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2020·北京初三二模)下图为某区域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形类型为(
)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平原
2.图中指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0·梅河口市朝鲜族中学初一期末)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是200米
B.丙地的海拔是100米
C.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D.甲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2020·湖南省初二一模)为发展旅游业,李村计划在附近河流开发激流漂流活动项目。读“李村周边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4.李村所处的海拔范围大致为(
)
A.600—650
米
B.650—700
米
C.700—750
米
D.750—800
米
5.最惊险刺激的漂流河段是(
)
A.A—B
段
B.B—C
段
C.C—D
段
D.D—E
段
6.C—D
河段的流向大致为(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东北
7.(2020·山东省初三一模)下图为北方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有关图中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
A.abc三处,不能发育河流的是c处
B.若甲处气温是12.2℃,则乙处是11℃
C.甲处适宜发展林业,种植柑橘、椰子
D.拟建水库大坝,方案②
比方案①
的拆迁工作量大
(2020·北京初三一模)下图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明清古村落
——李庄,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该区域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盆地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丙地是山脊
D.丁和乙都是山峰
9.下列关于李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B.海拔约
400-500
米
C.李庄南部有大面积的良田
D.图中公路长度大约
400
米
10.进入新时代,李庄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下列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将古建筑全部翻建为别墅洋房
B.大力开采附近山石建材
C.开发冬季冰雪旅游项目
D.种植有机茶叶、果树,吸引游客
(2019·北京初三期中)浙江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是中国佛教名山。左图为普陀山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索道经过的地形部位为(
)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鞍部
12.索道爬升的高度可能是
A.150米
B.260米
C.78
米
D.232米
13.普陀山寺院建筑(庵、寺)众多,错落山间,图中
A.大部分寺院位于海拔50米以上地区
B.宝月庵位于积善庵的西南部
C.山体坡度西北坡大于南坡
D.在慧济寺能远眺积善庵
(2020·山东省初一期末)我国的河南省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读河南省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河南省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丘陵
15.河南省的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二、综合题
16.(2020·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初二零模)读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及行进方向(箭头指示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1)地形部位名称:甲是_____,乙是_____。
(2)该次越野赛的行进方向大致为向
______,量得A、C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4厘米,
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米。
(3)丁处有一个深坑,该深坑底部的海拔髙度不低于______米。
(4)若车手保持匀速骑行,判断AB、BC中骑行最省力的路段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
17.(2020·福建省初三三模)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A山顶的海拔不高于_______米。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
B:_______,C:________,
(3)①~②河段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该河段的实际长度是______,该河段的流向是自_____往_______流动。
(4)一户外运动俱乐部欲举办攀岩活动,A、B、C、D四地最适合的地点是_______地。
(5)如果想在图中所示范围修建一座大坝,只考虑地形因素,在你认为最适合的位置用
“-”在图上画出。
18.(2020·福建省初三一模)下图示意某区域地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部位: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2)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台,在①②③选址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_。
(3)若公路的图上距离为10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_____米。公路中段向东弯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区域西部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________。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2020·北京初三二模)下图为某区域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形类型为(
)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平原
2.图中指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C
【解析】1.读图可知,根据地形类型的特点可知,中间高,四周低的是盆地,海拔高且地势较陡的是山地,边缘海拔高,地面平坦的是高原,海拔低,地势低平的是平原。该地形类形的特点是海拔高,坡度大,是山地。故选C。
2.读图可知,①处是山顶,②处是山谷,③处是山脊,故选C。
3.(2020·梅河口市朝鲜族中学初一期末)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是200米
B.丙地的海拔是100米
C.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D.甲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甲地的海拔是300米,丙地的海拔是200米,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200米,甲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故D符合题意。
(2020·湖南省初二一模)为发展旅游业,李村计划在附近河流开发激流漂流活动项目。读“李村周边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4.李村所处的海拔范围大致为(
)
A.600—650
米
B.650—700
米
C.700—750
米
D.750—800
米
5.最惊险刺激的漂流河段是(
)
A.A—B
段
B.B—C
段
C.C—D
段
D.D—E
段
6.C—D
河段的流向大致为(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东北
【答案】4.B
5.C
6.A
【解析】4.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李村位于650米—700米等高线之间,所以海拔范围大致在650米—700米之间,B对,ACD错。故选B。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坡度较陡,等高线密集,坡度较缓,图中AB段、BC段,CD段,DE段中,CD段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水流速度最快,漂流最惊险刺激,C对,ABD错。故选C。
6.由图中指向标的指向可知,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图中CD河段流向大致是从东北流向西南(河流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A对,BCD错。故选A。
7.(2020·山东省初三一模)下图为北方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有关图中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
A.abc三处,不能发育河流的是c处
B.若甲处气温是12.2℃,则乙处是11℃
C.甲处适宜发展林业,种植柑橘、椰子
D.拟建水库大坝,方案②
比方案①
的拆迁工作量大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a是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b是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c是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都能发育成河流,故A错。甲处的海拔为400米,乙处的海拔为200米,一般情况下,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升高了200米,气温约降低1.2℃,乙与甲相比,海拔降低了,气温应升高;若甲处气温是12.2℃,则乙处是13.4℃,故B错。柑橘、椰子是南方地区的水果,该地是北方地区,故C错。拟建水库大坝,方案②地形平坦,范围面积大,比方案①的拆迁工作量大,故D正确。故选:D。
(2020·北京初三一模)下图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明清古村落
——李庄,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该区域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盆地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丙地是山脊
D.丁和乙都是山峰
9.下列关于李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B.海拔约
400-500
米
C.李庄南部有大面积的良田
D.图中公路长度大约
400
米
10.进入新时代,李庄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下列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将古建筑全部翻建为别墅洋房
B.大力开采附近山石建材
C.开发冬季冰雪旅游项目
D.种植有机茶叶、果树,吸引游客
【答案】8.B
9.B
10.D
【解析】8.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丙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丁地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该地最高处海拔超过了500米,地形以山地为主。故选:B。
9.该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知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李庄海拔大约是400??500米;根据一般定向法,李庄的北部是大面积的良田;公路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应该是500米左右。故选:B。
10.种植有机茶叶、果树,吸引游客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选项ABC中的做法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019·北京初三期中)浙江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是中国佛教名山。左图为普陀山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索道经过的地形部位为(
)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鞍部
12.索道爬升的高度可能是
A.150米
B.260米
C.78
米
D.232米
13.普陀山寺院建筑(庵、寺)众多,错落山间,图中
A.大部分寺院位于海拔50米以上地区
B.宝月庵位于积善庵的西南部
C.山体坡度西北坡大于南坡
D.在慧济寺能远眺积善庵
【答案】11.A
12.D
13.C
【解析】11.读图可知,图中索道经过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故选:A。
12.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是50米,索道低点的海拔是050米之间,高点是200250米,故索道爬升的高度可能是200250米;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3.读图可知,大部分寺院位于海拔50米及以下地区,故A错误;图中宝月庵位于积善庵的东北部,故B错误;山体西北坡的等高线较南坡的密集,西北的坡度大于南坡,故C正确;在慧济寺与积善庵分别位于山体的西北坡、东南坡上,互相不能眺望,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2020·山东省初一期末)我国的河南省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读河南省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河南省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丘陵
15.河南省的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答案】14.C
15.B
【解析】14.读图可知,河南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故选:C。
15.读图可知,河南省西部海拔在200米以上,东部海拔在200米以下,河流大部分自西向东流,可判断,河南地势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故选:B。
二、综合题
16.(2020·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初二零模)读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及行进方向(箭头指示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1)地形部位名称:甲是_____,乙是_____。
(2)该次越野赛的行进方向大致为向
______,量得A、C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4厘米,
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米。
(3)丁处有一个深坑,该深坑底部的海拔髙度不低于______米。
(4)若车手保持匀速骑行,判断AB、BC中骑行最省力的路段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
【答案】山谷
山峰
东北
200
395
BC
BC路线未穿过图中等高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
【解析】
(1)读图可知,甲是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乙是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2)读图可知,该图为带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判断,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平移指向标到该次越野赛的行进方向上,画出该次越野赛的行进方向的西南东北方向,可以判断出该次越野赛的行进方向大致为向东北。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已知图中比例尺为1:5000,量得A、C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4厘米,
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4除以1/5000=200米.
(3)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5米,丁处的海拔高度为大于395米,小于400米,该深坑底部的海拔髙度不低于395米。
(4)读图可知,若车手保持匀速骑行,骑行最省力的路段是BC,因为BC路线未穿过图中等高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
17.(2020·福建省初三三模)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A山顶的海拔不高于_______米。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
B:_______,C:________,
(3)①~②河段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该河段的实际长度是______,该河段的流向是自_____往_______流动。
(4)一户外运动俱乐部欲举办攀岩活动,A、B、C、D四地最适合的地点是_______地。
(5)如果想在图中所示范围修建一座大坝,只考虑地形因素,在你认为最适合的位置用
“-”在图上画出。
【答案】(1)350(2)鞍部;山脊(3)170m;西北;东南(4)D(5)如图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50米,由此可推算出A点的海拔是不高于350米。
(2)读图可知,B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3)读图可知,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20米,①~②河段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计算可知,该河段的实际长度是170米,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可判断该河段的流向是自西北往东南流动。
(4)读图可知,D处位于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最适合攀岩活动。
(5)读图可知,位于两条支流交汇处的附近地区的峡谷地带,最是和建设水坝,从地形考虑,这里位于两个山脊之间的峡谷,可以拦截两个山谷的水量。
18.(2020·福建省初三一模)下图示意某区域地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部位: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2)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台,在①②③选址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_。
(3)若公路的图上距离为10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_____米。公路中段向东弯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区域西部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________。
【答案】山脊
陡崖
③
5000
①避开山丘
②靠近居民区
山地
A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表示山脊部位,乙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陡崖部位。
(2)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图中①②③三地都是山顶部位,其中③处海拔最高,海拔在800米以上,最适宜建设嘹望台,视野最为开阔。
(3)读图可知,该图的比例尺是1:5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若图中公路的图上距离为10厘米,则实地距离是500米x10=5000米。公路中段向东弯曲的目的是避开高大山地,减小工程量,避免道路坡度过大。
(4)读图可知,图中区域西部的地形类型是山地,地势起伏大,海拔在500米以上。图10中a-b剖面线经过了一座高大的山顶,向东北又经过了一处盆地,地势起伏较大。读图11,A、B、C三幅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图A剖面图的地势起伏状况与图10中的剖面线a-b图一致。故A正确,B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