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三首 登鹳雀楼(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三首 登鹳雀楼(教科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21 12: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登鹳雀楼》。鹳雀楼也因此而名扬四海。
师板书课题 (生用手书空跟着写)
2.师简介作者王之涣。
过渡: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回到古代,站在鹳雀楼上看一看那滚滚流向大海的黄河。
二、看图激趣 初读古诗
1.师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王之涣就来到这里,看到了这幅景色,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借助文中的拼音读一读。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渐入诗境 理解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哪两句是写登上鹳雀楼看到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哪两句是写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欲:想要。穷:尽。目:眼睛。“千里目”是夸张的说法,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听教师范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