(二)完成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丁香花
①城里丁香图
②城外丁香图
③斗室外丁香图
④雨中丁香图
课时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丁香结》首先描写了(
)、(
)、(
)三个不同地方的丁香,然后描写了(
)中的丁香。
参考答案:
城里
城外
斗室外
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