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斜阳归鸟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
RJ
3
现代诗二首
第一课时
资料推送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又名靖裔,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代表作品有《旧梦》《白屋说诗》等。
作者简介
cháo
巢
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1.会认字
生字导学
wěi
苇
luó
罗
mián
眠
bà
霸
zhàn
占
3.多音字
jǐn
尽
尽管
尽快
尽力
尽情
jìn
运用:尽(jǐn)管学习乒乓球很累,但我还是会尽(jìn)力去学好。
整体感知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归巢
芦苇
cháo
wěi
晚秋的江上
精读课文
如果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什么是诗歌意象?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什么?
归鸟、斜阳、清江、芦苇、向晚等一组五彩斑斓的景象。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无比欣悦。
碧彻秋空,倦鸟归巢,驮着斜阳,临江飞渡,小诗第一节创造的意象,
就气势非凡,就诱人瞩目,你
有怎样的遐想呢?
诗人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意绪荡开,继而写道: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你有怎样的联想呢?
句子天地
本句型把有矛盾或者有差异的两种情况放在一起进行叙述,突出强调后句中出现的第二种情况。
句型:尽管……还……(转折关系)
练一练
用关联词语将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1.天黑了。他不想回家。
2.奶奶80多岁了。她坚持每天去公园早锻炼。
尽管天黑了,他还不想回家。
尽管奶奶
80
多岁了,她还坚持每天去公园早锻炼。
结构导图
晚秋的江上
鸟儿归巢
驮着斜阳
鸟儿翻越
抖落斜阳—染红芦苇
追求自由
第二课时
资料推送
徐志摩(1897—1931):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精读课文
花牛在草地上吃草、睡觉、游戏,每天自由自在。那么大家应该带着怎样的态度读这首小诗?
剪秋罗
诗文中每节有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找出来。
“花牛在草地里坐”、
“花牛在草地里眠”、
“花牛在草地里走”、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这种句式的妙处在哪?
诗句形式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巧妙生动的展现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短短的几行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童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最自由的追求。
习作要素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这种修辞方法叫
反复。
反复
1.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可以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体现语言美。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
运用反复的作用:
范例
花牛在草地坐
花牛在草地里眠
花牛在草地里走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结构导图
花牛歌
坐:压扁剪秋罗
眠:白云半边天
走:甩尾巴
做梦:夕阳西下
热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