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名言欣赏: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1840年
1842年
1851年
1856年
1860年
1864年
1894年
1895年
1900年
1901年
请在下面的时光轴上填写大事记。
温故知新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1
2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掌握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影响,评价洋务运动。
3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前后期的口号以及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材料展示
材料一
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
目标导学一
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从19世纪60—90年代中期兴起的旨在“自强”“求富”的活动,称为“洋务运动”。
从事这些活动的开明官员被称为被称为“洋务派”。
什么叫洋务派?什么叫洋务运动?
请同学们联系所学知识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内忧外患
洋务运动的兴起
内忧
外患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
洋务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
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材料二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李鸿章
读一读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手段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概况:
代
表
洋务派中央代表
奕?
藩
国
曾
章
鸿
李
棠
宗
左
洞
之
张
洋务派地方代表
爱新觉罗·奕?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爱新觉罗·奕?(xīn),封恭亲王,清末洋务派首领,咸丰帝同父异母弟,道光帝第六子。1861年后掌管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
李鸿章(1823—1910)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曾仿照曾国藩的湘军组建淮军,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家。历任江苏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务。19世纪60年代以后热心洋务,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对外主持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内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创建了北洋海军。
过程: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求富”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1)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以“自强”为口号
措施
目标导学二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创办军事工业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旧式冶炼方法
中国第一个洋式炼钢炉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新在何处?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时清军的竹制火铳
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
材料二:
材料三:
湘军、淮军10万杆前膛枪基本都是江南总局制造。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
的后膛钢炮
使用近代枪械的清军绿营兵
教育措施
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局及派遣留学生
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的
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
京师同文馆
1862年8月正式批准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詹天佑
严复
(2)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求富”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开平煤矿
以辅助军事工业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批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源·南海
发昌机器厂
方举赞·上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沿海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也开设工厂。
思考:
洋务运动后期,在学习军事技术的同时,为何还要创办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资金
原料
燃料
运输
创办民用工业
辅助军事工业
目标导学三
建立新式海陆军
建立新式陆军
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建立新式海军
组建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
建立新式海陆军
新式陆军
时间:19世纪60年代起
名称:新式洋枪队
武器:淘汰传统兵器
战术: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新式海军
19世纪70年代,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三支海军舰队的规模和布防情况
舰队名称
总吨位
布 防 基 地
北洋舰队
41200
大沽、旅顺、威海、营口、
烟台
南洋舰队
19000
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
福建水师
9700
厦门、马尾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旅
顺
威海卫
返回
对海防态度
船只材质和动力
旧水师
闭关锁国、海防松弛
木质、风帆动力
新海军
重视海防
铁质、蒸汽动力
鸦片战争中清军水师风帆战舰
致远号铁甲舰
收复新疆
时间: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兵
结果: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
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致远舰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定远舰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破产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作用
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
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三,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二:洋务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支持顽固派,用来制约洋务派。
材料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意思是在
坚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以为我所用。)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
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只引进西方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
知识探究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洋务运动不是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仅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3)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不能改变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知识探究
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请你分析当时李鸿章的心情如何?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被迫承认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失败了的无奈心理。
延伸拓展
理解巧记
洋务运动新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兴工业
办工厂。
建海军
开学堂,
“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
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内忧外患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根本原因: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内容
作用:虽然破产了,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背景:
本课小结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
1.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发展军事工业
C.发展民用工业
D.维护清朝统治
检测目标
D
2.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检测目标
C
3.“中国文武制度,事实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工业
C.近代海军
D.新式学堂
检测目标
A
4.洋务运动兴起于
(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检测目标
B
5.从洋务运动的实践来看,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
(
)
A.军事教育
B.民主政治制度
C.科技教育
D.机器生产
检测目标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