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培优达标测试卷 第二章 第三节 声的利用(详解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培优达标测试卷 第二章 第三节 声的利用(详解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3 10:5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三节
声的利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将(
)
A.一直向右运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晃动
D.静止不动
2.下列说法不属于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
A.养蜂人听蜜蜂的飞行声,就能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B.人们买西瓜时,要拍两下,听声音来判断瓜的生熟
C.小红往开水瓶里倒开水时,能听出水有没有灌满
D.飞机从屋顶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
3.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里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
A.方向性好
B.穿透力强
C.能集中
D.遇物反射
4.人们听不到蝴蝶飞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的嗡嗡声,这是由于(
)
A.蝴蝶翅膀软,声音较小
B.蝴蝶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低于20次,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
C.蝴蝶振动翅膀时不会发出声音
D.蚊子数量多,蝴蝶数少
5.如图所示的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赫兹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令人大开眼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里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6.地震后灾区进行救援时,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
)
A.将周围物体砸开
B.消除恐惧
C.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利用声音传递能
7.下列实例不是应用超声波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听内脏的声音
B.商店里用超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
C.医生用B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D.外科医生不开刀就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8.中医诊病,一般要“望”、“闻”、“问”、“切”,其中利用病变器官的声存提供信息的诊病方法叫(
)
A.望
B.问
C.闻
D.切
9.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
)
A.用手机控制相机
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
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
D.笑脸抓拍
10.以下实例中属于声波传递能里的是(
)
A.雷声预示有雨
B.铁路工人敲打铁轨判断是否有松动
C.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D.人们听说话声音判断是谁
11.如图,敲击右侧的音叉,与左侧音叉接触的泡沫小球被弹开,对该实验的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声音从右侧传到左侧,是以固体作为传声介质
B.在右侧敲击力越大,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左侧小球弹得越远,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这个实验说明气体(空气)能够传声
D.这个实验说明声能传递能
1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
)
A.夏天,通过敲击声分辨西瓜熟不熟
B.利用声纳探测海深
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D.听到雷声,知道将会下雨
13.在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往往可以从各种声音中获得不同的信息,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
)
A.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粉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14.下列关于声的应用中,主要体现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B.声波震碎玻璃杯
C.老师用声音解读物理现象
D.蝙蝠利用声音辨别方向
15.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使用听诊器主要运用了(
)
A.声音的回声现象
B.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C.声音能够传递能
D.声音的传播具有方向性
16.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
A.铃声能传递能里
B.铃声能传递信息
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17.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B.用
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C.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
18.如图,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
19.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忽闻水上琵琶声”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进行辨别不同的乐器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传播效果最好
2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简谱中,“5”比“2”的音调高
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让医生听得更清楚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D.用棉花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棉花中传播
21.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或信息,下列实例中与其它三个利用不同的是(
)
22.春运期间,铁路承载着许多家庭的团圆和希望,钢轨的安全监测尤为重要,探伤工用榔头敲击钢轨,通过声音来判断钢轨是否存在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榔头敲击时产生的声音只能在钢轨里传播
B.探伤工听到的声音是由钢轨振动产生的
C.检测时用榔头敲击钢轨,通过声音的响度辨别是否存在问题
D.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检测钢轨的各种“病变”,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23.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
)
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里集中
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24.泸二外在2019年9月13日各班中秋晚会,小波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焰,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焰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烛焰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
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25.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丝是否松动
C.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肾脏里的结石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26.(1)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客居洛阳时写下的诗作《春夜洛城闻笛》,其中笛声是由______产生的,笛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耳中的。
(2)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频率_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20Hz人们把这种声音称为_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7.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部的结石,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的特点,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提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8.汶川大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______20Hz(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里远离地震源搜救人员使用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的一种救援设备。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里【解答】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将晃动;烛焰的晃动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故选C
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信息与声音传递能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答】A蜜蜂带着花蜜音调低,不带花蜜音调高,以根据“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错误;B.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C往开水瓶中倒水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倒的水越多,音调就越高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D.飞机从屋顶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故D正确故选D。
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超声波的特点,是基础题。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里集中的特点,据此分析。
【解答】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里准确“烧死”病变细胞,说明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集中,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了低于20H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0000H的声波叫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人们都听不见。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频率不在这个范围的声,人们是听不见的。【解答】ABD蝴蝶振动的频率低于20H,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听不到声音,故AD错误、B正确C要发声就振动,只要振动就发声,故C错误;故选B
5.【答案】C【解析】解: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在30~60赫兹,而次声波的频率要小于20赫兹,所以该装置发出的不是次声波,故A错误;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声音的频率比较低,但响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相关的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6.【答案】【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生活中很多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多联系实际生活,应用于生活。【解答】雅安地震时,被埋者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利用声传递信息,让上面的救援人听到后,进行施救,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声,掌握声的利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A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和心跳,以此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D.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做碎石,属于超声波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B.商店里用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故B不符合题意;C.医生用B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声音与信息的应用,要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解答】中医闻就是用耳朵听,听包括讲话声、咳嗽声、呼吸声、呃逆声,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选C
9.【答案】B【解析】解:A、用手机控制相机,属于电磁波的应用,与声呐功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底部声呐”向下发出超声波,该超声波被景物反射,“底部声呐”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自动测出相机到景物之间的距离,以便相机悬浮停在合适的高度上进行拍摄故B符合题意C、“无人相机”是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与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功能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拍摄笑脸属于光现象,与声呐功能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和“B超”的原理类似,“底部声呐”发出超声波,被景物反射的超声波再被吸收,据此形成影像,完成拍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原理,由“底部声呐”联想到“B超”进行分析是关键
10.【答案】C【解析】解:A、雷声预示有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铁路工人敲打铁轨判断是否有松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人们听说话声音判断是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选:C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里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1.【答案】A【解析】解:A、声音从右侧传到左侧,是以空气作为传声介质,这个实验说明气体能够传声,不是固体传声,故A错误、C正确B、在右侧敲击力越大,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左侧小球弹得越远,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D、泡沫小球能够被弹起,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A本题主要通过实验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利用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2.【答案】C【解析】解:A、夏天,通过敲击声分辨西瓜熟不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D、听到雷声,就知道将会下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里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3.【答案】B【解析】解: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和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都是利用声音传播信息的特点,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粉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里,故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只要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即可解答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4.【答案】B【解析】解:A、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声波震碎玻璃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C、老师用声音解读物理现象,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蝙蝠利用声音辨别方向,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声的利用的掌握,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记住相关事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5.【答案】B【解析】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故选: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里。本题考查了声音传递信息的原理,提高响度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B【解析】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B正确;
铃声能提醒同学们答题,不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故不是噪声,故C错误听到考试的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的耳朵中的,不能说明铃声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故D错误故选B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里。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17.【答案】B【解析】解:A、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此选项不合题意B、医生利用B超为病人作检查,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此选项符合题意C、超声波通过传递能量可以击碎结石,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选项不合题意D、超声波洁牙,是去掉牙齿上的牙垢,使牙齿洁白,是利用声音传递能,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此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里的知识点,重在把握它们的区别
18.【答案】C【解析】【分析】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将甲乙丙丁四个图涉及的物理情景,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联系,然后加以分析,即可确定选择项中对物理情景分析的正误,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向外抽出空气的进行,钟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乙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大故B错误;C.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C正确;D图丁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1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比较简单,属于识记性内容。
20.【答案】A
21.【答案】C
22.【答案】B【解析】【分析】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音色跟发生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B.探伤工听到的声音是由钢轨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破损的钢轨由于内部损伤,其内部结构不同,因此敲击时它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通过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是否存在问题,故C错误;D超声波探伤仪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的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故选B
2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特点及应用,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课后要多看一些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约等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解答】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振动频率高;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答案】C【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能里,人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以及高于20000赫兹的是超声波,低于20赫兹是次声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是由振动产生,以及声音能够传递能的了解和掌握【解答】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使蜡烛火焰跳动,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耳朵里,这说明声音在人的听频范围内,不是超声或次声,故ABD正确、C错误。故选C
25.【答案】C【解析】【分析】声能传递信息,如超声测距等;声也能传递能量,如超声清洗等
本题的关键是会根据各选项分析识别是利用声传递信息还是传递能【解答】A.隆隆的雷声反馈给人们一个信息,即将要下雨了,故A不符合题意;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是利用声音的音色判定螺丝是否松动,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里,故C符合题意;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瓷碗是否有裂缝,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答案】(1)空气振动;空气
(2)低于;次声波
【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难度较易,属于一道基础题型。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优美的笛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解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优美的笛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故答案为:空气振动;空气
(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是一道基础题。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解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到20000H之间蝴蝶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属于次声波。故答案为:低于:次声波。
27.【答案】能量;信息;响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声与信息、声与能、响度;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超声波有传递信息与能量的特性,同时考查了减少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等知识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来临等;声音还可以传递能量,例如清洗精密机械,超声碎石等;听诊器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减少了声音的分散,从而提高了响度
【解答】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减少声音的分散可有效的增大响度,听诊器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就是为了提高响度。故答案为:能量信息响度
28.【答案】次声波
低于
信息
【解析】【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本题考查学生对次声定义的了解情况,同时要知道次声的特点和人耳的听觉范围
【解答】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到20000H;地震可以产生能里很大的次声波,这种声音对人体危害极大,次声的频率低于20H,人无法直接听到,所以一旦受到伤害,后果就很严重所以要尽里远离地震源搜救人员使用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一种救援设备故答案为:次声波;低于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