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名言欣赏: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新课导入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
鄂军都督府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并清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页课本,回答以下预习问题:
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的结果是怎样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革命武装起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907年夏
徐锡麟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山岗起义
1910年
黄兴等人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辛亥年在广州发起的一场起义,又称“辛亥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义结果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想一想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二.武昌起义
据此,则人数已多,乘此路潮鼓涌之时,尤易推广。盖鄂省军届久受压制,以表面上观之,似无主动之资格,然其中实蓄有反抗之潜力;而各同志尤愤外界之讥评,必欲一申素志,以洗其久不名誉之耻。似此人心愤发,倚为主动,实确有把握,诚为不可得之机会。若强为遏抑,或听其内部自发,吾人不为之指挥,恐有鱼烂之势,事诚可惜。
——黄兴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
保路运动兴起;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基础好;湖北新军中有倾向革命的士兵等。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
(2)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和革命团体、政党的简历;
(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背景和条件:
(5)思想宣传: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展革命力量;
(6)起义时机:保路运动兴起,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士兵在熊炳坤、金兆龙率领下,在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
武昌首义的古城楼“起义门”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武昌起义形势图
时间:
主要力量:
结果:
1911年
武昌起义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胜利占领武昌、汉阳、汉口。
①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②夺取军械库
③进攻总督衙门
④占领武昌城
⑤攻占汉口、汉阳
⑥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
⑦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过程
湖北军政府旗帜
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成立
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诩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相关史事
狭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成功
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失败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课堂小结
主力:湖北新军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革命起义:
武昌起义:
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
1.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甲午中日战争
检测目标
C
2.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
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
检测目标
A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检测目标
C
4.“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歌颂的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检测目标
B
5.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
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检测目标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