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时间 / 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 / 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旧知迁移 探究新知
年份
旧知迁移 探究新知
426
394
468
454
489
519
499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0
390
400
410
420
430
440
450
460
470
480
490
500
510
520
参赛队伍/支
年份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2006-2012)
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年份
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地方吗?
相同点:标题、横轴、纵轴
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
图是用点(和线)表示数量。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1. 这些不同位置上的点都表示什么?
2.这一条条的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3. 与条形统计图比较,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旧知迁移 探究新知
0
390
400
41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426
394
468
454
489
519
420
430
440
450
460
470
480
490
500
510
520
499
年份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
能清楚的表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4.从整体上看,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5.根据整体趋势,请你预测一下,2013年参赛队伍可能会是多少呢?
小组议一议
(1)第一小组身高情况统计表
姓名
丹丹
图图
开开
聪聪
明明
身高
135
140
139
142
143
(2)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cm
50
74
85
93
101
108
115
120
130
135
141
下列两组数据选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参赛队伍/支
0
390
400
41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份
2012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2006—2012年)
省略
420
430
440
450
460
470
480
490
500
510
520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年龄
0
60
50
80
70
身高/cm
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统计图
90
150
100
110
120
130
140
1
2
4
3
5
6
7
8
9
10
50
74
85
93
101
108
115
120
130
135
141
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股票走势图
五、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心电图
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天气变化情况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om
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护士每隔( )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他在3月9日12时的体温是( )摄氏度。
(3)他的体温最高是( )摄氏度,最低是( )摄氏度。
(4)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5)从体温看,这个人的病情是恶化还是好转?
小明在3月7—9日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
单位/摄氏度
3月7日
3月8日
3月9日
6
37.2
人的正常体温
39.5
36.8
好转
0
6
12
1.填一填:
自主练习 应用提高
18
0
6
12
18
0
6
12
18
单位/时
2.连一连:三个地区8月某天的气温变化统计图
单位/摄氏度
单位/摄氏度
单位/摄氏度
时间
时间
时间
-22
-17
-29
13
36
8
35
24
27
武汉
南极
吐鲁番
自主练习 应用提高
3、选一选:
自主练习 应用提高
下面事件中,( )最适合用如图来表示。
(1)近五年全国信件邮寄的变化情况。
(2)武汉1—5月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3)近五年全国私人拥有汽车的变化情况。
1
自主练习 应用提高
206
2007
4.想一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om
全课总结 拓展延伸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