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一年级下册 美术 教案 第9课 剪折的花边

文档属性

名称 桂美版一年级下册 美术 教案 第9课 剪折的花边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8-13 08:3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剪折的花边
一、课题
第9课 剪折的花边
二、教材
一年级美术下册
三、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花边的组合规律和特点。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花边剪制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花边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验制作带来的快乐,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用花边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制作简单的花边作品。
2.难点:如何画图案才能让花边连续起来。
六、材料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各种花边范图、彩纸、剪刀、胶水、橡皮、勾线笔等。
2.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水、铅笔、橡皮等。
七、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1.游戏导入:通过“我做你猜”的游戏,教师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说出剪花边的步骤——折、画、剪。(1’)
教学理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游戏中了解剪纸花边的制作步骤。
2.引出课题: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花边作品,并引出课题。(1’)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欣赏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知教授
1.花边的应用:通过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花边?”以及PPT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到花边应用的广泛性。(2’)
教学理念:从身边寻找美,让学生感受美来自生活、生活需要美。
2.花边的特点:
(1)教师用对比的方法将剪纸花边与单独纹样剪纸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花边的组合规律和特点。(2’)
(2)将剪出来的花边与剪折的花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到并说出两者的不同点。(1’)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知识,并在教师的肯定中获得成就感。
3.观察、探索:
(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些简单的花边,让学生把花边拆一拆,再试着折回去,并思考、讨论花边的折法、画法和剪法。(2’)
(2)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花边的折法、画法和剪法。(1’)
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难点突破:教师通过示范及多媒体视频播放,展示一条花边的制作方法,针对难点——花边不连续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3’)
教学理念:教师示范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在示范中让学生学到技能、技巧和方法。
5.检测知识: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对比图中的几种画法,让学生判断哪些画法剪出来的花边能连在一起,哪些又会断开,再次强调花边的连续性。(2’)
教学理念:通过检测,对重点内容进行再次强化,突破本课难点。
图片欣赏:通过PPT展示多幅图片,让学生观看不同题材的花边作品,丰富学生认知。(1’)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7.畅所欲言:教师通过引导并提问“你们有没有制作的想法呢?想做一件怎样的剪纸花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制作想法。(1’)
教学理念:让学生大胆发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创作、展评
1.作品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及所学到的方法,制作一件花边作品,教师进行巡堂指导。(18’)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使学生养成大胆表现的学习习惯。
2.作品展评: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4’)
教学理念: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四)课堂小结
内容小结: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肯定。鼓励学生课后与朋友及家长分享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将花边作品装饰到生活环境中。(1’)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能学以致用。
八、板书设计
花边的特点 重复 连续 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