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及翻译。
【重难点】
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自测
】
1.知人论世:阅读《非常学案》“识作者”“知常识”部分,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情感,并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3完成《非常学案》“知识梳理”部分。
【自研自悟】
1.关于《屈原列传》,古人有这样的评论:“通体以叙事夹议论,一唱三叹出之”。请找出文中记叙性质的语段,认真阅读这些语段,概括屈原一生的遭遇。并谈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屈原。
2、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楚国的命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自练自提】
整理重点文言词,落实记叙语段的翻译
第二课时
【自学自测】
批注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抒情议论文段
【自研自悟】
阅读第三段,谈谈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离骚》的。
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自练自提】
1、你如何看待屈原的生死抉择?
第三课时
【自学自测】
落实全文翻译以及第3、11段的背诵
【自研自悟】
翻译重点句子:
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6、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秀。
语境默写: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3、?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
4、《离骚》的文风特点是“?
,
?”?《屈原列传》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自练自提】
1、完成“训练——落实提升”和“课时作业五”
2、美文阅读
读懂屈原
南宋有文天祥,七国有你。
盛唐有李白,楚国有你。
一生飘零,几经坎坷,几多波折。
一曲《离骚》,一曲比泪还咸的楚歌。
古书飘香,在寂静中听你诉说——
你志趣坚定,沉醉于楚辞诗风。你心胸开阔,气度如此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固步自封。你至诚一片,期与日月同光。
这《橘颂》,不正是在说您吗?命运对你不公,你一生一波三折,总是被人陷害与误解。南后对你百般折磨,你依然要唱起正义之歌。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话是你临死前不久说的,这如一道利剑,划过天穹,划过宇宙,划过时空,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这是你对黑暗与浑浊的宣告啊,在如此沉重的压力下,您却依然挺直了腰杆,像竹,宁愿被压折,压断,也绝不弯曲,绝不向黑暗颔首低眉。
还记得,在东皇太一庙,婵娟为您饮下毒酒。她是笑着死的,还一直说着高兴。婵娟是懂您的,她明白您的为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才高八斗而不骄,学富五车而不傲。您为人质朴,刚正,高洁,她放心将自己的生命交给您。
人们喜欢您的诗,因为他饱含了泪水,饱含了热血。那其实就是您用血写成的啊!您的生命又何尝不是一篇诗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您的路却是比这蜀道更加曲折,更加险恶。路漫漫其修远矣,如此长的人生路,如此黑暗的社会,您竟清清的走过来,又清清的走过去……
文王被拘而演《周易》,仲尼遭厄而作《春秋》,而你虽被放逐,仍赋《离骚》。你看似云淡风清,两袖清风,但我知道,您心中是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呀!您要把这眼前比铁还沉重的黑暗劈开,烧尽,您要拥抱光明,驱逐黑暗。
只是您失败了,最终死于一片水花,几痕浪波……您将举世不浊的灵魂与汨罗江融为一体。
你虽走了,却给后人留下了一朵菊花——宁可抱香枝上去,不随黄叶舞秋风……
屈原屈原,你名中有屈,可你走后,给世人留下的却是不屈,却是高洁傲岸。
良久,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的人,读懂了你的事,读懂了你的诗,读懂了你那压不扁,折不断,顶得住,吓不倒的高洁的精神。那是如此携永,牢牢刻在我的心中。
《屈原列传》答案:
1、屈原遭遇:任-疏-黜-迁-死。
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外交才能、忠诚不阿、忠君爱国、有远见卓识、(才华出众
2、意在揭示楚国远离屈原后的巨大损失,揭示楚怀王的昏庸,把屈原的命运和楚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暗示屈原的命运就是楚国的命运。
1、创作意图(开头-盖自怨生也)、作品内容(上称-靡不毕见)、作品风格(其文约-见义远)
2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突出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
默写;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4其文约,其辞微5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