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出生率没有影响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种间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B
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层空洞 ⑥潮汐 ⑦大脖子病
A.①②④
B.⑥⑦
C.③⑤⑦
D.②⑤⑦
答案B
5.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CO2、SO2、氟氯烃
B.SO2、CO2、氟氯烃
C.氮氧化物、CO2、SO2
D.CO2、氮氧化物、SO2
解析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引起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是氟氯烃。
答案A
6.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近年来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被破坏引起的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
①海洋浮游生物增多 ②人类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加 ③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④农作物减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7.观察下列曲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曲线研究的问题是 。?
(2)导致全球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有哪些?(举两例) 。?
(3)分析大气中CO2浓度上升与温室效应的原理是 。?
解析图中曲线表示的是在1966—2016年50年间每隔5年测得的CO2的浓度及温差的变化趋势,说明在CO2排放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温差逐渐有升高的趋势,原因是CO2所在层能使太阳辐射通过,而反射回去携带大量热量的红外线辐射却被CO2所在层阻挡,导致地球气温升高。
答案(1)全球温差变化与CO2浓度的关系
(2)能源的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合理即可)
(3)大气中CO2等气体能使太阳辐射顺利通过,却阻碍红外线辐射向地球外层空间散发,导致地球表层温度升高
能力提升
8.(多选)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措施。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防风阻沙,保护当地的草原和农田,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还未明显下降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
D.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解析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经明显下降,B项错误。
答案ACD
9.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20世纪,由于掠夺象牙者的肆意猎杀,南非大象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锐减,最少时整个南非境内只有野生大象50头左右。1995年,南非开始全面禁止猎象,为大象建立自然保护区,在几年时间内,大象的数量已增至近两万头。大象数量的急剧增长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象的寿命很长且食量大,一头成年非洲象每天啃食大约300千克的植物。为吃到多汁的嫩根或树叶,大象常把整棵树推倒,连数千年树龄的稀有古木也成为其盘中餐,其他食草动物的口粮也都被它抢占。以上事实证明,生物多样性和大象种群的大量繁衍是难以两全其美的。为保护受威胁的生态环境,南非政府实施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包括有计划捕杀、给大象避孕、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等。
(1)南非大象数量从50头左右增至近两万头,其主要原因是 。若南非政府不采取任何新的措施,大象种群的K值将会如何变化? 。?
(2)有计划地捕杀大象或对大象实施避孕,目的是通过控制大象种群的 (数量特征),从而控制其种群密度。从南非大象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种群数量的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人类自身也深受人口过度增长的困扰。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为此我国在 的同时,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
答案(1)被捕杀少,寿命长(死亡率低),食物充足,被捕食少(答出其中一项) K值将会变小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控制人口增长 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口素质等)(共26张PPT)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
目标
1.从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性入手,分析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强化社会责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确立环保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3.通过探究实践,认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生态足迹
(1)概念: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
(2)对环境的影响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二、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预习反馈
1.判断
(1)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
)
(2)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
)
(3)人们向环境排放的废物已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
√
)
(4)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
(5)一个国家生态足迹的大小,可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
)
(6)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
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
C.淡水资源的危机日趋严重
D.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答案:D
3.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利用率不高;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大力开垦湿地,容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
答案:C
4.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环境污染。解决这五大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 )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解析:世界人口因增长速度过快,对粮食的需求大大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造成了粮食不足,同时,对资源、能源的开发过度,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而且人口的增长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解决人口膨胀这个问题。
答案: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人口过快增长对环境带来的压力
情境导引
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模型的图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为什么?
提示: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力,增加了对许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
2.为维护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做法合理的有哪些?
(1)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2)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3)为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提倡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6)加快城市化进程,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
提示:(1)(2)(4)(5)。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下图是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持续高于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综合三幅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加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答案: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归纳提升
人口过快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对资源的影响:人均可利用耕地减少;人均水资源减少;粮食短缺;森林、草原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2)对能源的影响:导致能源需求量大,森林等可再生能源被破坏;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增多。
(3)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们生活等造成水、土壤、空气等环境污染。
(4)采取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活学活练
1.下列哪项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
A.人均占有的水、能源等资源减少
B.森林和草原的面积减少
C.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D.泥石流频发
解析:泥石流属于自然灾害,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答案: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下图所示为1910年梅托斯提出的“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剧增将导致土地利用过度,其结果是粮食产量 。?
(2)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快粮食 ,并使人口死亡率 。?
(3)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 。?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人口增长,土地利用过度,使粮食单产不高、不稳,甚至病虫害频繁出现,导致粮食减产。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被开垦,植被被破坏,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短缺。由于食物不足、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因素,人口死亡率升高,所以人口数量下降。
答案:(1)下降
(2)短缺 升高
(3)枯竭加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全球性环境问题
情境导引
多年来,全球各种灾害频频发生,有些属于偶发灾害,有些属于全球性灾害。灾害的发生往往与环境有关,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呢?
(1)某地区持续干旱,导致土地干裂。旱情的持续发生对生物圈的稳态会造成哪些影响?
提示:导致土地荒漠化、植被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①很多人为因素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如大量 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②生活污水流入水域生态系统,会造成富营养化现象。所以生活污水在排放之前需要经过处理,下列有关处理污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杀菌剂杀死腐生性细菌和腐生性真菌,利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
B.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需要物理沉降除去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
C.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需要利用微生物净化处理,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
D.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可以利用相应的植物来吸收以除掉重金属
提示:①化石燃料 ②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的排放量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不可再生 ③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据题中信息“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的排放量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可以推断,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减少酸雨危害和空气污染。生物柴油是用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所以属于可再生资源。
答案: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归纳提升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类 型
主要成因
全球气候变化
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水资源短缺
①人口多;②污染严重
臭氧层破坏
氟氯烃、哈龙等物质的使用
酸雨
化石燃料的燃烧
土地荒漠化
植被的破坏
海洋污染
①污染物质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②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拓展生态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污染情况
成 因
危 害
水体
污染
无机污染
水中富含N、P元素
赤潮或水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有机污染
水中富含有机物
异养生物过度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
重金属
污染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毒素浓度高
大气
污染
温室效应
大气中CO2过多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有毒气体
大气中SO2等过多
引起酸雨,危害植物生长
海洋
污染
富营养化
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石油泄漏等污染物
赤潮,生物大量死亡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活学活练
1.(多选)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B.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D.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C项错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水体中氮和磷等矿质元素增多,D项错误。
答案:A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不提倡( )
A.控制人口 B.节约资源
C.保护环境
D.先污染,后治理
解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提倡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