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七步诗 1(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七步诗 1(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21 12: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步诗
教学目标:
1.掌握“羹”“釜”的形和义,“煎”的意义,有感情地配乐吟诵;
2.把握“豆”“萁”“根”的象征意义,温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理解诗的意义;
3.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心情,评价历史人物,并掌握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课内练笔,课外拓展作业,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道具,学生收集三国的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了解历史背景,体会人物心情
1.历史描述,情境导入: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都有政治野心,都想争做曹操的继承人,曹丕文武双全,但曹操更加偏爱文采风流、才高八斗的三儿子曹植。然而,历史并没有眷顾这位负有天才美称的曹植,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曹丕最终取得了胜利,后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曹植,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命运?过去曹操对他格外的恩宠,还有他出众的才华,却给他,惹来一场杀身之祸,和后半生被软禁的无尽的苦难……
2.学生表演:(一生饰丕,一生饰植,一生饰持剑的武将,其余饰大臣)“曹丕”限“曹植”七步成诗,否则令武将取他性命。
3.用一句话描述所见情景。
4.“大臣们”和“曹植”就“兄长想逼死弟弟”的情形,交流心里的想法,谈对曹丕的印象。
(设计意图:古诗离现代生活,离学生太远,要深入学习古诗,就不得不追溯相关的背景。本课通过描述与角色表演,可以让学生了解兄弟俩政治斗争的历史背景,知道七步诗的由来,关注人物命运,同情弱势者,形成对人与诗的初步印象和探究欲。当然,了解相关背景,宜精简,忌繁杂)
二、学习古诗内容
1.试读《七步诗》
师:在座的“大臣们”各有所思,对曹植,有的欲除之而后快,有的为他捏了一把冷汗,而曹植的心里矛盾极了,悲伤透顶,然而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就在七步间,他作出这首诗,请“曹植”读一读。
2.古诗吟诵、演唱
a、全班初读,读通顺,划节奏线,“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b、相机指导“釜”的形与义,联系诗的内容理解“煎”为“煎熬”的意思,把握主人公“悲痛”的感情基调,配乐吟诵
c、听歌曲《七步诗》,学唱(不要求全部学会)
3.理解“根”“豆”“萁”的象征意义,温习借物抒情表达方法,试翻译全诗
4.学习完整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指导“羹”“豉”的形,介绍通假字“然”→“燃”
5.小组合作,将全诗翻译成曹植对兄长的倾述。
(设计意图:音乐渲染也是情境教学法之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指导有感情吟诵。本诗教学,先是随着音乐体会这种“朦胧”的伤感,然后进入“曹植”角色,向“曹丕”倾述,甚至哭述。古诗内容的理解由易而难,感情的体会由浅入深,朗读也愈加投入了。)
三、人物评价
1.“大臣们”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曹植
2.师范读曹植作品《铜雀台赋》,加深学生对人物的印象
3.“曹丕”听了《七步诗》后,怎么想?怎么处理?同时交代历史结果——曹植虽逃过一劫,后半生却落魄失意,抑郁而终!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贯穿教学始终,对主人公的评价和对其命运的了解也有始有终)
四、练笔:
请用“台独”“陈水扁”“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将关注历史的目光转换到现实中来,将所学知识过度到运用中去。)
五、课外拓展:
借助注释,自学郭沫若《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