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同步检测(2课时,含答案)(答案与试题未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同步检测(2课时,含答案)(答案与试题未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12 17:55:05

文档简介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
[学生用书A54]
1.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一事实说明( D )
A.酶是一种蛋白酶
B.酶的催化效率高
C.酶的催化受环境影响
D.酶具有专一性
2.[2019·杭州上城区二模]小金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试管编号
1号
2号
稀淀粉糊(mL)
2
2
新鲜唾液(mL)
2
2
恒温处理5min
37℃
0℃
碘液(滴)
2
2
A.实验中淀粉遇碘变蓝色
B.实验探究唾液能否催化淀粉分解
C.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
D.恒温时间太短淀粉糊未被分解会影响结果
3.[2019·杭州月考]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袋上印有以下资料,下列对资料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D )
成分:蛋白酶0.2%
用法:洗涤前将衣服浸于有洗衣粉的水中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最佳
切勿用60℃以上的水
A.这种洗衣粉可清除衣服上的奶渍
B.这种洗衣粉对清除衣服上的油渍效果不佳
C.该蛋白酶在60℃以上将会失去活性
D.这种洗衣粉可以洗涤羊毛、真丝等各种衣料
4.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B )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5.[2018·金华模拟]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图4-2-7
A.酶起催化作用
B.该过程说明酶的专一性
C.是化学变化
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6.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都含有各种各样的酶。下列所示为人体内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 )
图4-2-8
A.当pH从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升高
B.t1的温度大概在37℃左右
C.人体内各种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
D.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
7.[2019·金华丽水]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的时间(s)
28
12
6
4
12
17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B )
 
A   
  B    
 C    
 D
8.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时,设计不合理的是( B )
A.用具有一定梯度的不同温度处理反应物和酶
B.选用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作为反应物
C.各对照实验组的pH保持相同且适宜
D.可将反应物的剩余量作为该实验的因变量
9.[2019·杭州西湖区校级二模]图中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加入两支试管,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
图4-2-9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5
不凝固
(1)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40℃时凝乳酶活性高,乳汁凝固时间最短__。
(2)若将装置F中的混合物冷却至40℃时会发现__乳汁凝固时间不变__,理由是__高温使酶永久失活,温度即使降低,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__。
(3)若将酶和乳汁先放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再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在达到预设的温度之前,可能已经发生了反应,影响实验效果__。
10.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人体各种酶的最适催化温度约为37℃
C.酶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D.大多数酶是生物体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
11.如图表示在最适宜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B )
图4-2-10
A.在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在B点时,反应物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的提高
C.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D.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
12.[2019·浦江模拟]小蔡探究了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试管中依次加入物质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1mL盐酸溶液
1mL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水浴10min
37℃
37℃
37℃
各滴入2滴碘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图4-2-11
(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__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__。小蔡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蔡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2)小蔡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小金认为她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__。在小金的建议下,小蔡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__滴加碘液直到出现蓝色__(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13.【核心素养:理性思维、实验探究】
[2018·杭州]已知酵母菌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金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4-2-12
①选用2套图甲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吸入相应注射器中;
注射器A
注射器B
实验组
H2O2溶液5mL
2%质量分数的酵母菌液2mL
对照组
1%体积分数的H2O2溶液5mL
待填
②将装置恒温10min后,观察并记录各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
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缓慢推至B中后再夹紧止水夹,恒温5min后,观察并记录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重复实验3次并取平均值;
④改变实验温度(温度设置:0℃、10℃、20℃、30℃、40℃、50℃、60℃),重复①②③步骤。
在不同温度下,步骤②中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均为0,步骤③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2)对照组的注射器
B
中应吸入__蒸馏水2mL__。
(3)由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在0~30℃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30~60℃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30℃左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最强;60℃时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__。
(4)过氧化氢因其加热自分解的特性,一般不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小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是可行的,请从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他的理由:__0~60℃时,对照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都为0,没有酶的作用时,H2O2在保温时段内未发生明显的自分解__。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
[学生用书B52]
1.在消化道中,淀粉、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A )
A.口腔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食道和胃
D.小肠和大肠
2.小华吃西瓜时不小心把一些西瓜籽吞进肚里了,最终这些西瓜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些西瓜籽在小华体内经过的部位依次是( B )
A.口腔→咽→小肠→胃→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胃→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3.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的一组消化终产物是( D )
A.蛋白质、淀粉、脂肪
B.氨基酸、麦芽糖、甘油、脂肪酸
C.二氧化碳、水、尿素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4.[2018·连云港]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食物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
C.胃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D.肠液中只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5.下列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的内容中正确的是( C )
A.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
B.唾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物质
C.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D.细嚼馒头有甜味,有甜味的物质是淀粉
6.[2019·湖州南浔区一模]人体的消化系统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如图是人体部分消化系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图4-2-1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
B.②内可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③可分泌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
D.④内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
7.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其原因是( B )
①胃肠停止蠕动 ②血液不流向胃肠 ③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 ④胃肠蠕动减慢 ⑤消化腺的分泌能力降低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表中所示A、B、C、D四种消化液(都不是肠液)及其功能中,属于胰液的是( B )
选项
A
B
C
D
消化淀粉


不能
不能
消化蛋白质
不能

初步消化
不能
消化脂肪
不能
与适量的D配合,可促进对脂肪的消化
不能
乳化脂肪
9.[2019·武义模拟]麻糍是武义的一道传统美食。如图,师傅手握大锤,高高举起,然后落下,使糯米团在不断地捶打下变得更有韧性,而后成为好吃的麻糍。
图4-2-2
(1)糯米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葡萄糖__。
(2)捶打糯米团时,师傅产热的主要器官是__骨骼肌__。
10.[2019·温州校级二模]胶囊胃镜全称为“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它只需患者随水吞下一粒胶囊内窥镜,经15min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
(1)营养物质中从胃开始消化的是__蛋白质__。
(2)被检查者在检查前两日要吃少渣的食物,如粥和牛奶,忌油腻的食物,原因是__防止胃部未消化的食物影响了胶囊胃镜的检查__。
(3)由于胃中有大量pH值接近1的胃酸存在,据此,研发者在设计“胶囊胃镜”时必须要考虑__耐酸腐蚀__。
11.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发现其中的脂肪没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该部位应是( C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12.你能想象自己的腹腔里藏着篮球场吗?若把一个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这是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表现。小肠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B )
A.有肌肉层能蠕动
B.小肠绒毛壁薄
C.小肠中有肠腺
D.内壁突起形成皱襞
13.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只有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身体吸收。下列消化液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是( D )
①唾液 ②胃液 ③胆汁 ④胰液 ⑤肠液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4.[2019·舟山定海区调研]如图所示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其中与维持人体血糖浓度高低的相关性最小的器官是( C )
图4-2-3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下列关于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吸收有关的是( D )
①小肠很长,长约5~6m
②小肠壁内有能够分泌肠液的肠腺
③小肠壁上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襞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如图为淀粉在人体内消化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
图4-2-4
(1)物质a指的是__葡萄糖__。
(2)如果图中的“剪刀”模拟人体消化道中初步消化淀粉的消化液,则“剪切”过程发生的部位是在__口腔__。
(3)能将麦芽糖转变成物质a的场所是__小肠__,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__肠液__和__胰液__。
(4)物质a从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__吸收__。
17.[2018·嘉兴]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4-2-5
(1)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__消化__系统。
(2)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
(2)建议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在胆囊内浓缩和贮存,不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合理即可)
18.【核心素养:理性思维】
[2019·绍兴押题]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已经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小芳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后,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与她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1)食物中主要含有六大类营养成分,位于“平衡膳食宝塔”的塔基、塔顶的主要成分分别是__糖类__、__脂肪__。
(2)人们常用淀粉为原料制成胶囊,将药物颗粒包裹起来,可减少对胃的刺激。原因是__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经胃进入小肠__。
(3)如图是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曲线图。请你在答题卡相应的区域上画出淀粉被消化的程度曲线图。
          
【答案】
(3)如答图所示。
  
   
 图4-2-6      
 第18(3)题答图
19.[2019·杭州二模]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受损,会导致合成的胆汁减少,厌油腻食物是常见的临床表现。胆汁的分泌与厌油腻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胆汁对脂肪有什么作用呢?小金取50mL的烧杯两个,分别标注为A、B,做了以下实验:
50mL烧杯
A
B
实验操作
4mL花生油
4mL花生油
逐滴加入20滴新鲜猪肝胆汁,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静置5min
静置5min
实验现象
花生油变成大量细小的油滴,稳定分散在水中
花生油无变化,出现明显的水油分层现象
(1)B烧杯中的实验操作为__逐滴加入20滴清水,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_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测胆汁在脂肪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为__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大与其他消化液的接触面积__。
(3)实验分析:肝炎病人由于胆汁分泌减少,油腻食物不易消化,所以__神经__系统会自动产生对油腻食物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