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声音》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是孩子学习物理的重要一节,它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刚学物理不久,虽然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研究和学习物理的方法的认识还肤浅,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还没有培养出来。“生长课堂”是学校教学的永恒的主题,在师与生共同参与的课堂上,学生是生长的主体,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出孩子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初步培养孩子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教学设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教学情景——兴趣的“生长”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孩子对物理产生强烈的兴趣,才能使孩子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让“课堂充满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首先是通过播放充满着各种各样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声音,并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从而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再通过让孩子们自己摸着喉头说“我喜欢学习物理”,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振动发声的特点,并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然后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得结论——再提问——再猜想——再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孩子逐步深入其中,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研究,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
二、注重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亲身感受后的“生长”
孩子必须亲身感受事物、自亲身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因此必须注重以观察和实验为主从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通过孩子自己发音、分组实验,在制作中去揣摩、比较得出发声体在振动这一结论并且孩子根据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尝试实验,最后归纳得出结论。通过以上的体验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培养孩子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强调实验中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生长”
在孩子实验及上台交流展示活动中,通过同桌互相学习,小组间合作,从而形成全班共同学习,促进了师生之间、孩子之间、孩子小组之间往复的、多通道、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在这种全方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孩子不仅学会了知识和方法,而且学会了彼此间的协作,同时也培养了同伴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的条件;
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知道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本节知识易学,又多种听觉感知,给孩子美的感受,初步领略声现象,使孩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注重活动中培养孩子善于与同伴交流的意识;
3)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达到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孩子的探索实验,培养同伴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孩子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并能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孩子自主设计实验、大胆尝试来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仪器】
1)教师演示实验器材
2)分组实验器材
3)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孩子活动
活动说明
新
课
引
入
问
题
提
出
利用多媒体播放的多种声音片断:瀑布声,汽车声,鸟叫声,喇叭声,蟋蟀声……你猜这些都是什么声音对声音存在那些疑惑?
孩子进入声音的世界,用心聆听、辨别各种声音。2.
孩子好奇,提出各种问题:
利用声音,把孩子带入声音世界,激发孩子兴趣,通过孩子提问,调动孩子。
新
课
教
学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教师明确本课研究题目,并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教师提供孩子活动的器材,组织孩子分组活动:
孩子大胆猜想:物体振动;物体抖动;物体相互摩擦孩子利用器材进行试验探究:音叉,乒乓球,小鼓,绿豆,水,,玻璃杯……孩子自己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总结出结论: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孩子对实验结果作交流。
培养孩子围绕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尝试实验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孩子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孩子民主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2.声音的传播
利用多媒体演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利用多媒体演示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让孩子们们做实验证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
让孩子们猜想在真空中能否传播声音2.孩子猜想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举列:游泳时头埋在水中仍然能够听到声音3两个孩子一组,一个人敲桌子,另一个用耳朵紧贴桌子(另一支耳朵用手指塞住)
通过多媒体视频以及实验,充分论证猜想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论证猜想
的同时也思考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题。
3.声速
通过观察一张表格得到与声速有关的信息
孩子通过思考概括有效信息
培养孩子分析表格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并将其概括出来的能力
小
结
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孩子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整理。
疏理知识整理学习方法
作业布置
1、书后练习2、查阅课外资料,收集有趣的发声现象。3、自制土电话
通过课外资料的查阅,掌握课外学习的方法。
【教学板书】
什么是声音
一.声音产生的条件
猜想:
设计实验
结论: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声源
介质
耳膜振动
听觉神经
大脑
三.声速
【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方案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开放性较强,这样设计给能力较强的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大,小组合作与交流会充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但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找不到设计方案而达不到目标。所以
如果在某些环节上加入更深入一点提示会更好;有些视频演示实验可能不够精密,列如:液体能够传播声音的实验,有些孩子可能认为是玻璃的振动吓走了金鱼,可以将敲玻璃改为拍手掌,这样就可以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
2、教学过程反思
在猜想部分,对于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猜想处理还显不够灵活;对部分知识在思维的深度开发上还不够;部分设问的问题过于明确,难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活动还不够活跃;课堂评价的语言还较单一,评价技能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改善。
3、教学效果反思
在课堂评估交流阶段,学生涌跃交流学习体会,学生说到:“我终于学习到声音产生的条件”
;“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真紧密啊”;“听了今天的课,我觉得声音很美,物理很美,物理课非常有吸引力”。学生的感受丰富,积极性很高。我想,学习目标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