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调》教学课例实录 
 
【教学内容】 
人音版小学第6册第2课 聆听《猜调》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 
【教学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第8条“弘扬民族音乐”: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基于这个理念,我选择了《猜调》这一教材内容,结合三年级孩子的情况设计本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合唱《猜调》是一首云南民歌,也是一首对歌。歌曲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幽默诙谐,以问答式表现了儿童对歌的活动情趣。作品主要有三个乐段,第二乐段和第三乐段是在第一乐段的基础上进行变化,每个乐段从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开始,向对方提出一连串问题,引来一连串回答,歌曲旋律流畅,同时又吻合儿童的猜谜心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合唱《猜调》,了解对歌的形式,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从观看视频,开门见山导入课堂,在聆听、对比、模仿、哼唱、声势、图形谱与歌词创编中感受、认识对歌形式,层层深入教学。 3.知识与技能:能听辨速度的变化,感受音乐情绪,认识对歌的形式。 
【教学重点】认识对歌的形式 
【教学难点】分段对比聆听合唱《猜调》 
【教学策略】1、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多次聆听,感受音乐变化; 
3、哼唱歌曲,了解对歌形式; 
4、动中参与,体验音乐乐趣; 
5、歌词创编,升华作品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2、介绍歌曲形式,视频直观听赏(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一)完整欣赏全曲 
(二)分段聆听全曲 
1、聆听第一乐段 
a、聆听第一乐段(师画图形谱) 
让我们来听听歌曲在唱什么呢?(生:猜谜游戏) 
采用了什么形式?(问答式) 
b、揭示对歌 
在音乐当中,我们将问答的形式,叫做对歌(板书: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在少数民族他们用这种形式交流感情。 
c、用问答式读词 
猜谜游戏开始了,我来问,你们来答,我用什么样的节奏问,你就用什么样的节奏答。---生问师答、女问男答、男问女答等等。 
d、跟随伴奏哼唱歌词 
e、完整跟随音乐哼唱 
f、感受呼唤性音调 
在云南,过去的交通不发达,大家站在山头,通过这种方式来呼唤同伴。 
g、完整哼唱第一乐段 
2、聆听第二乐段 
a、聆听第二段(师画图形谱) 
猜谜游戏继续进行,而且越来越激烈,你们听。 
b、感受音乐速度的变化 
你觉得与前面一段音乐相比,音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歌词) 
c、聆听,找出相同的地方 
请你再仔细听听,音乐的旋律与第一段相比,相同吗? 
d、引导学生画图形谱 
e、学生自己唱 
f、用声势感受最后一乐句 
3、聆听第三乐段 
a、聆听第三乐段(画图形谱) 
b、对比音乐的变化 
b、用同桌对歌的形式哼唱歌曲 
c、学生自己加入声势 
d、完整表现一次 
(三)再次完整欣赏全曲 
1、说出对歌部分的速度变化 
2、小结歌曲的情绪 
3、完整听赏作品 
【设计意图】用“总分总”的顺序聆听音乐作品,通过对比、模仿、哼唱、声势、图形谱感受音乐速度与情绪、体验对歌的形式,了解作品结构。 
三、对歌创编 
1、分小组进行对歌创编 
2、展示成果 
3、哼唱表现对歌并评价 
【设计意图】从听对歌、学对歌到创对歌,让学生能运用对歌,激发创新意识。 
四、延伸拓展部分 
1、聆听教师钢琴演奏《猜调》片段 
2、视频:儿童版《刘三姐》 
对歌的形式不仅常见于云南民歌当中,在其他地区的民歌中也非常多见。请欣赏《刘三姐》。 
【设计意图】欣赏《猜调》的不同音乐形式;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欣赏对歌,并知道对歌是民歌中常见的形式。 
小结部分 
希望同学们能在民歌中找到更多好听的对歌,将民族音乐传承下去。 
【设计意图】小结,鼓励学生热爱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