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森林狂想曲》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A?B?C?三个音乐主题的变化,?听辨各段主题曲调的出现顺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
???2、听辨每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区别三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各自代表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1.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2.感受三种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不同的音色
教学难点:乐曲中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生音乐问好(播放森林图片)
在地球赤道的两边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如果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大森林的神奇,亲身聆听来自大自然的音响的话,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我想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包括老师在内这样的机会都不多,那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呢,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深处大森林的神奇感受!
? 师问: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大森林。(播放音乐)
有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生:青蛙、蟋蟀、蝉、鸟、猫头鹰等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非常的灵敏,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器乐合奏曲《森林狂想曲》。(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
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 是笛子演奏的
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视唱乐谱。
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部分。
那么我们来试试(唱旋律)
最后我们把音乐情绪加上再来一遍。
2、请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乐曲的第二段主旋律。
在聆听的时候你又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音乐情绪怎样?
学生:是小提琴的声音 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能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LI声模唱。这是乐曲的第二主题部分。你们也一定发现了除了乐器音色外还一小动物的叫声。我们不妨加进蛐蛐和鸭子的叫声好吗?(吱吱 嘎嘎)分别加到什么地方合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展示。
师:(现在我们正在积极运动的不只有手还有大脑,更包括身体其它部分的积极配合,音乐欣赏,就是要在或欢乐或激动或忧伤的情绪中,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同学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鉴别音乐,感悟音乐的能力。)
3、请同学们体会第三段旋律:3段是最热闹的一段,聆听时请注意:这段旋律是很强还是很弱?是一种乐器演奏,还是多种乐器合起来演奏?合奏(因为是多种乐器的合奏,音乐色彩很丰富)那么1、2是一种乐器单独演奏,就是?---独奏(音乐色彩就相对单一)、1、2、3的演奏形式不一样,所以音乐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现。
4、旋律3通过乐器的多样加入和演奏形式由独奏到合奏的转变,声音逐渐加强,音乐色彩也变得丰富起来。师:完整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三段旋律1、2、3,出现的先后顺序。板书乐曲结构: 1—2—1—2—3—1
三、段落分析。
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一段,就整首乐曲而言,只是第一部分,整首乐曲是以小动物的叫声为引子,然后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一部分,又以动物的叫声为间奏,然后重复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二部分,最后以动物的叫声作为表现全曲: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完整的演绎一遍。按照121231的排列顺序,尽情表现。
指导学生完整表现121231。
四、介绍乐曲:
师:同学们喜欢这曲子么?让我们感谢曲子的制作者。
师介绍: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森林的歌声》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它是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等5人经过耗时5年的制作,深入全台湾森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溪流…等近100种自然声音;他们的目的宣传环保,爱护动物。
如果,我们刚才听到的美妙声音就此不再重现,如果像白鳍豚、华南虎、东北虎亚洲象等人类的好朋友在5年或10年以后,我们再也见不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保护野生动物,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祝福,愿森林的歌声永远这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