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第二十四章圆的综合应用(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第二十四章圆的综合应用(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3 15: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4292547625
第14讲 圆的综合应用
0329565
知识定位
讲解用时:3分钟
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三,基础一般
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三新课,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与圆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着重复习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作为圆的重点内容之一,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以及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需要重点掌握,最后复习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圆作为中考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需要各位同学认真学习,扎实基础,务必对圆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有着比较清晰的理解。

0137160
知识梳理
讲解用时:15分钟
-43815173355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3429045720定理
在同圆和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
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说明:同一条弦对应两条弧,其中一条是优弧,一条是劣弧,而在本定理和推论中的“弧”是指同为优弧或劣弧;
(3)正确理解和使用圆心角、弧、弦三者的关系
三者关系可理解为:在同圆或等圆中,①圆心角相等;②所对的弧相等;③所对的弦相等;三项“知一推二”,一项相等,其余二项皆相等。
定理
在同圆和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
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说明:同一条弦对应两条弧,其中一条是优弧,一条是劣弧,而在本定理和推论中的“弧”是指同为优弧或劣弧;
(3)正确理解和使用圆心角、弧、弦三者的关系
三者关系可理解为:在同圆或等圆中,①圆心角相等;②所对的弧相等;③所对的弦相等;三项“知一推二”,一项相等,其余二项皆相等。














-571545720圆周角定理

圆周角定理

3810118110(1)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推论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3)注意
①圆周角和圆心角的转化可通过作圆的半径构造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和底角的关系进行转化;
②圆周角和圆周角的转化可 利用其“桥梁”——圆心角转化;
③定理成立的条件是“同一条弧所对的” 两种角,在运用定理时不要忽略了这个条件,把不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与圆心角错当成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
(1)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推论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3)注意
①圆周角和圆心角的转化可通过作圆的半径构造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和底角的关系进行转化;
②圆周角和圆周角的转化可 利用其“桥梁”——圆心角转化;
③定理成立的条件是“同一条弧所对的” 两种角,在运用定理时不要忽略了这个条件,把不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与圆心角错当成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

















1333553340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2860118110 (1)垂径定理
如果圆的一条直径垂直于一条弦,那么这条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2)相关推论
①如果圆的直径平分弦(这条弦不是直径),那么这条直径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②如果圆的直径平分弧,那么这条直径就垂直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③如果一条直线是弦的垂直平分线,那么这条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④如果一条直线平分弦和弦所对的一条弧,那么这条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垂直于这条弦;
⑤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那么这条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这条弦。
总结:在圆中,对于某一条直线“经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弧”这四组关系中,如果有两组关系成立,那么其余两组关系也成立。
(1)垂径定理
如果圆的一条直径垂直于一条弦,那么这条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2)相关推论
①如果圆的直径平分弦(这条弦不是直径),那么这条直径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②如果圆的直径平分弧,那么这条直径就垂直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③如果一条直线是弦的垂直平分线,那么这条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④如果一条直线平分弦和弦所对的一条弧,那么这条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垂直于这条弦;
⑤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那么这条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这条弦。
总结:在圆中,对于某一条直线“经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弧”这四组关系中,如果有两组关系成立,那么其余两组关系也成立。



















2286030480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41910100965(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3种,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①点P在圆外?d>r
②点P在圆上?d=r
①点P在圆内?d<r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3种,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5种,判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3种,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①点P在圆外?d>r
②点P在圆上?d=r
①点P在圆内?d<r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3种,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5种,判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41910180975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4254545720(1)切线的性质
①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②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③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2)切线的判定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①无交点,作垂线段,证半径;
②有交点,作半径,证垂直
               
(1)切线的性质
①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②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③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2)切线的判定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①无交点,作垂线段,证半径;
②有交点,作半径,证垂直
               











1333522860正多边形与圆
正多边形与圆

1333583820(1)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把一个圆分成n(n是大于2的自然数)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2)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①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
②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③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④边心距: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3)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公式
①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n≥3且n为整数)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③正多边形内角等于false
(1)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把一个圆分成n(n是大于2的自然数)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2)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①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
②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③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④边心距: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3)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公式
①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n≥3且n为整数)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③正多边形内角等于false
















379095017145
























0169545
课堂精讲精练

【例题1】
4486275426720如图,已知⊙O中,直径AB平分弦CD,且交CD于点E,如果OE=BE,那么弦CD所对的圆心角是  度。
【答案】120
【解析】此题考查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连接OC,BC,OD,
4400550268605∵直径AB平分弦CD,OE=BE,
∴OC=BC=OB,
∴△OCB是等边三角形,
∴∠COB=60°,
∴∠COD=120°,
即弦CD所对的圆心角是120°
讲解用时:3分钟
解题思路:连接OC,BC,OD,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OCB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COB=60°,进而解答即可
教学建议:关键是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OCB是等边三角形。
难度: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 例题来源:静安区二模
440055081280A
B
C
O
A
B
C
O
【练习1】
如图,在△ABC中,∠A=70°,圆O截△ABC的三边所得的弦长都相等,求∠BOC的度数。
【答案】125°
【解析】本题考查了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的定理、角平分线的逆定理及三角形的内角和,
作OE⊥AB、OF⊥BC、OG⊥AC,
3905250216535A
B
C
O
E
F
G
A
B
C
O
E
F
G
∵false截△ABC的三边所得的弦长都相等,
∴OE=OF=OG,
∴OB平分∠ABC,OC平分∠ACB,
∵∠A=70°,∴∠ABC+∠ACB=110°,
∴∠OBC+∠OCB=false(∠ABC+∠ACB)=55°,
∴∠BOC=180°-55°=125°.
讲解用时:5分钟
解题思路:作OE⊥AB、OF⊥BC、OG⊥AC,则OE=OF=OG,∴OB平分∠ABC,OC平分∠ACB,∴∠BOC=180°-∠OBC-∠OCB=180°-false(∠ABC+∠ACB)=180°-false=125°.
教学建议:注意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是关键。
难度: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 例题来源:无

【例题2】
4248150569595如图,在⊙O中,OA⊥BC于E,∠AOB=50°,则∠ADC的大小是(  )。
A.25° B.30° C.40° D.50°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
连接OB,
∵OA⊥BC于E,
451485059055∴,∴∠ADC=∠AOB,
∵∠AOB=50°,∴∠ADC=25°.
故选:A.
讲解用时:3分钟
解题思路:首先连接OB,根据题意即可推出∠ADC=∠AOB,即可求出∠ADC的大小。
教学建议:本题关键在于求证。
难度: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 例题来源:高碑店市一模
【练习2】
如图,⊙O中OA⊥BC,∠CDA=25°,则∠OBC的度数为  。
476250040005【答案】40°
【解析】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
∵OA⊥BC,∴=,
∴∠AOB=2∠CDA=2×25°=50°,
∴∠OBC=90°﹣50°=40°.
讲解用时:2分钟
解题思路:先根据垂径定理由OA⊥BC得到=,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OB=2∠CDA=50°,然后利用互余求∠OBC的度数。
教学建议:本题关键在于求证。
难度: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 例题来源:天心区校级模拟


【例题3】
4648200440055如图,⊙O中,直径CD=10cm,弦AB⊥CD于点M,OM:MD=3:2,则AB的长是(  )。
A.4cm B.5cm C.6cm D.8cm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连接OA,如图所示:
3981450219075∵AB⊥CD,
∴∠OMA=90°,AM=BM=AB,
∵CD=10cm,OM:MD=3:2,
∴OA=OD=5cm,OM=3cm,
∴AM===4(cm),
∴AB=2AM=8cm.
故选:D.
讲解用时:3分钟
解题思路:连接OA,由垂径定理得出AM=BM=AB,由已知条件得出OA=OD=5cm,OM=3cm,由勾股定理求出AM,即可得出结果。
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垂径定理,由勾股定理求出AM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难度: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 例题来源:秦淮区期末 秋

【练习3】
4552950417195如图,CD是⊙O的直径,弦AB⊥CD,垂足为M,若AB=12,CM:MD=9:4,则⊙O的半径为(  )
A.6.5 B.10 C.13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连接OA,
∵CD为⊙O的直径,弦AB⊥CD,∴AM=AB=6,
∵CM:MD=9:4,∴设CM=9x,DM=4x,
∴OA=OD=6.5x,∴OM=2.5x,
在Rt△AOM中,∵OA2=AM2+OM2,
∴(6.5x)2=62+(2.5)2,解得x=1或﹣1(舍弃),
∴⊙O的半径为6.5,
故选:A.
讲解用时:3分钟
解题思路:接OA,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M=AB=6,设CM=9x,DM=4x,得到OA=OD=6.5x,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即可。
教学建议: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难度: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 例题来源:北仑区期末 秋


【例题4】
4800600508635如图,已知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P=40°,则∠BAC的大小是(  )。
A.70° B.40° C.50° D.2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连接BC,OB,
∵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
42386255715∴∠OAP=∠OBP=90°;
而∠P=40°(已知),
∴∠AOB=180°﹣∠P=140°,
∴∠BOC=40°,
∴∠BAC=∠BOC=20°(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故选:D.
讲解用时:3分钟
解题思路:连接BC,OB,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和切线的性质求得圆心角∠AOB=140°,进而求得∠BOC的度数;然后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可以求得∠BAC=∠BOC。
教学建议:见切线,连交点,作垂直。
难度: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 例题来源:重庆模拟

464820042545【练习4】
如图所示,PM切⊙O于点A,PO交⊙O于点B,点E为圆上一点,若BE∥AO,∠EAO=30°,若⊙O的半径为1,则AP的长为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
∵BE∥AO,∠EAO=30°,
∴∠E=∠OAE=30°,
∴∠AOP=2∠E=60°,
∵PM切⊙O于点A,
∴∠OAP=90°,PO=2,
∴由勾股定理得AP=
讲解用时:4分钟
解题思路: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E,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AOP=60°,然后求解30°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即可。
教学建议:求出∠AOP=60°和∠PAO=90°是解此题的关键。
难度: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 例题来源:鞍山一模

【例题5】
4210050438150如图,⊙O的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为6cm2,则⊙O的周长为(  )
A.πcm B.B2πcm C.4πcm D.8πcm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正六边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连接OA,OB,过点O作OE⊥AB于点E,
∵⊙O的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为6cm2,
∴等边△AOB的面积为:,
4733925144780∵OE⊥AB,
∴AE=BE,∠BOE=30°,
设BE=x,则BO=2x,EO=x,
故×x×2x=,解得:x=1,
则BO=2cm,
故⊙O的周长为2π×2=4π(cm).
故选:C.
讲解用时:5分钟
解题思路:直接利用正六边形的性质进而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答案。
教学建议:正确得出△AOB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难度: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 例题来源:贵阳模拟

【练习5】
4892675196215如图,△ABC和△DEF分别是⊙O的外切正三角形和内接正三角形,则它们的面积比为(  )。
A.4 B.2 C.false D.false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面积、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过点O作ON⊥BC垂足为N,交DE于点M,连接OB,则O,D,B三点一定共线,
4076700198120设OM=1,则OD=ON=2,
∵∠ODM=∠OBN=30°,
∴OB=4,DM=false,DE=2false,BN=2false,BC=4false,
∴S△ABC=false×4false×6=12false,
∴S△DEF=false×2false×3=3false,
∴=false,故选:A.
讲解用时:8分钟
解题思路:过点O作ON⊥BC垂足为N,交DE于点M,连接OB,则O,D,B三点一定共线,设OM=1,则OD=ON=2,再求得DE,BC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DEF和△ABC的面积。
教学建议:明确边心距半径边长的一半正好组成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 例题来源:河北模拟
4505325260985
【例题6】
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AD与⊙O相切于点A,DE与⊙O相切于点E,点C为DE延长线上一点,且CE=CB。
(1)求证:BC为⊙O的切线;
(2)若AB=4,AD=1,求线段CE的长。
【答案】
(1)证明:连接OE,OC;如图所示:
∵DE与⊙O相切于点E∴∠OEC=90°,
在△OBC和△OEC中,,
∴△OBC≌△OEC(SSS),
∴∠OBC=∠OEC=90°,
∴BC为⊙O的切线;
(2)CE=4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1)证明:连接OE,OC;如图所示:
∵DE与⊙O相切于点E∴∠OEC=90°,
在△OBC和△OEC中,,
∴△OBC≌△OEC(SSS),
∴∠OBC=∠OEC=90°,
∴BC为⊙O的切线;
(2)过点D作DF⊥BC于F;如图所示:设CE=x
∵CE,CB为⊙O切线,∴CB=CE=x,
4219575123825∵DE,DA为⊙O切线,
∴DE=DA=1,∴DC=x+1,
∵∠DAB=∠ABC=∠DFB=90°,
∴四边形ADFB为矩形,
∴DF=AB=4 BF=AD=1,∴FC=x﹣1,
在Rt△CD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x+1)2﹣(x﹣1)2=16,解得:x=4,
∴CE=4.
讲解用时:8分钟
解题思路:(1)由切线得出∠OEC=90°,证明△OBC≌△OEC,得出∠OBC=∠OEC=90°,证出BC为⊙O的切线;(2)作辅助线求出DF=AB=4,BF=AD=1,设CE=x,Rt△CD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1)2﹣(x﹣1)2=16,得出x=4即可。
教学建议:根据切线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 例题来源:锡山区校级一模

【练习6】
4143375586740已知如图,以Rt△ABC的AC边为直径作⊙O交斜边AB于点E,连接EO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作OF∥AB交BC于点F,连接EF。
(1)求证:OF⊥CE
(2)求证:EF是⊙O的切线;
(3)若⊙O的半径为3,∠EAC=60°,求AD的长。
【答案】
(1)连接CE,
∵AC是⊙O的直径,∴CE⊥AE,
∵OF∥AB,∴OF⊥CE
(2)∵OF⊥CE,∴OF所在直线垂直平分CE,
∴FC=FE,OE=OC,
∴∠FEC=∠FCE,∠OEC=∠0CE,
∵∠ACB=90°,即:∠OCE+∠FCE=90°,
∴∠OEC+∠FEC=90°,
即:∠FEO=90°,∴FE为⊙O的切线;
(3)AD=3
【解析】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证明:(1)如图,连接CE,
∵AC是⊙O的直径,∴CE⊥AE,
∵OF∥AB,∴OF⊥CE
(2)∵OF⊥CE,∴OF所在直线垂直平分CE,
∴FC=FE,OE=OC,
∴∠FEC=∠FCE,∠OEC=∠0CE,
415290038100∵∠ACB=90°,即:∠OCE+∠FCE=90°,
∴∠OEC+∠FEC=90°,
即:∠FEO=90°,∴FE为⊙O的切线;
(3)如图,∵⊙O的半径为3,∴AO=CO=EO=3,
∵∠EAC=60°,OA=OE,
∴∠EOA=60°,∴∠COD=∠EOA=60°,
∵在Rt△OCD中,∠COD=60°,OC=3,
∴CD=3,
∵在Rt△ACD中,∠ACD=90°,
CD=3,AC=6,
∴AD=3.
讲解用时:10分钟
解题思路:(1)由于AC是⊙O的直径,得出CE⊥AE,根据OF∥AB,得出OF⊥CE;(2)得到OF所在直线垂直平分CE,推出FC=FE,OE=OC,再由∠ACB=90°,即可得到结论;(3)证出△AOE是等边三角形,得到∠EOA=60°,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
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 例题来源:黄冈模拟

【例题7】
4236085411480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点D为的中点,过点D作EF∥BC,EF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EF为⊙O的切线;
(2)若OG⊥AD,BG平分∠ABC,试判断:①△BDG的形状;②线段AD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证明:连接OD.
∵=,∴OD⊥BC,
∵BC∥EF,∴EF⊥OD,
∴EF是⊙O的切线.
(2)①△B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AD=2BD
【解析】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等知识,
(1)证明:连接OD.
3838575236220∵=,∴OD⊥BC,
∵BC∥EF,∴EF⊥OD,
∴EF是⊙O的切线.
(2)解:①△B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AB是直径,
∴∠ACB=∠ADB=90°,
∴∠CAB+∠ABC=90°,
∵=,
∴GA平分∠BAC,GB平分∠ABC,
∴∠GAB+∠GBA=45°,
∴∠BGD=45°,
∴△B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0481259525②结论:AD=2BD.
理由:∵OG⊥AD,
∴AG=GD,
∵△B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G=DB,∴AD=2BD.
讲解用时:12分钟
解题思路:(1)欲证明EF的切线,只要证明OD⊥EF;(2)①△B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线段AD=2BD;只要证明∠BGD=45°,∠BDG=90°即可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 例题来源:泸县模拟

【练习7】
4676775567690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AB是直径,OD∥AC,AD=OC。
(1)求证:四边形OCAD是平行四边形;
(2)探究:
①当∠B= 30 °时,四边形OCAD是菱形;
②当∠B满足什么条件时,AD与⊙O相切?请说明理由。
【答案】
(1)∵OA=OC,AD=OC,∴OA=AD,
∴∠OAC=∠OCA,∠AOD=∠ADO,
∵OD∥AC,∴∠OAC=∠AOD,
∴∠OAC=∠OCA=∠AOD=∠ADO,
∴∠AOC=∠OAD,∴OC∥AD,
∴四边形OCAD是平行四边形;
(2)①∠B=30°;②∠B=45°
【解析】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圆周角定理,
(1)∵OA=OC,AD=OC,∴OA=AD,
∴∠OAC=∠OCA,∠AOD=∠ADO,
∵OD∥AC,∴∠OAC=∠AOD,
∴∠OAC=∠OCA=∠AOD=∠ADO,
∴∠AOC=∠OAD,∴OC∥AD,
∴四边形OCAD是平行四边形;
(2)①∵四边形OCAD是菱形,∴OC=AC,
又∵OC=OA,∴OC=OA=AC,
∴∠AOC=60°,∴∠B=∠AOC=30°;
②∵AD与⊙O相切,∴∠OAD=90°,
∵AD∥OC,∴∠AOC=90°,
∴∠B=∠AOC=45°
讲解用时:12分钟
解题思路:(1)根据已知条件求得∠OAC=∠OCA=∠AOD=∠ADO,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OC=∠OAD,从而证得OC∥AD,即可证得结论;
(2)①若四边形OCAD是菱形,则AC=OC,从而证得OC=OA=AC,得出∠AOC=60°,即可求得∠B=∠AOC=30°;②若AD与⊙O相切,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AD=90°,根据AD∥OC,内错角相等得出∠AOC=90°,从而求得∠B=∠AOC=45°。
教学建议: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 例题来源:内乡县一模
0201930
4905375198120课后作业
【作业1】
如图,AD是⊙O的切线,切点为A,AC是⊙O的直径,CD交⊙O于点B,连接OB,若的度数为70°,则∠D的大小为(  )
A.70° B.60° C.55° D.35°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以及弧、圆心角、圆周角之间的关系,
∵AD是⊙O的切线,切点为A,AC是⊙O的直径,
∴AD⊥AC,即∠A=90°,
∵的度数为70°,∴∠AOB=70°,
∵∠C与∠AOB都对,
∴∠C=∠AOB=35°,
在Rt△ACD中,∠C=35°,∴∠D=55°,
故选:C.
讲解用时:4分钟
难度:3 适应场景:练习题 例题来源:长春模拟

4495800156210【作业2】
如图,AB与⊙O相切于点C,OA=OB,⊙O的直径为8cm,AB=10cm,求OA长。
【答案】 (cm)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连接OC,
3914775182880∵AB与⊙O相切于点C,
∴OC⊥AB,
∵OA=OB,
∴AC=BC=5,
在Rt△AOC中,
OA===(cm)
讲解用时:3分钟
难度:3 适应场景:练习题 例题来源:顺德区模拟

【作业3】
439102532385如图,矩形ABCD中,AB=4,AD=8,点E,F分别在边AD,BC上,且点B,F关于过点E的直线对称,如果EF与以CD为直径的圆恰好相切,那么AE=  。
【答案】6﹣
【解析】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
如图,设⊙O与EF相切于M,连接EB,作EH⊥BC于H.
405765049530由题意易知四边形AEHB是矩形,设AE=BH=x,
由切线长定理可知,ED=EM,FC=FM,
∵B、F关于EH对称,
∴HF=BH=x,ED=EM=8﹣x,FC=FM=8﹣2x,EF=16﹣3x,
在Rt△EFH中,∵EF2=EH2+HF2,
∴42+x2=(16﹣3x)2,解得x=6﹣或6+(舍弃),
∴AE=6﹣
讲解用时:10分钟
难度:4 适应场景:练习题 例题来源:成华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