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法与时转则治,
治与世宜则有功。
——韩非子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课标解读:通过了解隋唐选官制度、中枢体制和赋税制度变化的内容,认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和两税法的创新之处以及积极作用。
初中课标: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本课重点: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两税法
618年
220年
581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
朝
分裂动荡
统一安定
溯源——时代的呼唤
人物小传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曾在车骑将军桓冲军中任职。一次桓冲问他的任职部门,答曰:“不清楚,常见有人牵马进出,似是管马。”桓又问:“你部门有多少匹马?”答曰:“我未曾过问,怎么知道呢?”再问:“马匹的死亡率高吗?”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后官至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
请思考:王徽之行事如此任性随意,为何还能身居高位?
应对——选官制度之变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曹魏
隋朝
门第
才学
依据教材,完成下表:
选官制度
创立时间
选官标准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
创新之价值
依据材料和教材《学习聚焦》,总结科举制的价值。
学习聚焦
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人物小传
房玄龄,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后,先后官拜中书令和尚书左仆射。执政期间,与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请思考:房玄龄担任宰相时先后任职中书令和尚书左仆射,反映了怎样的宰相制度?
皇帝
中
朝
尚书台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汉武帝:设立中朝
应对——中枢制度之变
皇帝
尚书省
中书省
曹魏:中书省出现
西晋:门下省出现
隋代:三省六部制定型
皇帝
尚书省
中书省
草
拟
审
核
执
行
理解三省职能与分工的用意。
三省之分工
皇帝
尚书省
中书省
宰相议政会议的设置有何目的?
中书门下之印
政事堂
三省之合作
唐太宗如此任用宰相的目的是什么?
宰相之产生
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新唐书·百官志》
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利于强化皇权。
创新之价值
依据上述问题和教材《学习聚焦》,总结三省六部制的价值。
学习聚焦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618年
581年
907年
安史之乱
隋朝
唐
朝
溯源——时代之呼唤
隋唐盛世
由盛转衰
人物小传
杨炎,唐朝中期著名宰相、财政改革家,两税法的创造和推行者。唐德宗时入朝为相,官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中元年(780年),他建议废除租庸调制,创立并推行了两税法,为后代所沿用,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一大改革。
请思考:杨炎为何要将赋税制度从租庸调制调整为两税法?
租庸调制
北魏至唐赋税变化表
单位:床(一夫一妇)
依据材料,指出租庸调制的实施前提、征收标准与基本内容,并思考唐朝“庸”制的积极作用。
授田年龄
纳税年龄
租
调
役
北魏
年15以上
年15以上
粟2石
绢(或布)4丈
绵8两
男丁承担征戍、徭役
隋
年18以上
年21以上
粟3石
绢4丈(布5丈)
绵3两(麻3斤)
年限20日。
年五十者,免役收庸
唐
年18以上
年21以上
粟2石
绢2丈(布2.5丈)
绵3两(麻3斤)
年限20日。
不服役者,输庸代役
盖口分、世业之田(即均田制)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
——《新唐书·食货志》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依据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差异,总结两税法的积极作用
简化了税收名目
扩大了收税对象
保证了国家收入
放松了人身控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
应对——赋税制度之变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土地产权
均田制
均田制瓦解
征税前提
税额固定
量出制入
征税标准
人丁
财产
征税项目
田租、户调、
力役、杂税等
户税、田税
征税对象
授田农民
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
征税次数
一次
夏、秋两季
户无主客(有无户籍),以现居为簿;
人无丁中(男子年龄),以贫富为差。
——《资治通鉴》
学习聚焦
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创新之价值
618年
九
品
中
正
制
科
举
制
知
识
线
索
草创
完备
人丁
财产
家世
才学
1、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就中国古代某制度评论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
D
课后巩固
2、《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这体现了唐代
A.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性????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C.统治中枢的分权制衡性????
D.皇权独尊地位有所削弱
C
3、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作用主要在于
A.使土地分配更为合理化????
B.使国家的财政收支趋于平衡
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使农民赋税负担更趋合理化
D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习近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