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12 22:4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这次改革指的是日本历史上的
A.大化改新
B.法兰克王国改革
C.幕府统治
D.伯里克利改革
2.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其中他不可能提到的是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D.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3.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是
A.阿拉伯数字
B.完整代数学
C.《医学集成》
D.《天方夜谭》
4.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了第一位老师,向他学习。这位老师是
A.美国
B.中国
C.俄国
D.英国
5.下面三幅图片均与哪一宗教相关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6.“既传播了宗教,又利用宗教建立起了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这一帝国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个“大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7.
“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文中的“它”指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C.斯巴达的贵族政治
D.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8.在沙特麦加大清真寺里,每天面朝寺中克尔白神庙朝拜的穆斯林信仰的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9.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彼得一世改革
10.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B.日本改革后,在政治上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C.《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11.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下列相关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有关
③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学成就
④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教育和知识有关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材料叙述的是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13.如图是世界某宗教的重要活动场所。该宗教创始人是
A.乔达摩·悉达多
B.老子
C.耶稣
D.穆罕默德
14.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它是哪种宗教
①它诞生于7世纪
②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起了促进作用?
③它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5.“他们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往的纽带,他们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宗教文明和医学文明带到中国”,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16.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中国古代发明有
①0

9
的计数法②造纸术③指南针④火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提高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统治
18.由“7世纪中期”“该革”“孝德天皇”三个关键词你能想到
A.日本统一
B.阿拉伯国家建立
C.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
19.在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宗教是(
)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0.从646年开始,日本的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大和正式改称为日本国
C.每六年授田一次给“田部”居民
D.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1.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并把这一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的是(??
)
A.600年
B.612年
C.622年
D.630年
22.某历史兴起小组在研学旅行时,到达目的地麦地那,参观了清真寺,了解了穆斯林的生活习俗。该研学旅行的主题与哪一宗教有关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23.“他发现自己的祖国因存在着许多地方性的偶像崇拜习俗而分裂。他给祖国留下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史实是
A.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查理曼帝国的形成
C.罗马人的对外扩张
D.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24.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学生在将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时产生了分歧,你认为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大化改新②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③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④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二、简答题
25.7世纪中叶,日本大和朝廷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为了挽救危机,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制度进行了一次改革。请回答:
(1)历史上把日本的这次改革称作什么?当时在位的统治者是谁?这次改革是参照我国什么时期的制度进行的?
(2)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有什么优良传统?
(3)这场改革有何影响?
(4)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7世纪的日本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日本进行这场改革叫什么名称,当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4分)
(2)请说出这场改革的其中一项内容。(2分)
(3)这场改革对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有何意义?(2分)
(4)从日本的这场改革中,你受到什么启示。(4分)
27.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
“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
28.日本在历史上一向是文化的输入国,具有模仿其他文化的优良传统。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古代的“汉化”和近代的“欧化”。“汉化”即“大化改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化改新当时的日本天皇是谁?
(2)模仿的是哪一国家的封建制度?
(3)这次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4)这次改革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示?
29.史料实证
史料一
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宫”。
史料二
阿拉伯帝国统治区域曾是世界文明的摇篮,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阿拉伯人创造的辉煌文化成就令世人瞩目。
根据上述史料分析,古代阿拉伯人能够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C
6.B
7.A
8.D
9.B
10.B
11.C
12.D
13.D
14.C
15.C
16.D
17.B
18.D
19.D
20.A
21.C
22.C
23.A
24.B
25.(1)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
隋唐
(2)善于学习
(3)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26.(1)大化改新(2分),唐朝(2分)
(2)(任意一项内容即可)(2分)
(3)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分)
(4)采意给分(他们学习先进,报效祖国,这种奋发图强的爱国心,值得后人敬重;他们取法先进,择善而从,这种改革求新的进取心值得后人学习)(4分)
27.他们的足迹遍布欧、亚、非三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古代文化。例如:阿拉比人在印度人创造的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了“阿拉伯数字”。他们还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把古印度、古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启示: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2分)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2分)
28.(1)孝德天皇
(2)中国(隋唐)
(3)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4)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等
29.统治者重视知识、重视教育;地理位置重要,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阿拉伯人的勤劳和勤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