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 图
第一课时 地图三要素
本课要点
学会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了解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学会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认识常用的图例,学会识别不同的图例和注记所表示的地理事物。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1﹕2500000的比例尺含义是( )
A.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500000千米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500千米
C.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5千米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5千米
2.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通常是( )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D.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3.在一幅地图上,量得长江的长度是21厘米,长江全长63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三十万分之一 B.1﹕3000000
C. D.
4.关于图1-9中各点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
A.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B.A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
C.B点位于N点的东南方向
D.C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向
5.在大多数地图上,图1-10中表示国界的符号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方向和__________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情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图题
1.读图1-11,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
(2)图中煤、铁产地的距离是2.9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3)你认为该地区最适宜发展什么工业部门?
四、活动题
1.动手做:某村准备设立若干路标(见图1-12),已知该村正西为火车站(F);向东有影剧院和农机站(E、D);向南为百货商店及乡政府(B、A);向北经过学校通往县城(H、G);向西北经过农产品加工厂去林场(C、I);该村东南有海滨浴场(J)。请用简易材料制作该村的路标,并找一块空地模拟安置同学们制作的路标。
第二课时 地形图
本课要点
了解等高线绘图的原理,能通过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
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基本地形。
能够在等高线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 )
A.海拔越高 B.坡度越陡
C.深度越深 D.坡度越缓
2.一幅等高线图上所标数值四周小,中间大,它所表示的地形可能是( )
A.山地 B.盆地 C.高原 D.平原
3.图1-13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图1-14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由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5.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米,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低于海平原约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9048米 B.8448米 C.8852米 D.9248米
二、填空题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在地图上,把__________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_________色表示,海洋用_________色表示。
三、读图题
1.读等高线地形图(见图1-15),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青山顶峰的海拔是__________米,小青山顶峰的海拔是__________米,大青山顶峰比小青山顶峰高__________米。
(2)图中甲地坡度比乙地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出以下代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B线是_____________,CD线是_____________,
丙处是_____________,丁处是_____________。
四、活动题
1.画一画:根据某地等高线图(见图1-16),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第三课时 地图的选择
本课要点
了解地图常见类型,能根据不同的用途,正确地选择地图。
知道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的关系。
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以下四种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
A.1﹕6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0千米
C.
D.1/60000
2.下列大小相同的四张地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江苏地图 D.南京地图
3.最能直观表示地面某一条线上地势起伏状况的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平面图 D.地形剖面图
4.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了,小明想知道伊拉克在哪里,他应该查找( )
A.世界政区图 B.世界地形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人口图
5.中央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云图是一种( )
A.航空照片 B.卫星图片
C.等高线地图 D.政区地图
二、填空题
1.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不一样。如果准备去一个城市旅游,想知道这座城市在全国的位置,应选择________比例尺地图,想知道这座城市中各个景点的位置,应选择________比例尺地图。
2.随着______________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____________,极大地方便了我们选择和使用地图。
三、读图题
1.读图1-17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________,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________。
(2)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近,但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___,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的是___________,所表示的内容较详细的是___________。
(3)一般地说,相同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_________,表示的内容越_________。
四、活动题
1.动手做:和你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确定合理的比例尺和图例,为自己的校园绘制一幅平面图。地图制好后,别忘了开一个展览会哟。
自我检测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自古以来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的平均直径约为6371千米
C.“天圆地方”的说法源于环球航行
D.地球最大的周长是赤道
2.在地球仪上,纬线是( )
A.指示南北方向 B.与地轴垂直的半圆
C.长度不相等的圆圈 D.全球可以划分出十条纬线
3.表示南纬、北纬、东经、西经的英文字母,顺序正确的是( )
A.S、N、E、W B.N、S、W、E
C.E、W、N、S D.W、E、S、N
4.本初子午线是( )
A.0°纬线 B.0°经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
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
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大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极点的纬度为180°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极点的纬度为0°
6.某地经纬度位置是32°N,120°E,则该地位于( )
A.东半球的北半球 B.东半球的南半球
C.西半球的北半球 D.西半球的南半球
7.某地往北进入北温带,往南进入热带,往东进入东半球,往西进入西半球,则该地的位置是( )
A.0°,0° B.23.5°N,20°W
C.23.5°N,20°E D.0°,160°E
8.一年中的3、4、5三个月是( )
A.北半球的冬季 B.北半球的夏季
C.南半球的秋季 D.南半球的春季
9.江苏省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江苏省一年中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长的时间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1.下列纬度带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是( )
A.0°~10°N B.20°N~30°N
C.10°S~20°S D.30°S~40°S
12.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这一天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13.关于南京市旅游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大比例尺地图 B.这是一个小比例尺地图
C.图中表示的事物很简略 D.它可以当城市规划图使用
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测得厦门与高雄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据此回答14~15题:
14.厦门与高雄两地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
A.30千米 B.300千米 C.3000千米 D.100千米
15.平均时速为50千米/小时的海轮从厦门开往高雄,其航行时间约为( )
A.4小时 B.5小时 C.6小时 D.7小时
16.已知北京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16°E,则( )
A.某地(35°N,100°E)在北京的西北方
B.某地(40°N,110°E)在北京的正东方
C.某地(45°N,120°E)在北京的东北方
D.某地(50°N,130°E)在北京的东南方
1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通常表示( )
A.海洋 B.盆地 C.高原 D.平原
18.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
A.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B.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C.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D.用上述方法都可以
19.甲地高出乙地500米,乙地的海拔是1000米,则甲地的海拔是( )
A.1000米 B.1500米 C.500米 D.2000米
20.一架飞机从南京起飞,一直向北飞,最终到达的地点是( )
A.北极 B.南极 C.赤道 D.南京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赤道是地球上最________的纬线,它的周长约为________千米。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
五带中,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______________,其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图图幅大小相同,甲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乙图比例尺是1﹕250000,则表示实际范围大的是________图,表示内容详细的是________图。
三、综合题(共40分)
1.读图1-18,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填写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5分)
A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_
(2)B与C之间的界线是___________,D与E之间的界线是___________。(2分)
(3)有太阳直射头顶的是__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一年中四季变化明显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3分)
2.填写出图1-19中各图例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8分)
甲图: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乙图: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丙图:E___________
F___________
丁图:G___________
H___________
3.将下列五种地形的名称和相应的地形素描图(图1-20)用直线连接起来。(10分)
4.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地方时12点的太阳高度。位于40°N的某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课题是《家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数理证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你认为该学习小组成员在正午测量太阳高度时,他们的影子朝向哪个方向?(2分)
(2)如果该学习小组成员根据一年的观察绘制了如图1-21所示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读出,该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春、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6分)
(3)你认为从夏至到冬至、从冬至到第二年的夏至,他们家乡的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规律?(4分)
试卷一星参考答案
[例1) (1)B C (2)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大阳一昼夜间东升西落;登高望得吏远 (3)从东向西 (4)4 (5)北冰洋 (6)略 (7)尼罗河 安第斯山脉
[例2](1)A 大平洋 (2)不对。因为该船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北方
而台风中Jc正在向西北方向移动 (3)① (4)40N 120W (5)西南 (6)热带 北温带 (7)② ②③④
[例3] (1)自转 赤道 (2)春分日 赤道 夏至日 北回归线
(3)赤道南回归线 (4)昼越长、夜越短 (5)BD (6)C
例4; (1)① (2)从A到B快。该日吹东南风,从A到B是顺风航
行 (3)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漂流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上游b流经地区等高线较稀,说明河流的落差较小,水流平缓一些,漂流时速度慢一些。
(4)山顶 900多米 (5)② (6)大于4.8℃、小于5.4℃ (7)
山顶观日出 该地区的最高山顶不足1000米, 难以观赏到好
的日出效果。(其它答案只要解释合理也可)
[例5] (1)可以根据与火车站、运动场、湖滨公园等标志性建筑的
相对方位来描述、(略) (2)南北 西南 (3)a运动场 (4)逆风 (5)45分钟 (6)地形图
(2)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地轴、南极、自转方向(用箭头)。
(3)由图可知:地球自转产生了———————现象,,
〔例6〕.(1) 盆地 从等高线看,四周高,中间低
(2) b 因为b处等高线稀疏
(3) 绘图略,应位于两山峡谷之间 工程量小,水能丰富
(4) 丁处 丁处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避免汽车上下陡坡
(5) A
〔例7〕. A:60 N,45 E; B: 25 N,180 ; C:70 S,45 E。
〔例8〕(1)90 E, 60 N
⑵① ④
⑶北寒带 北温带
⑷正北 西北
图1-9
1
30000000
1 30千米
图1-10
图1-11
图1-12
图1-14
图1-13
图1-15
图1-16
1 600千米
图1-17
图1-18
图1-19
①平原
②高原
③山地
④丘陵
⑤盆地
图1-20
A
B
D
C
E
图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