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2)
[学生用书A12]
1.[2019·杭州校级二模]某同学想用实验验证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由于SO离子造成的,设计下列实验错误的是( D )
A.观察K2SO4溶液没有颜色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D.向CuSO4溶液中加水稀释后,溶液蓝色变浅
2.可溶性钡盐有毒。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硫酸钡不但对人体无毒,还由于它不易被X射线透过,被医疗上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内服药剂——“钡餐”。若误食了溶于水的BaCl2,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 C )
A.糖水
B.食盐水
C.硫酸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
3.[2018·长沙]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 )
A.稀硫酸
B.氯化钠溶液
C.铁片
D.氢氧化钠溶液
4.[2018·黔南州]下列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一组是( B )
A.HCl、Na2CO3、K2SO4
B.KNO3、Ba(OH)2、NaCl
C.KCl、AgNO3、HNO3
D.NaOH、FeCl3、(NH4)2SO4
5.[2019·重庆A卷]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 )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酚酞试液
【解析】
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硫酸钠溶液不反应,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MgCl2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硫酸不反应,与硫酸钠溶液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Ba(NO3)2溶液与H2SO4、Na2SO4溶液反应均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Ca(OH)2、H2SO4、Na2SO4分别显碱性、酸性、中性,使酚酞试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
6.[2019·辽阳]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B
鉴别氧化铜和铁粉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7.[2019·台州黄岩区二模]工业上常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既具有
Na2CO3的性质,也具有
H2O2
的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变质的是( B )
A.稀盐酸
B.氯化钾
C.二氧化锰
D.澄清石灰水
8.[2019·湘潭]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 )
A.K+、Na+、Cl-、NO
B.Mg2+、OH-、SO、Cl-
C.Na+、NH、NO、CO
D.Ca2+、Cu2+、Cl-、NO
9.在某溶液中先滴加HCl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 B )
A.可能含有SO
B.一定含有SO
C.可能含有Ag+或SO
D.一定含有Ag+和SO
10.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产生白色沉淀__。
(2)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__AC__。
A.Ca(OH)2
B.HCl
C.BaCl2
D.(NH4)2SO4
11.如图所示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6-4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__产生白色沉淀__。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CO__(填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uSO4+2NaOH===Na2SO4+Cu(OH)2↓__;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__没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或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__。
12.[2019·贵阳]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图1-6-5
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反应时,溶液的电导率为0;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始终显碱性。由此可知,甲为加入稀硫酸的曲线,乙为加入硫酸钠的曲线。
13.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以实现如图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C )
图1-6-6
A.HCl NaOH BaCl2 Na2SO4
B.HCl Ba(OH)2 Na2SO4 BaCl2
C.H2SO4 Ba(OH)2 Na2SO4 BaCl2
D.H2SO4 NaOH BaCl2 Na2SO4
14.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过程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图1-6-7
A.a~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有三种
C.c~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15.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足量稀硫酸,振荡
加入足量稀硫酸后,溶液变__无__色
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再滴加足量稀硫酸,振荡
无明显现象
③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钾溶液,再滴加足量稀硫酸,振荡
试管内出现大量气泡
④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钡溶液,再滴加足量稀硫酸,振荡
试管内__产生白色沉淀__
【实验结论】(1)硝酸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Ba(NO3)2+H2SO4===BaSO4↓+2HNO3__。
(2)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__沉淀、气体或水_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6.在一定温度下,向20g
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1g水,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100g
C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的质量为211g,将滤渣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m,试计算:
图1-6-8
(1)m=__10__g。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
(2)解:设碳酸钠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x
10g
y
==,
x=10.6g,y=11.7g,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
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17.【核心素养:变化观念、平衡思想】
[2019·重庆B卷]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下表为侯氏制碱法中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2CO3
12.2
21.8
39.7
48.8
NaCl
35.8
36.0
36.3
36.6
NaHCO3
8.2
9.6
11.1
12.7
(1)由上表可知,在10~40℃之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的物质是__氯化钠__(填名称)。
(2)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表中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NaCl>Na2CO3>NaHCO3__(用化学式表示)。
(3)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为纯碱,纯碱的化学式为__Na2CO3__。
(4)制碱原理为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NH3和CO2生成NaHCO3晶体和NH4Cl,NaHCO3加热分解即制得纯碱。
①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Cl+NH3+CO2+H2O===NaHCO3↓+NH4Cl__。
②结合上表分析,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可能有__AB__(填字母)。
A.溶剂质量减少
B.同温下NaHCO3溶解度小于NaCl
C.生成的NaHCO3质量大于消耗的NaCl质量
【解析】
(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表中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由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可知,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越大,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Cl>Na2CO3>NaHCO3。(3)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②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是析出NaHCO3晶体的主要原因。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3)
[学生用书B12]
1.[2019·苏州]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B )
A.CO(NH2)2
B.K2SO4
C.Ca3(PO4)2
D.NH4H2PO4
2.[2019·广东]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
D.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3.[2018·长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一定生成氨气
4.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它稍微受热就能快速分解:NH4HCO3NH3↑+H2O+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碳酸氢铵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B.加热碳酸氢铵时,白色固体会逐渐消失
C.食品工业上可用碳酸氢铵作膨松剂
D.加热碳酸氢铵后肥效几乎不变
5.[2019·湘潭]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CO(NH2)2、KCl、KNO3,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B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6.市场上出售的紫葡萄表皮上常附着一些浅蓝色的斑点,它是防治霉菌而喷洒的波尔多液。波尔多液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盐,因此在吃葡萄时,要将葡萄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有毒的盐是( B )
A.氯化钡
B.硫酸铜
C.硝酸银
D.碳酸钠
7.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鉴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进行鉴别,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1)步骤一:在装有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__碳酸氢铵__。
(2)步骤二:再分别取少量未识别出来的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__氯化铵__,由此可知,在使用该种化肥时,要避免与__碱__(选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以防肥效降低。有同学提出,最后两种化肥也可用下列某些试剂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__AC__。
A.氢氧化钡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钡溶液
D.酚酞试液
8.[2019·安徽]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请计算:
(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答案】
(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6.2%。
(2)生产8.4t碳酸氢钠,设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58.5
84
x 8.4t
=,x=5.85t
9.如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可能分别是( A )
图1-6-9
A.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B.甲:水;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水
D.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10.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中氮元素显+5价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11.现有一种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D )
图1-6-10
A.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没有K2CO3
B.实验1、2可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2种情况
C.只计算实验1沉淀的质量不能确定该营养液的组成
D.计算实验1和实验2的沉淀质量能确定该营养液的组成
12.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
(1)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果园土壤中缺少氮元素,需要用氮肥来补充,下列属于氮肥的是__②__(填序号)。
①KCl ②NH4NO3 ③Ca3(PO4)2
(2)“测土配方”可以实现“缺什么、补什么”,使用该技术的好处是__合理使用化肥(或减少土壤污染)__。
(3)某同学取××牌钾肥(如图甲所示)样品2.0g,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杂质不参加反应)
××牌钾肥
主要成分:K2SO4
(K2SO4含量≥85%)
净重:50kg
××化工厂
甲
乙
图1-6-11
【答案】
(3)解:设硫酸钾的质量为x。
K2SO4+BaCl2===BaSO4↓+2KCl
174 233
x
2.33g
=,x=1.74g。
则K2SO4的质量分数=×100%=87%,87%>85%。
答: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13.【核心素养:实验探究】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钾、氮复合肥料”,使用到的药品有KCl、K2SO4、NH4HCO3、NH4Cl。同学们制得了成分不同的“钾、氮复合肥料”,从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限选试剂: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1)提出合理假设。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种可能:
假设1:KCl和NH4HCO3;
假设2:KCl和NH4Cl;
假设3:K2SO4和NH4HCO3;
假设4:____K2SO4和NH4Cl____。
(2)形成设计思路。
①甲同学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__不同意,因为KCl和NH4Cl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Cl__。
②乙同学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__稀HCl(或稀H2SO4)__。
(3)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和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__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__
__不产生气泡__
假设2成立
步骤2:__向步骤1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__
__不产生白色沉淀__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4)
[学生用书A14]
1.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B )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
B.HCl
溶液和K2SO4溶液混合
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D.CaCO3和HCl溶液
2.下列各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液里只留有Na+和Cl-的一组是( A )
A.BaCl2和Na2CO3溶液
B.AgNO3和NaCl溶液
C.CuCl2和Na2SO4溶液
D.Na2CO3和稀硫酸
3.[2019·杭州校级月考]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
A.Na2CO3、NaCl、Na2SO4
B.Na2SO4、HCl、BaCl2
C.CuSO4、KCl、HCl
D.FeCl3、NaOH、NaCl
4.[2019·杭州西湖区三校模拟]将稀盐酸分别慢慢滴入装有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的两试管中会发现装有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很快产生气泡,而装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开始没有气泡产生,但随着滴入稀盐酸的量增加,会产生气泡。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 )
A.Na2CO3溶液开始与稀盐酸不反应
B.与CaCO3和过量CO2水溶液反应类似,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先生成了
NaHCO3
C.NaHCO3溶液的碱性比Na2CO3溶液强,与盐酸反应快
D.Na2CO3溶液呈酸性
5.[2019·义乌校级模拟]某同学欲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取a
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C )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
mL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
g
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
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
g
6.[2019·诸暨押题]医疗上,许多化学物质用于治疗疾病或辅助诊断疾病。
(1)用X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要让患者服用“钡餐”(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和盐酸的硫酸钡)。硫酸钡属于__盐__(选填“酸”“碱”或“盐”),它是由钡离子和__SO__(填离子符号)构成。
(2)硫酸钡可由Ba(OH)2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Ba(OH)2+H2SO4===BaSO4↓+2H2O__。
(3)碳酸钡也难溶于水,但不能用BaCO3制“钡餐”,这是因为BaCO3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BaCO3+2HCl===BaCl2+H2O+CO2↑__,反应生成的BaCl2是重金属盐,易溶于水,会使人中毒。故有人误服BaCO3而造成BaCl2中毒,可饮用适量的硫酸钠溶液解毒,这是因为__硫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__。
7.[2019·乐清七校一模]在一烧杯中盛有200g
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图1-6-12
(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先有气体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__。
(2)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BaCl2和NaCl__。
8.[2018·济宁]海水晒制粗盐的主要成分为NaCl,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MgSO4、泥沙等杂质。下面是由粗盐获取较纯净精盐的一种方法:
图1-6-13
请分析上面流程图示,回答:
(1)为除去MgCl2、CaCl2、MgSO4可溶性杂质,操作Ⅰ中依次加入的物质(过量)和顺序,合理的是__AD__。
A.NaOH、BaCl2、Na2CO3
B.Ba(NO3)2、Na2CO3、NaOH
C.Na2CO3、BaCl2、NaOH
D.BaCl2、NaOH、Na2CO3
(2)操作Ⅰ过量加入各物质的目的是__确保可溶性杂质一定被除去__。
(3)为获取较纯净精盐,操作Ⅱ的具体方法是__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__。
9.[2019·陕西]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图1-6-14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解析】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a点后,沉淀质量逐渐减少,所以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沉淀质量达到了最大值,所以溶液中不存在NaOH;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铜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若硫酸铜过量,a点时溶液中存在Cu2+,a点沉淀达到了最大值,只能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可能存在硫酸铜。
10.小阳同学在厨房里发现3包用相同塑料袋装着的白色粉末,询问后得知是淀粉、苏打[碳酸钠(Na2CO3)]和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查询资料得知:碳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钠不会。为了区分它们,他把3种白色粉末分别标号为A、B、C后,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
(1)各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分别加适量水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A、C试管内为无色溶液,B试管内出现明显分层现象。可判断白色粉末B为__淀粉__。
(2)取少量A、C两种白色粉末,用如图1-6-1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加热A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加热C时无上述现象。可判断白色粉末A为__小苏打__。
图1-6-15
(3)小阳用碳酸钠粉末又做了如图1-6-15所示的实验:
图1-6-16
根据上述现象,可判断甲溶液是__稀盐酸__。
11.【核心素养:实验探究】
[2018·十堰]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HCO3、NaOH、Na2CO3、NaCl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
图1-6-17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
【猜想与假设】
甲猜想:NaHCO3溶液;
乙猜想:NaOH溶液;
丙猜想:Na2CO3溶液;
丁猜想:NaCl溶液。
【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aHCO3
NaOH
Na2CO3
NaCl
常温下溶解度(g)
9.6
109
21.5
3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9
13
11
7
【实验探究1】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__丁__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__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__。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2CO3溶液。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
【讨论质疑】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__氢氧化钠__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__敞口放置__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__Ca(OH)2+Na2CO3===CaCO3↓+2NaOH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核心素养:证据推理、实验探究】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图1-6-18
(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NaCl+AgNO3===AgCl↓+NaNO3[或BaCl2+2AgNO3===2AgCl↓+Ba(NO3)2]__。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__将步骤③中“稀H2SO4”改成“稀HCl(或稀HNO3)”;如果产生气体,沉淀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粉末中含Na2CO3(或Na2CO3和NaCl);如果产生气体,沉淀不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粉末中含Na2CO3、Na2SO4(或Na2CO3、Na2SO4和NaCl)__。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1)
[学生用书B10]
1.[2018·梧州]关于碳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易溶于水
B.可用于洗涤油污
C.受热易分解
D.可用于制造普通玻璃
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种物质的是( B )
A.氢氧化钠 纯碱 Na2CO3
B.氯化钠 食盐 NaCl
C.氧化铁 铁锈 FeO
D.碳酸钙 生石灰 Ca(OH)2
3.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探究后对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D )
4.[2018·大连模拟]下列关于常见盐的用途,错误的是( B )
A.食盐用作调味品
B.纯碱用于除水垢
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D.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5.鉴定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O,所用的试剂是( D )
A.紫色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6.下列有关NaC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是生理盐水中的溶质
B.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D.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
7.用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A )
A.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8.[2018·嘉兴]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某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图1-6-1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不选用硫酸,理由是__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__。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m
g。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a、b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曲线b分析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4)计算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是__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挥发出更多的氯化氢气被吸收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测量值偏大,对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__。
【答案】
(2)解:由图像可知CO2质量为2.2g;
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2.2g
=,x=5g,
答:碳酸钙的质量为5g。
(3)解:设参加反应的HCl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CO2↑+H2O
73 44
y 2.2g
=,y=3.65g。
盐酸的质量分数=×100%=18.25%。
答:盐酸的质量分数是18.25%。
9.取适量某白色固体依次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已知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则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白色固体是( B )
实验
现象
①加水观察其溶解情况
易溶解,得无色溶液
②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无变化
A.
CuSO4
B.NaCl
C.Na2CO3
D.CaCO3
10.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C )
图1-6-2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11.[2019·杭州校级模拟]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图1-6-3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Ba(OH)2+CO2===BaCO3↓+H2O__。
(2)装置A的作用是__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__,装置C的作用是__干燥二氧化碳气体__。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__。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_偏大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撤除装置C,会导致实验结果__偏大__。
12.已知Na2CO3与HCl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2CO3与HCl反应生成NaHCO3:Na2CO3+HCl===NaHCO3+NaCl;第二步NaHCO3与HCl反应生成CO2:NaHCO3+HCl===NaCl+CO2↑+H2O。现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
NaHCO3或
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或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反应中盐酸足量)。观察到现象如下:
(1)盛__NaHCO3__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要快得多。
(2)盛__NaHCO3__的试管中气球变得更大,大小气球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之比为__53∶42__(最简整数比)。
(3)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有升高。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温度
①
35mL水
2.5g
NaHCO3固体
20℃
18.5℃
②
35mL水
3.2Na2CO3固体
20℃
24.3℃
③
35mL稀盐酸
含2.5g
NaHCO3的饱和溶液32.5mL
20℃
19℃
④
35mL稀盐酸
含3.2g
Na2CO3的饱和溶液23.1mL+10mL水
20℃
24.2℃
⑤
35mL稀盐酸
2.5g
NaHCO3固体
20℃
16.2℃
⑥
35mL稀盐酸
3.2g
Na2CO3固体
20℃
25.1℃
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四条结论:
①NaHCO3的溶解是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②Na2CO3的溶解是__放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③NaH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④Na2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放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3.【核心素养:微观探析】
[2019·杭州校级三模]Na2CO3的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14.【核心素养:实验探究】
[2019·陕西]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烧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为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称取m
g烧碱样品测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方案二:称取m
g烧碱样品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
请回答:
(1)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OH+HCl===NaCl+H2O__。
(2)方案一中,为减少误差,最好选择下列方法中的__A__(填字母)来判断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A.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B.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H
C.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3)判断方案二中FeCl3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__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__。
(4)小李同学可将方案二中的FeCl3溶液换成稀硝酸和__AgNO3__(填化学式)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解析】
(2)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H,会带出较多的NaOH,使恰好反应时HCl用量偏小;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成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4)将方案二中的FeCl3溶液换成稀硝酸和AgNO3溶液,硝酸银能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根据沉淀质量可以计算氯化钠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及其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