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三中双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科目
历史
年级
九
主备
审核
执教
课题
第二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两河流域的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三个方面来讲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简明扼要地展现古文明,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重点也突出,条理清楚,容易把握。文中的思考题能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世界史,时空观念还比较模糊,综合归纳问题的能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史。
2.讲述汉谟拉比的作为,掌握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探究欲和学习世界史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内容、地位和作用(评价)。
?
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希沃5系统、课件、微课、学案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时间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的是哪个?”,被称为“新月沃地”的国度又是哪一个?
思考、看图、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分钟
提出问题
布置任务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在怎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产生的?
简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史。
探讨《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听、思考
明确学习任务
3分钟
播放微课
学生自学
播放微课。
教师巡堂监督,针对每个学生全程关注;落实笔记、保证纪律,以及知识的传达、及时提醒。
边听边记笔记。
完成布置的思考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5分钟
组织导学
讨论交流
做好小组学习的各项工作的布置,并提出相关要求。
做好学生展示的各项准备工作。
做好共性问题的讲解。
与学生共同达成本节课基础知识的体系:
(1)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2)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史。
(3)《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作用。
小组学习,个性问题在组内解决,共性问题共同解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10分钟
巩固练习
达标检测
展示达标题,要求独立完成。
巡堂监督。
组织学生纠错。
独立完成达标题。
以小组为单位改错。
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8分钟
答疑解惑
总结升华
教师对共性和倾向性问题进行点拨。
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知识进行总结,形成思维导图。
完成本堂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通过小结、练习把分散的知识形成脉络,使学生有条理的掌握
6分钟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进行本堂课的小结:你收获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点评本堂课学生表现。
布置作业。
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分钟
七、教学板书的设计
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古巴比伦王国
发源地
1、完成统一
国家出现
2、汉谟拉比的统治
初步统一
3、最强盛时期
科技文化
4、王国的衰亡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
2、制定者
3、内容
4、实质
5、评价
八、课后反思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比较多,难度较大,要归纳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