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有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019·阜阳期末)清未状元张謇面对民族危亡,毅
然弃官,在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此后还建立了轮
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由此可见,张
謇主张
A.实业救国
B.废除科举
C.民主共和
D.思想启蒙
2南京临时政府不失时机地颁布许多有利于振兴实
业的政策法令,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清政府时期束
缚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这说明
A.民国政府支持民族工业发展
B.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发展起到了诱导作用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
D.中国缺少工业发展环境
3(2019·宣城期末)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
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C
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27万多
19201795家50亿元55万多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力度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点拨】表格数据反映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
数量、资本额、工人人数都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
C符合题意;A不是主要原因;B与材料无关;D不符合史
实。故选C。
4下边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
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
业初步发展
铁资本主义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
实业的热潮
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
本国封建主义
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
发展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
了短暂的春天
民族实业家
【点拔】漫画反映了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外国资本
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表明内忧外患的危
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故选C。
5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条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如图反映出的中国近
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是
轻工业
92%
重工业8%
1869
)年
轻工业
87%
重工业13%
1919年
中国近代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B.海外华侨们竞相投资
C.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点拔】分析比重图可知,1869-1919年,中国轻工业所占
比重一直远远超过重工业所占比重,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是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D符合
题意;A、B、C均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排除。故选D。(共13张PPT)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开
端是同文馆。中国的“新教育”开始于
A
A.洋务运动时期
B.百日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民国建立初期
2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
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
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
的“分水岭”指的是
(C
A.京师同文馆的成立B.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点拨】解答本题须注意题干中的“1905年”,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这一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即废除科
举制度。故选C。
3“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
行家”卖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应该是
A
A.《申报》
B.《解放日报》
C.《民报》
D.《大公报》
4初创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主要是印一些商业用品,如
名片、广告等,因此称为“商务”。张元济主持馆务
工作后,聘请知名学者编撰新式教科书,相继出版
了整套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深受读者欢迎,为新
知识、新思想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普及作出了重要
贡献。上述材料说明
贡献。上述材料说明
A.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
B.商务印书馆创办人是张元济
C.商务印书馆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D.商务印书馆为近代文化传播与发展作出了突出
贡献
5艺术作品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
正面貌,下列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是
(A
A.鲁迅《狂人日记》
B.徐悲鸿《愚公移山》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点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创作于新文
化运动时期,主要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反映的是
反对封建制度这一主题;而《愚公移山》《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都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都反映的是抗日救
亡的主题。故选A。
6近些年,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产生了如
《战狼》等一系列优秀影片。历史上,揭开中国电影
事业序幕的是
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B.1905年拍摄了京剧艺术纪录片《定军山》
C.20世纪初有声电影的出现
D.赵丹等优秀演员的走红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大學
①京师同文馆
②京师大学堂校牌
學大洱
③北洋大学堂
④福州船政学堂
材料二:李振九是民国时期中原地区一位在书
法、教育、学术、文艺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的学者。清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李振九参加洛阳县县试,
考取功名,有“癸卯秀才”之称,也被称为“洛阳最后
名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