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13 22: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1.儒学
(1)汉代: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4)唐代:儒学复兴运动
①原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②时间:唐朝中期。
③内容: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
一、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2.道教
(1)兴起:东汉末,是中国本土宗教。
(2)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②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3.佛教
(1)传入:汉代传入。
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道的思想,渐趋中国本土化。
②武则天时期: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3)曲折:反佛斗争
①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概况:南朝的范缜是反佛最杰出的代表;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为加强统治,几度灭佛。
③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并未从根本上遏制佛教的发展。
一、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魏晋时期和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
(1)魏晋时期
①当时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人们纷纷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②统治者的提倡支持。他们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维护统治。
(2)隋唐时期
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交流频繁。
②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宗教政策,儒、释、道均得到大发展。
③佛教的世俗化进程加快。
④印刷术、造纸术的应用大大推动了佛、道的传播。
一、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二、文学艺术
唐朝,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李白(诗仙)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杜甫(诗圣)(诗史)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二、文学艺术
想一想: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书法、绘画与雕塑
二、文学艺术
书法
1.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2.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3.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时期,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
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二、文学艺术
绘画
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
隋唐的画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二、文学艺术
王羲之
《兰亭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
《金刚经碑》
《历代帝王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颜真卿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阎立本
《送子天王图》
作者
作品
特点
二、文学艺术
雕塑
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很多。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二、文学艺术
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三、科技
1.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2.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
3.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4.器。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5.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6.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三、科技
四、中外文化交流
佛教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1.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2.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3.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
4.唐朝高僧鉴真6次东渡,传授佛法。
其他方面的文化交流同样活跃,尤以唐朝为盛
1.唐首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日本、新罗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3.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伊斯兰教也传入唐朝。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概况
(1)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跟随遣唐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3)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1.遣唐使
四、中外文化交流
(4)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四、中外文化交流
(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
物是鉴真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2.鉴真东渡
四、中外文化交流
(2)概况:东渡日本,历尽艰辛,双目失明,6次
乃成。在754年抵达日本。
(3)影响:
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准备东渡
四、中外文化交流
相关链接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公元759年由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主持修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四、中外文化交流
唐与新罗的关系
1.背景: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
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概况: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
居唐朝进口首位
3.影响
(1)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
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中外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
1.背景: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2.概况
(1)贞观初年,玄奘
西行前往天竺取
经,经过4年的长
途跋涉到达天竺
(2)遍访天竺名寺,研
习佛法,曾在那烂
陀寺游学,成为远
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四、中外文化交流
3.功绩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1)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
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
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四、中外文化交流
(1)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2)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3)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
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以史为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