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第一单元(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第一单元(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3 09:08:55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1)沁园春·长沙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
B.漫江碧透,百轲争流
C.怅寥廊,问苍茫大地
D.粪土当年万户候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毛泽东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写下了这首壮丽词篇。
B.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
C.在写作技法上,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拼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可见词人的独运匠心。
D.时至今日,我们诵读、理解与鉴赏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一词,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无不深深地为一代伟人的才情所叹服。
4.下列横线上所填的一组关联词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木”_____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_____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_____“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_____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A.不但????
而且????
至于????
而且
B.如果????
就????
关于????
或者
C.不但????
而且????
那么????
或者
D.如果????
那么????
至于????
甚至
5.下列各项中,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B.在这首词中,毛泽东给我们描述了三幅图画——独立寒秋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C.全词上阕抒情,下阕回忆往事。发端“独立寒秋”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时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
D.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如“万”
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
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表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道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不遗佘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比比皆是,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
),创造奇迹。此外,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地刻画自然形象表现社会美,如《沁园春·长沙》中“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B.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C.在漫长的岁月里,因为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D.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杨二嫂曾经整日坐在豆腐店里,被称为"豆腐西施"。
B."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是辛弃疾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慨叹。
C.开原"7·3"龙卷风灾害共造成6人死亡、190余人受伤。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警句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
B.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C.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的,就是这些警句。
D.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的就是这些警句它们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如何理解“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这两句词的深刻含意?
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历来是为人们所称道的佳句,这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橫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通过游泳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
—步表现了词人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
C.“子在川上曰”的“子”指词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前景。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飞”字用得很传神,请说说好在哪里。
9.高一(1)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请你为主持人拟写一段串联词。要求:语言表达连贯、生动;不少于50字。
第一个节目:《沁园春长沙》
第二个节目:《沁园春雪》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桔——橘;B项,轲——舸;D项,候——侯。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项,“盖棺论定”意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前面说的是“历史人物”,符合语境。
B项,“敝帚自珍”意为“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句中的吉他是朋友的,不是自己的宝贝,用错对象了。
C项,“风声鹤唳”意为“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作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句子说的是小镇春天的美景,不符合语境。
D项,“叹为观止”意为“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子说的是高昂的票价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望而却步”比较合适。
3.答案:D
解析:A“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语序不当,应为“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B“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句式杂糅,应删去“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C介词结构掩盖主语,应为“在写作技法上,本词以……,由此可见……”。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从句意关系看,“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为递进关系,故排除B、D两项;“它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两句,从句意上判断,应为递进关系,而非选择关系,故排除C项。
5.答案:C
解析:上阕不是抒情,是写景
6.答案:(1)D;(2)B;(3)B;(4)①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②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③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解析:(1)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使主语残缺,应删除“由于”;二是“熏陶并吸引”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吸引并熏陶”。A、B两项没有改正第二处错误,C项滥用介词“因为”导致主语残缺,只有D项没有语病。
(2).B项与题干中说的引号都标示直接引用。A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特定称谓。C项,引号的作用是标明带月、日的事件D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反语。
(3)号前面列举了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经过分析可知,括号里的内容表述的应是这些警句的作用,因此所填语句的主语为“这些警句”,据此排除C、D两项。由括号后的“创造奇迹”可知“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应放在后面与之相连。据此排除A项。
7.答案:1.“东方欲晓”,通俗地说,它预示了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莫道君行早”,表明发现了真理,但是不要以先行者自居,因为消解危难的责任重大,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这两句引领全词,表现了词人的坚定信心,和后文内容及情感相呼应。
2.“踏遍青山人未老”,表明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斗,永不言败,永不服老。“风景这边独好”,表明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抒发了积极乐观、努力奋斗的情怀。
解析:1.先分析字面意思。“东方欲晓”是说东方快要明亮,“莫道君行早”是说不要认为自己行走得早。再分析深层含意。
2.先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这两句词的含意,再分析表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8.答案:1.C;
2.“飞”不仅写出了兴建大桥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解析:“子在川上曰”的“子”指的是孔子,词人在这里借孔子感叹时光流逝,勉励人们珍惜时间
9.答案: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祖国的极度热爱,他还有一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这就是《沁园春·雪》。下面请欣赏诗歌朗诵《泌园春·雪》。
解析:《沁园春·长沙》表现了毛泽东高昂的革命斗志,《沁园春·雪》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串联即可。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3)大堰河——我的保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堰(yàn)河?????
保姆(mǔ)?????
檐(yáng)头?????
典押(yā)
B.灶(zào)火???????青苔(tāi)???????
围群(qún)???????酱(jiàng)碗
C.荆棘(jí)??????
?扯(chě)破?????
?
掐(qiā)死?????
?红漆(qī)
D.雕(diāo)花?????
纽(niǔ)扣?????
忸怩(ní)????
冰屑(xiào)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奋发有为,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痩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那片层层叠叠的绿,秀色可餐。
③中国画独特表现方式中“书画同源”的要求,决定了写意画的表现方式是用“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之春秋笔法,把深邃的意境呈现出来。
④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
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煮鹤焚琴。
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社会有序进步,民生不断改善,就必须反对坐而论道,力戒浮躁冒进,同时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
⑥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业对民间资本的潜在开放对行业利好,因为此举意味着对中小企业、消费者的服务将有所改善,长此以往,也将促进行业竞争。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举行的“我读《诗经》”比赛活动,使我们锻炼了组织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彰显了青春活力,提升了诗歌鉴赏水平。
B.“两让两争取”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使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名校。
C.根据各种民调显示,人们高度钦佩中央的反腐勇气,坚决拥护中央对所有贪官开展调查的决定。
D.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求我们的政府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________纯朴自然的民谣,②___________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都是高雅文化的血液③__________诗歌的用处,正在于其可以唤醒人们富于联想、善于感发的心灵。这句话④_________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部作品,⑤_________充斥着庸俗、低俗的元素,弥漫着无聊、空洞的气息,⑥___________能赢得一时火爆,但却难以持久。?






A
?除了
??还有
?当然

/
尽管
B
不管是
还是?
/
?同样也
假如
或许
C
不论是
还是
因此
/
只要
即使
D
/
甚至
但是
?而且
假若
虽然
A.A??????????B.B??????????C.C??????????D.D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
某中学高一(9)班将在母亲节召开一次班会,届时各位同学的母亲都将参加,班会的主要内容是同学们向母亲表达感恩和敬意等。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向家长致欢迎词。
请你为班长写一则简短的欢迎词。要求:体现班会的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母亲:
6.《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七诗节用六个“她含着笑”开头,
写了一组排比句,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分,也渗透了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
请以“(父母、老师、亲友、同学等)含着笑”为开头仿写一组排比句。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佳作看似平淡,却饱含了诗人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
,?????
,?????
,?????
,?????
。而忘恩则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是社会的一种丑恶。
①既要心存感激
②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
③感恩犹如玫瑰
④并精心呵护使之茁壮成长
⑤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⑥也要学会回报
A.③②④①⑥⑤???????????????????????B.③②⑥①④⑤
C.③⑤②⑥①④???????????????????????D.⑤④②③①⑥
8.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1.下列对这两章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节选的这两章诗围绕“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这一表达中心组织材料。
B.大堰河之所以深爱着她的乳儿,是因为想让乳儿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C.大堰河把乳儿画的关云长像贴在灶边的墙上,表现了对乳儿的宠爱之情。
D.“乳儿不在她的旁侧”重复出现,突出了诗人未给大堰河送终的歉疚之情。
E.“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表现了大堰河见不到乳儿的遗憾。
2.诗中说“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如果大堰河的梦能够做醒,那么,将是怎样的一个梦?请联系作品,展开想象,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水鸟[注]
艾青
两只水鸟浮动在水边
乌篷船里发出了枪声
一只在惊怖中逃逸了
另一只挣扎在受伤的痛苦里
它的翅翼无力地拍着水面
又迷乱地飞了几圈
才慢慢地向上举起
终于朝江岸的岩石
与丛林间飞去……
?
此刻
它在岩石的隙缝间
用自己的嘴抚自己的创伤
在寂寞的哀鸣里
期待着伴侣的来临
1940年夫夷江上
注:这首诗写于1940年夫夷江上。当时,帝国主义的铁蹄正在践踏中国,无数生灵遭到涂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两只水鸟浮动在水边”描写了水鸟所处的环境,“乌篷船里发出了枪声”写出了水鸟惊飞、受伤的直接原因。
B.“一只在惊怖中逃逸了/另一只挣扎在受伤的痛苦里”写两只水鸟的不同遭遇,为下文刻划受伤的水鸟作准备。
C.诗人没有对枪击水鸟事件作出评论,只是直截了当地对那只受伤的水鸟发表议论,揭示了受伤水鸟的痛苦心情。
D.诗人写受伤的水鸟在水面挣扎着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向岸边飞去,表现了水鸟保护自己和寻找同伴的天性。
E.这首诗用凝炼的笔墨,着重描写了受伤水鸟的心理活动,更揭示了这只水鸟身体备受伤痛和失去伴侣的痛苦。
2.这首诗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檐,读yán。B项,苔,读tái。D项,屑,读xiè。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张冠李戴。“春秋鼎盛”指正处在壮年。②使用正确。“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③不合语境。“春秋笔法”指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④使用正确。“煮鹤焚琴”比喻做煞风景的事。⑤使用正确,“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⑥褒贬失当。“长此以往”指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3.答案:B
解析:A项,缺少主语,“通过”与“使”删去其一。C项,句式杂糅,可删掉“根据”。D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可改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利用排除法筛选出答案,再将选项中的全部词语代入文段进行验证。文段的前两句列举两种艺术,是选择关系,可用“不管是…还是…”或
“不论是…还是…”.
排除A、D两项。③处后陈述诗歌的用处.
跟前句没有因果或转折关系,不能用“因此”,排除C项。故选B。
5.答案: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您的孩子,热烈欢迎您来到高一
(9)班,参加这个特别的班会!多少年了,我们在母亲大海般的爱中长大,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真诚地向您表达感恩和敬意,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生动、得体的能力,写欢迎词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欢迎词要有称谓,二是要有礼貌,三是要写出欢迎的具体原因等,从材料可以看出,欢迎词要表达的是欢迎在母亲节这天参加班会的学生家长(母亲)所以内容要以感谢为主,表达出对母亲辛勤付出的感谢,同时写出自己的决心。
6.答案:(示例)老师含着笑,叫醒我们一起上操;老师含着笑,讲着我们不懂的问题;老师含着笑,改着我们的作业;老师含着笑,和我们促膝谈心;老师含着笑,和我们一起做课外游戏;老师含着笑,掩上同学踢开的被角。
解析:
7.答案:A
解析:这六句话的陈述对象是“感恩”,据此可以确定排在首位的一句是③。③是一个比喻句,“感恩”是主体,“玫瑰”是喻体,对其进行解释的中心词语是“栽培”“滋润”和“呵护”,据此可以确定③后是②④。①中的“既”与⑥中的“也”构成“既……也……”的句式。⑥中的“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是对“回报”的解释。
8.答案:1.BE;
2.在乳儿的婚礼上,大堰河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吃着乳儿的婚酒,乳儿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解析:1.B原因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揭示出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的根本原因。E“表现了大堰河见不到乳儿的遗憾”分析不当,应为表现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2.“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一句对于回答本题有着一定的提示作用。
9.答案:1.CE;
2.示例:①对鸟的痛苦极为关注。诗人对受伤的鸟极为同情。②对乌篷船上的放枪者表示愤慨。因为放枪者造成了水鸟的痛苦。③憎恨威胁生命的行为。水鸟是弱小的生命,应该有自己的安静生活,不应遭到强势者的伤害。
解析:1.C“直截了当地对那只受伤的水鸟发表议论”无中生有。E“心理活动”理解不当,应为几个动作。
2.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到,诗人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和对于惨遭伤害的民众的同情。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2)诗两首
1.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冷寞
惆怅
城垣
生死悠关
B.枯槁
长篙
凄惋
矫糅造作
C.啁啾
塑像
斓珊
两全齐美
D.藻饰
彷徨
烦躁
瑕瑜互见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一年来多少在外务工人员辛苦奔波,夙兴夜寐。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他们终于可以放下这一年中的苦与累,踏上归乡的路程。
②大约每隔一年,微软公司就会推出一个新版本,并信誓旦旦地称它更妤、更可靠,而我也总是照单全收。
③乡党委书记熊美萍在工作中事必躬亲,不喊一声苦,不说一句累,每个村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④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找到那个售货员,大呼:“退货!退货!”
⑤有的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这种不情之请我们决不答应。
⑥有的年轻人在生活上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暴殄天物,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VR(虚拟现实)体验收费较高。据调查数据显示,
38%的消费者能接受的VR体验价格在30元以内,仅有14%的消费者表示即使人均收费100元也愿意体验。
B.环保和气象部门将协商出台一个更完善的机制,把重污染的预警、发布做得更完善、更有效,让公众和地方政府能更好应对。
C.春节期间,打车需求量增加,正是网约车大显身手的时候,可是频频出现的打车难、打车软件乱加价,
让人心堵,也凸显了供需矛盾。
D.截至6月底,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为群众和城乡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40225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281件。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④?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⑥?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A
一旦

/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甚至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虽然

A.A??B.B??C.C??D.D
5.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歌难于解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诗歌的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比一般语言更含蓄,它的表达往往是非直陈式的、反常化的
②鉴于此,在品味时就要善于从简约中猜测主题,从跳跃中填补奥妙
③非直陈式的,是指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
④诗歌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记叙描写性语言,更不同于一般议论说明性语言
⑤反常化主要指诗歌语言的跳跃使得句与句不像其他文体那样连贯、符合语法规范与逻辑思维规律
⑥首先含蓄在意象上,其次含蓄在语言上
A.⑥①③⑤②④
B.⑥④①⑤②③
C.⑥①②④③⑤
D.⑥④①③⑤②
7.《再别康桥》
(1)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水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4)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撑着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运用“独自”“彷徨”“寂寥”等词语表达当时的心绪。
B.“悠长”“寂寥”象征着当时诗人所追求的爱情之路的漫长。
C.“雨巷”给人迷茫、潮湿之感,营造了一种抒情意境。
D.“丁香”是美丽、高洁的象征,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
2.在第二节诗中,诗人描述了这位姑娘的形象——“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在最后一节中,作者为何将第一节的“我希望逢着”改成“我希望飘过”?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②。平冈③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②些(sā):句末语助词。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而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动一静两幅画面,写出了黄犊吃草时悠闲的神态和乌鸦在林中栖息的景象,宛如天然的图画。
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2.赏析词的最后两句。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寞——漠;悠——攸;B项,惋——婉,糅——揉;C项,斓——阑,齐一其。
2.答案:A
解析:①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使用正确。②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使用正确。③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使用正确。④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不合语境⑤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不合语境。⑥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不合语境。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结构混乱,“据……显示”句式杂糅,应删去“据”或“显示”。C项,成分残缺,"乱加价”后应加上“等现象”。D项,不合逻辑,群众和城乡受援人群”有包含关系,并列不当。
4.答案:D
解析:①处可填“只要”“一旦”“倘若”“假如”。②处可以填入“则”“那么”,不填亦可,且不填更简洁。③处所连接的前后句有递进关系,可填“甚至”“而且”;“进而”虽表递进,但用在此处不合语境。④由前面的“随后”可知,应填入表承接关系的“还”,不可填入表并列关系的“也”、表递进关系的“更”。⑤⑥两处为转折关系,应填入“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综合考虑,答案为D。
5.答案:B
解析:应在“心头”后断开,而不是在“我的”之后。
6.答案:D
解析:要抓住语段的思路做题,思路是:先提出观点,然后比较诗歌语言和其他语言的不同,接着总写诗歌语言的特点,最后从两个方面分写诗歌的特点。
7.答案:(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3)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4)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解析:
8.答案:1.B
答案:2.不能调换。从内容和层次上看,由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情绪,逐层深人;从音韵上看,这首诗的每一节的第三、六句押韵,调整后,音韵不协调。
3.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且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
解析:1.“悠长”“寂寥”象征着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沉闷。
3.思考的角度在于语言的本义和语境义的辨析。“逢着”是具体的呈现,“逢着”则是一种迷离的体验。从语境看,这是用“飘过”表现了诗人哀怨、惆怅的情感。
9.答案:1.B;
2.①描绘了城中的桃李愁风畏雨和乡间荠菜花在溪头迎春开放的景象,
②将桃李与荠菜花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③以荠菜花自况,把深刻的思想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启迪。
解析:1.两句都是动景。
2.本句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平凡的事物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天是属于它们的!此词从全篇看皆写农村景色,唯“城中”一句一笔宕开,为下句作衬,点明主题,“在”字下得稳重有力,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深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