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香菱学诗》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3 15:48: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通读全文,积累字词,梳理文章脉络。
赏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方法。
【重点】
人物形象分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文本内容】
《红楼梦》四十八回,从“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至本回结束
第一课时
【自学自测】
阅读《红楼梦》中有关香菱的内容: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情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自研自悟】
香菱的身世和命运
第二课时
【自研自悟】
1.香菱学诗的过程是怎样的呢?速读全文,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香菱为什么要学诗?找出她自己原话来回答并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从第一首到第三首可以说她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因为中间只隔了两天的时间,为什么她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是如此大的成就?文末哪几个成语可以概括她学诗的状态?从文章当中勾画可以应证的句子。
对香菱学诗,宝玉、黛玉、探春、宝钗的态度并不相同,请选取一个人物谈谈他(她)对香菱学诗的态度。
分析、评价香菱这一人物形象。
【自练自提】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有何所获?
《红楼梦》判词赏析
10、妙玉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此为妙玉的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罚吧。妙玉欲洁,结果不洁;妙玉云空,可结果未空。被贼劫到海中,终陷淖泥。人世间,不如意事七八九,求不得的。有人说程高本后四十回不该暗示妙玉自杀,这是不知作者心者,是读者不如程高处。在作者心中,正册之十二金钗何等圣洁,岂能令其落在淫字上?女儿家,落一个情字,作者还力主清之,何况淫了?暗示妙玉自杀,正是石头作者首尾相贯处,这正是程高高明之处。
妙玉是书中一特殊人物,首先,曹雪芹把他和宝黛二人并论。是三快玉之一,其次他身于富贵人之家,因为自幼多病父母早亡被迫盾如空门。书中虽然没有表明他是谁家的孩子,但是钟礼平,陈安龙二人照顾毛德彪《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绘制的红楼梦人物关系表中,把妙玉列为薛后裔,同薛蝌并列,不知道有什么依据,无论是否薛家的厚意,能够长期居住贾俯受到贾母等人的垂青足以所名他的特殊身份了,第三,特殊的人生经历十他变的孤傲,洁辟,虽然身在空门,一腔儿女情怀却没有泯灭,在宝玉过寿时还不忘送一张帖子,后来坐禅时还由于情思的干扰而如魔,最后,他因为不愿向权贵门阿谀奉承,成为不和时宜,为权贵所不容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力图保持清白节操的人,最终不免献身淤泥,被辱身亡,成为污浊的封建社会牺牲品。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是妙玉的判词。前两句是写妙玉的品性,她曾把刘姥姥用过的茶杯丢弃不要,也曾在宝玉过生日的时候给他送去贺帖(一个出嫁女尼给一个王孙公子祝贺生日,着实有些不伦不类),因此作者在此点明。而后两句则是对妙玉结局的暗示和感叹,也就是说妙玉会有一个很凄惨的结局,"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两句是不是暗示她最终会被卖到妓院呢?至于后一首《世难容》则说得就更加明显了,先是对妙玉的才貌加以肯定,然后指出妙玉不被人喜欢的原因(李纨曾说过:"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即"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而下面的"可叹"和"辜负"两句则表明妙玉出家实非自己所愿,也是被逼无奈之举(这一点很多细节可以证明)。至于"风尘肮脏违心愿"我觉得同上面一样,是暗示了妙玉最终的结局。最后一句点明宝玉对她朦胧的感情。
11、巧姐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贾俯败落之后,巧姐被他的舅父王仁拐卖。沦落烟花,幸亏的刘姥姥得救脱水火。虽然不能够锦衣玉食,却也做的到自食其力。作者意图通过巧姐的遭遇揭露封建社会人于人骨肉像残的关系,同样也包含这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言下之意是刘姥姥搭救巧姐是为了报答凤姐救济之恩。也有一种劝人为善的意思在里面。“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两句话言简意涿。包含了曹雪芹在世态炎凉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脂砚斋中”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哪得不哭。”真的坪也。
贵,令你势败;亲,令你家亡。仍是走向反面。灾难来了,积得阴骛,总有救星,还是走向反面;你凤姐无心之下接济的刘姥姥,却成了巧姐的恩人,巧姐被救到了乡下,躲过一劫。画中含意,正是说巧姐被救村野之中;纺织,将来嫁到村野中的富贵人家,而成为贤慧主妇。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
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两首是巧姐的判词,是说最终贾府破落时巧姐会得到刘姥姥的极大帮助。类似的解析在前面也讲过,不再赘述。
对香菱三首诗的赏析
一、
格律
香菱的三首习作,都是首句就入韵(以中国传统律诗平水韵而言,下同)。三首的第一句的韵脚分别是“寒”、“寒”、“难”。其余十二个韵脚,用了九个韵字即:团、观、盘、栏、干、看、寒、残、圆。
这其中第三首的韵脚“圆”是下平声一先,而不是上平声十四寒,但两韵中有一些字是“邻韵”,可以互押。
从平仄说,第一首的“诗人助兴常思玩”第七字不能用平声,而应是仄声。但这里“玩”字是阳平,这就不合平仄要求了。应该说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的需要,考虑到香菱初入诗道,有意让她出点错,更合乎情理。
其余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三首习作的对仗也是很工稳的。
二、评析
第一首,首联写月色、清光,第二联写诗人与旅客对月亮的两种不同心理活动,第三联又回到直接写月亮,第四联换一个角度仍写月亮的光明。第一联和第三联都是白描月亮,“重复劳动”量大,了无新意,又占篇幅。以起承转合来说,第三联的转没有转向更高的高度,而是又转回去了。第二联写心理活动很细腻,不错。其实尾联仍没有跳出写月光月色的圈子,但换了一个较好的角度,说不上很好,但也还可以。
第二首,首联起得很“虚”,说月亮“非银非水”,且看其稳稳地高挂晴空。一个“护”字,是说月亮对晴空的独占和稳当。但因为写得很虚,就比较抽象,给读者的印象不深。第二联写月下梅花和柳条,景很实。从梅、柳的情况来看,时间应是在冬末春初。第三联间接写月光、月色。尾联写残更时候的月景,略有余韵。
第三首,首联上句虚写,下句实写。上句带有的人的主观色彩更重。下句从外表和精神两个方面赞美月亮,且具有了象征和比附意义,可以看作是香菱自比。第二联、第三联写月色下的种种人间活动、悲欢离合。文字表面表现的景很幽美,但要读出其中暗含的主旨不容易。这要借助第四联来了解第二、三联的主题。因为第四联是“合”,是总结前面三联的,所以从尾联上可以看出前面三联的用意。因为尾联在质问嫦娥:为什么月亮会有圆缺而不得永远团圆?这实际上是在问:人间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暌违别离之苦?这一首的第二、三联承与转的划分是不明显的,总的都是在写人间的悲欢离合。尾联的问当然问得好,但这种写法恐怕是早在曹雪芹之前就已经不只一人写过了。苏轼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即一例也。
总而观之,三首习作,第三首稍胜一筹,理由是第一联起得不凡,具有了象征意义。中间两联所写情景都不错,涵盖的容量大。尾联虽属“旧题”,但毕竟是重要的“命题”,而且是有感而发。
第一首和第二首的主要问题在于意境开拓不够,特别是第一首,“重复劳动”多,有点意思的仅仅就是第二联。
其实第二首进步不小,但正如宝钗所说,笔墨多用在了写月色上了,失于单调。从内容、意义上说,第二首的第二联与第三联在顺序上调换一下会更好,这样会更符合承与转的结构。
香菱学诗
答案:
1.
香菱,原名英莲(谐音应怜),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掌上明珠。三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命运坎坷、饱受摧残的香菱最终年纪轻轻不幸重病而亡。
1.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经历两次失败最终成功
2.“得了空儿。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
香菱为什么羡慕,羡慕的是什么?(填补空白)写诗是高雅的事,是有着高贵血统的人做的事。《红楼梦》中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写诗,王熙凤生就与诗无缘,普通的丫头不会也不敢学诗,诗歌代表是真、善、美。所以这个章回原本的题目就是:慕雅女雅集苦学诗
6.苦志学诗
精血诚聚(对应本回的题目“苦学”)
①“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勤奋好学,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废寝忘食,专心致志
③“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刘勰语),说明她此刻已浮想联翩。“抠土”,有费尽心力之意,写她在立意时的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
④“至晚间对灯出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达到忘我之境,失眠
⑤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香菱的好诗绝非梦中偶得,而是苦读冥思后的成果
4.宝玉等人对香菱是同情的,因而对其学诗是赞赏的,鼓励的,认为她学诗是夙愿得偿,是本性的回归。“呆”“疯”“魔”“仙”。从这些词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宝钗并不赞成香菱学诗。宝钗带香菱入园,本就是让她过几天清闲日子,当然不希望她苦学;宝钗所受的封建传统教育,也让她不赞同女子用功读书;内心深处,宝钗深知知书而达“理”,她更不希望憨厚的香菱明理后,便如林妹妹般陷入悲时伤势,多愁善感。宝钗对香菱是怜爱的,这一方面出于她对香菱身世的同情,另一方面她怀着为其兄赎罪的心理。加上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对香菱学诗也不便强硬的反对,尤其是看见香菱的矢志不移,也只能半嗔半怪,由她去了。
5.聪明、悟性好,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善良,可爱
香菱是可悲的,悲其出身仕宦,却年幼无依,沦落红尘,致为呆霸王薛蟠这等人的妾室,饱受凌辱,最终香消玉殒之命运。
香菱是可赞的,赞其娟娟之影,孤寒之魄,面对多舛的命运,恒守清新纯净的本质,痴心不悔地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终究“精华难掩”,完成了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理想的痴心追求!
6.个人的主观勤奋确实最为重要(内因),外因:一是有优秀的老师:(林黛玉)二是有良好的环境:大观园是美好的地方,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
第一,学习要有兴趣。第二,学语文要专注执着。第三,要有尽可能质高量大的阅读。第四,要读写结合。第五,写作上既要有格调规矩,又要不受拘束,而以立意为主,讲究意趣真实。第六,要老老实实向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