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天门、潜江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
解析:A项,“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的人数最多”错误,原文为“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最受关注,接下来是物流司机、解放军和建筑工人,他们奋斗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只是最受关注的职业。B项,“说明武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错误,偷换概念,全国的数据不能说明武汉疫情,也不能得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的结论。D项,“……都属于材料三中瘟疫的文化符号”错误,根据材料三中对文化符号的定义可知,现实中的人物需要经过时间沉淀被赋予了某种独特内涵时才能成为文化符号。故选C。
2.(3分)D
解析:D项,“因为艺术家对瘟疫进行的描绘能转化成为文化符号,所以瘟疫史能够启示我们……”错误,二者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3.(3分)C
解析:A项,不能论证“疫情”命运共同体;B项主要阐述了澳洲大火对动物的影响,不能论证人类命运;D项,蝗灾不是疫情。故选C。
4.(4分)一是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从中国行动与世界态度两个维度论证“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分)。二是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①引证法。引用外国媒体评论和各国政要的称赞等,论证中国行动的效力和中国力量的伟大,以及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人类共同体意识(1分)。②例证法。列举各国对中国的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论证各国政府和人民在面对人类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1分)。③对比法。把国际友人的支持与好事者、狭隘者、一些西方媒体的不义之行进行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在疫情面前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1分)。
5.(6分)一方面,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①瘟疫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它像一个魔鬼一直缠绕人们的生活,人类时刻面临着被它吞没的危险。②在历次流行性疾病和瘟疫中,总会有大量人员死亡。③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人类还没有足够的共同体意识和技术力量共同战胜瘟疫。(3分)另一方面,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伟大:①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体现出强大的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与中国制度优势。②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③人们既可从瘟疫史与亲身抗击瘟疫的现实中获取医疗知识,积累抗疫经验,也可从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获得直接的感受,增强抗疫的信心。(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
解析:C项,“因为捕到的鱼少而懊恼”错,于文无据,诗中主要是体现娴静、松弛的氛围。
7.(3分)B
解析:B项,“诗歌的第二小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错,无夸张手法。
8.(4分)①稻米丰收,瓜果成熟后被勤劳的农人用背篓装回家;②农人饱满的心因丰硕得到安宁。(每点2分)
9.(6分)①诗歌第一节借露珠、镰刀、瓜果等意象,描绘了一派悠闲静美的农家丰收图;②诗歌第二节借网、乌桕叶、芦篷、白霜、船桨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朦胧柔美、充满生趣的霜晨归渔图;③诗歌第三节借草野、溪水、青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安详、恬静的少女思恋图。(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A
解析:“何”是前句的宾语,即“是什么”,与前句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之”作“闻”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A。
11.(3分)C
解析:C项,骖乘是古代乘车时居右陪乘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
12.(3分)B
解析:B项,“第二年依然施粥”错,原文“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他年”是“又一年”,不是第二年。
13.(8分)①伯父李瑒对这件事深深赞叹嘉尚,常常称赞他说:“这孩子是我们家中的颜子啊。”(落实“嗟尚”“称”各1分,翻译准确、通顺2分)
②小孩大人严肃恭敬,不敢松弛懈怠,回去后相互说:“见到君子之后,才知道我们这些人
不道德啊!”(落实“弛惰”“相谓”各1分,翻译准确、通顺2分)
14.(3分)李士谦对被其家僮抓到的偷粮食的人加以安慰,并立即释放了他。(1分)原因是他认为偷粮食是穷困所迫,道义上不应该被责备。(2分)
【参考译文】
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幼年死了父亲,侍奉母亲,因孝顺而闻名。伯父李瑒对这件事深深赞叹嘉尚,常常称赞他说:“这孩子是我们家中的颜子啊。”(李士谦)十二岁时,被魏广平王元赞征召为开府参军事。担任护卫贴身跟随,片刻都不离开。后来遭逢母亲去世,居丧期间瘦骨嶙峋。士谦守丧期满除服,舍弃住宅,将它作为佛寺。博览各种书籍,同时精通天文术数。赵郡王高叡因为他德行好推举他做官,(他)称病不去。隋朝拥有天下,(李士谦)始终坚守志向不做官。
李氏宗族昌盛,每到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时,一定举行盛大宴会极尽欢乐,没有谁不大醉喧闹不拘礼度。曾经有次聚集在士谦的住处,丰盛的酒菜堆满眼前,(李士谦)却先摆好黍子,对堂兄弟及诸子侄说:“孔子称黍子是五谷中最重要的,荀卿也说食物以黍稷为先,古人崇尚的东西,难道可以违反吗?”小孩大人严肃恭敬,不敢松弛懈怠,回去后相互说:“见到君子之后,才知道我们这些人不道德啊!”(他)家中财产很多,自身却奉行节约勤俭,常把救济布施作为本分。有兄弟俩(因为)分配财产不均衡,到了互相争讼(的地步),李士谦听说后就拿出钱财,补足那个分得少的人,使(他)和分得多的人的财产相等。兄弟俩惭愧敬畏,相互推让,终于成为善良的人。有牛侵犯他的田地,士谦(把它)牵放到阴凉处喂养,(爱惜它)超过了牛的主人。看见有小偷割他的禾黍,就默默地躲避他。他家的奴仆曾经抓到偷粟米的人,士谦安慰并告诉他说:“穷困迫使人这样,根据仁德不应该责备。”立即下令释放了那个人。
那以后(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来借给乡里的人,遇到这年粮食歉收,借债的人家没有办法偿还,都来(向士谦)表达歉意。士谦说:“我家多余的粟米,本来就是指望救济穷人,难道是为了求取利益吗?”因此全部召来借债人家,为他们设置酒食,对着他们烧掉了债券。第二年庄稼大丰收,借债的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的债务,士谦一点东西也没有接受。又一年饥荒又很严重,士谦用尽家中的钱财,给灾民做稀饭,靠这保全生命的人几乎要用万来计算。到春天,(他)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之人。赵郡农民对他感恩戴德。有人对士谦说:“您暗中做了许多善事。”士谦说:“所谓暗中做善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如同耳朵响,唯独自己能听到,别人没有知道的。现在我所做的,你们都知道,这怎么是暗中做善事呢!”
开皇八年,(李士谦)死在家中,当时六十六岁。赵郡男女听到这件事,没有谁不流着眼泪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却让李参军死吗!”会合送葬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逐条陈述他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给一个“先生”的谥号,事情被搁置没办成,他们就共同在墓前树立了碑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A
解析:A项,“表达自己被贬的不满和愤懑”错,从“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来看,本文应是慨叹大志少成功,没有表现对自己被贬的不满。
16.(6分)李诗主要运用了比兴、象征和用典的手法(1分)。冰雪喻阻遏之冷酷,满塞喻阻遏之严重,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1分);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用宗悫的典故,表达追求理想的信心(1分)。柳诗主要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1分)。借助“夸父逐日”的传说,表达对夸父勇敢追求理想的肯定和赞美(1分);用高不过九寸的北方矮人与夸父的对比,表达对人生的思考(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3)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每句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3分)B
解析:“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这一句中就综合运用了排比和比拟(拟人)的手法,“那么……”句式整齐一致,“含着笑”拟人的情态;“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西山北山的蓝色”比作“霞帔”。故选B。
19.(4分)①原文“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句式整齐,构成工整的排比句,加强了语气语势;②突出了北平秋天水果种类丰富,各类水果本身的品类样式之多,起到了强调作用;③“各种各样”反复出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
20.(4分)①都摆列得那么好看
②他们还会唱呢(每句2分)
21.(4分)(1)语句②,将“能力”删掉;(2)语句④,在“改善”前加“用于”(或“可”,或“能”);(3)语句⑥,在“病情”后加“进展”;(4)语句⑦,将“减少”改为“降低”。(每个1分)
22.(5分)直播成为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可为企业开拓销售新渠道(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
四、写作(60分)
23.(60分)略
参考立意:①合理的惩戒也是良药;②明确教育惩戒权是社会的进步;③无金箍,不成佛;④合理惩戒是素质教育的钙质;⑤惩戒乃师之担当;⑥教育惩戒是教师的权利;⑦谈教育惩戒的必要性。绝密★启用前
仙桃、天门、潜江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纸上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答
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刮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2020年1月20日,囯家卫健委将訢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囯传染病
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月23日武汉封堿,国家信息中心抓取了近1000万条网络数据,得出武汉封城一周内
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通过分祈,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最受关注,接下来是物流司
机、解放军和建筑工人,他们奋斗在武汊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
1月24日,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
离的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中国国内
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同日,沪研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
月26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近日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4个新型冠状病毒
检测产品,进一步扩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給能力,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需要
1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囯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美囯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采访时说
“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有助于加速工作杋会回流到北美。”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追踪统计(截至2020年2月4日下午15:30)
「全回确认病例疑似病例「
死亡人数
愈人数
20479
23214
较咋日
(摘编自《人民网》)
文第1页(共8页)
材料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良知告诉人们,抗击疫情离不
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上下一心、一体联动、联防联控,本着公开、透明、负
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中国行
动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中囯力量获得了交口称赞。正如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的文章所
指出的,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现,14亿中囯人民团
结一致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贡献。“这不仅保护了
中囯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保护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
情,为阻止疫情向世界蔓延做出了巨大努力,世界进步力量都与中国人民沾在一起
世界
各国政要的由衷称赞,表达出世界对中国的信心与支持
环球同此凉热,人间自有真情。迄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70多位政要以及近20个国际组
织的负责人通过致函或其他方式,积极评价并攴持中方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
作的努力,为武汉加油,为中囯加油。韩囯、日本、英囯、法囯、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匈
牙利、伊朗、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l1囯和联合囯儿童基金会向中方捐助的疫情防控物资已运
抵中囯,俄罗斯、越南、德囯等囯政府也纷纷主动捐赠防疫医疗物资。德国中学生齐唱《让世界
充满爱》,日本小姑娘90°鞠躬为武汉募捐,俄罗斯民众用汉语为中国加油……无数感人的瞬
间,无不是讲述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故事,展现“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情怀。
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病毒
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共同目标。当此之时,世界需要的
不是好事者的趁机聒噪,不是狭隘者的偏见和歧视,更不是西方一些媒体乱贴标签、刻意歪曲的
不义之行。团结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联合囯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所言,在这场
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之时,历史铭记的不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有各国携手合
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
风雨同舟,中国与世界在一起。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响应,率先
行动,紧急驰援;如今,南非U-Mask公司向中国捐赠医用口罩,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亚亚·图
雷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更有非洲最大银行的上万名员工“穿红衣,挺中囯”……患难与共,这
是世界面对风险挑战的应有态度,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释放的强大感召力。
(摘编自2020年2月4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文化符号是指经过时间沉淀而具冇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是某种独特文仳的抽
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比如中国的龙、书法、京剧、中医、针灸、长城、故宫、儒学
等等。瘟疫的文化符号,包括很多芑术家描绘的瘟疫的惨状和瘟疫之后的状况,比如丢勒的《死亡
之舞》等等,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对历史上的大瘟疫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
穿戴鸟喙服饰的瘟疫医生形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觉形象。这个形象不是自古以来就有
的,而是17世纪的发明。这种形象的瘟疫医生主要是治疗鼠疫患者的医生,其实在医学专业能
力和当时的社会地位上,并不算是一流的医生,一般由二流的医生去从事这个行业。据记载
至有一位水果商也在瘟疫时期跟市政签约,从事这一职业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