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华师大版
九上
§2
酸和碱综合复习
专题一
专题一:酸碱性和酸碱度
酸碱指示剂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普蓝色)
PH试纸(pH范围:0-14)
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并且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并且pH越大,碱性越强。
[例题1]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有强酸性,
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
A.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
B.测得厕所清洁剂pH=8
C.
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
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专题一
[例题2]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粒子不断运动”的研究,一段
时间后,可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物质X是( )
A.
浓氨水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
浓食盐水
A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二:酸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酸(除浓硫酸、硝酸外)能与较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H+)。
注意:这时里的酸指的是酸溶液。
专题二
[例题3]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明显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
是(
)
①锌和稀硫酸???
??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
③氧化铁和硫酸???
????
④食盐和水
A.①②??????????????
?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专题二
[例题4]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
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a(OH)2
B.CuSO4
C.HCl
D.BaCl2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石蕊
物质X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溶液变红
C
[例题5]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氯化钡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专题二
D
专题三
专题三:碱的通性
1、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和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注意:这时里的碱指的是可溶性碱。
2、碱具有通性的原因:
碱溶液中都存在氢氧根离子(OH-)。
专题三
[例题6]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的记录,其中与事
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B
专题三
[例题7]镍(Ni)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常用于电镀工业和制造电池,硫酸镍溶液和硝酸镍溶液显绿色,氢氧化镍为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在这些化合物中镍元素都显+2价。
(1)硝酸镍的化学式为?
;
(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钾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预测反应现象:
。?
NiNO3
NiSO4+2KOH═Ni(OH)2↓+K2SO4
有绿色沉淀生成,溶液从绿色变成无色
课堂小练
1、科学实验必须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
取少量氯化钠
B.
闻药品气味
C.
滴加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B
课堂小练
2、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内的物质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
是(
)
A.二氧化碳、氧气
B.铁、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D.氢氧化铜、稀硫酸
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e、Fe2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CaO、NaOH固体都能与水反应,都能作干燥剂
C.浓盐酸、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D.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NH3
B
课堂小练
课堂小练
4、下列四种物质中,能与其它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
应的是(
)
A.氯化铜
B.三氧化硫
C.氢氧化钠溶液
D.稀盐酸
C
课堂小练
5、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在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
数、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现向左边烧杯中投入
10.2g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向右边烧杯中投入8g铜片,充分
反应后,天平重新平衡,则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A.5.2g
B.2.2g
C.5g
D.8g
C
课堂小练
6、向盛有NaHSO4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Ba(OH)2溶液,随着
Ba(OH)2溶液的不断滴入,溶液中产生的沉淀量与pH变
化情况正确的是(
???
)
A
课堂小练
7、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
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C
8、种植水果使我市很多农户富裕起来了。水果表皮常有寄生虫,种植户一般用“波尔多液”杀死沙糖桔、葡萄等水果表皮的寄生虫。
(1)“波尔多液”是用CuSO4溶液与石灰水[主要含Ca(OH)2]混合而成的,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配制时不能用铁桶的原因是(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喷洒“波尔多液”后在人的手上、衣服上常会残留一些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这时可在厨房用品中选用???????浸泡衣服将其洗去。
CuSO4+Ca(OH)2==Cu(OH)2↓+CaSO4
Fe+CuSO4==FeSO4+Cu
碱
食醋
课堂小练
9、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
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猜想I:全部是Na2CO3,猜想的依据是
_
________?;
猜想Ⅱ:全部是NaOH;猜想Ⅲ: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试验和推断:
(2)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
_________?,说明氢氧化
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_____
__?
;
(3)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
沉淀为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有NaOH。
(4)若X是CaCl2溶液,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
_________。
课堂小练
CO2+2NaOH=Na2CO3+H2O
稀盐酸(或稀硫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CO3
不能
A有白色沉淀产生
B为无色酚酞变红色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酸和碱综合复习课后小练
姓名
1、称量烧碱时,不将它放在纸上而是放置在烧杯等玻璃容器中,主要原因是(
)
A.放在纸上称量不如放置在烧杯中称量精确
B.配制溶液通常在烧杯中进行,将烧碱直接放在烧杯中称量,可以减少实验操作步骤
C.烧碱易潮解,且腐蚀性强
D.放在纸上称量烧碱,易沾上杂质、降低配制得到溶液的纯度
2、下列有关酸、碱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
D.用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3、下列物质的溶液中,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HCl
B.MgCl2
C.KNO3
D.CuSO4
4、在Ca(OH)2饱和溶液中通入或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有沉淀析出,溶液pH值没有改变的是(
)
A.CO2
B.Mg(NO3)2
C.H2SO4
D.CaO
5、下列物质中,与C02、CuCl2溶液、FeCl3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是(
)
A.NaOH
B.Ca(OH)2
C.H2S04
D.HN03
6、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其中错误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全部
7、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人后往往会又变潮湿,这是因为(
)
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
B.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D.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8、如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放有液体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
A.
X是CO2,Y是NaOH
B.
X是O2,Y是稀硫酸
C.
X是H2,Y是H2SO4
D.X是CO,Y是石灰水
(第8题图)
9、如下图所示,它是某同学设计的几种气体分别跟几种碱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其中所示意的实验现象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B
C
D
1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编号
容器I
针筒I
容器II
针筒II
红墨水液面位置
a
二氧化碳(充满)
10mL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充满)
10mL水
保持左高右低
b
0.55g锌
15mL盐酸
0.24g镁
15mL盐酸
(1)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a中,容器I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墨水液面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b中,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产生气泡更剧烈的容器是________(填“I”或“II”),(4)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氢氧化钠。该同学将从试剂瓶中取出的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上的纸上称量(其他操作均正确),调节天平平衡,一段时间后,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原因是: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易???????????
??????,而且还能??????
????????,该同学在上述操作中的两处错误是???????????????
????????,??????????????????
???????。
13、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因为?????????????????;
(2)如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要把10
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g。稀释浓硫酸时,
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请解释其原因。???????????????????????;
(3)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
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
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
检验造成干扰。请根据如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20℃)所提供的信息,
将下表填写完整。
(4)若73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
C
2、B
3、
4、D
5、B
6、D
7、B
8、A
9、B
10、(1)CaCO3+2HCl=CaCl2+H2O+CO2↑;
(2)BaCO3;
(3)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钾
11、(1)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
(2)CO2+Ca(OH)2==CaCO3↓+H2O
(3)Ⅱ(4)开始时左高右低,最终左右相平。
12、吸收水分而潮解;
跟CO2起反应而变质;
氢氧化钠不应放在纸上称量而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称量物不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13、(1)瓶口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
(2)39;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造成酸液飞溅。
(3)
①
盐酸(或硫酸等)
②
(4)11.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酸和碱综合复习
专题一:酸碱性和酸碱度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酸碱指示剂在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溶液酸碱性的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pH的判定方法,溶液的酸碱度和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及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并且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并且pH越大,碱性越强。
[例题1]
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
A.
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
B.测得厕所清洁剂pH=8
C.
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
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例题2]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粒子不断运动”的研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物质X是( )
A.
浓氨水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
浓食盐水
[例题3]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明显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锌和稀硫酸???
??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
③氧化铁和硫酸???
????
④食盐和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专题二: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有:
1)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2)酸(除浓硫酸、硝酸外)能与较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氢气;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酸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H+)。
注意:这时里的酸指的是酸溶液。
[例题3]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明显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
可以是(
)
①锌和稀硫酸???
??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
③氧化铁和硫酸???
????
④食盐和水
A.①②??????????????
?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例题3图)
[例题4]
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是(
)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石蕊
物质X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溶液变红
A.Ca(OH)2
B.CuSO4
C.HCl
D.BaCl2
[例题5]
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氯化钡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专题三:碱的通性
碱的通性有: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2)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4)碱和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溶液中都存在氢氧根离子(OH-)。
注意:这时里的碱指的是可溶性碱。
[例题6]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的记录,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例题7]镍(Ni)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常用于电镀工业和制造电池,硫酸镍溶液和硝酸镍溶液显绿色,氢氧化镍为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在这些化合物中镍元素都显+2价。
(1)硝酸镍的化学式为?
;
(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钾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预测反应现象:
。?
课堂小练:
1、科学实验必须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
取少量氯化钠
B.
闻药品气味
C.
滴加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2、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内的物质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二氧化碳、氧气
B.
铁、稀盐酸
C.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D.
氢氧化铜、稀硫酸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e、Fe2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CaO、NaOH固体都能与水反应,都能作干燥剂
C.浓盐酸、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D.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NH3
4、下列四种物质中,能与其它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氯化铜
B.三氧化硫
C.氢氧化钠溶液
D.稀盐酸
5、向盛有NaHSO4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的不断滴入,溶液中产生的沉淀量与pH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5、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在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现向左边烧杯中投入10.2g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向右边烧杯中投入8g铜片,充分反应后,天平重新平衡,则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A.5.2g
B.2.2g
C.5g
D.8g
6、向盛有NaHSO4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的不断滴入,溶液中产生的沉淀量与pH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7、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8、种植水果使我市很多农户富裕起来了。水果表皮常有寄生虫,种植户一般用“波尔多液”杀死沙糖桔、葡萄等水果表皮的寄生虫。
(1)“波尔多液”是用CuSO4溶液与石灰水[主要含Ca(OH)2]混合而成的,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配制时不能用铁桶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喷洒“波尔多液”后在人的手上、衣服上常会残留一些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这时可在厨房用品中选用????????????????????????????浸泡衣服将其洗去。
9、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猜想I:全部是Na2CO3,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
猜想Ⅱ:全部是NaOH
猜想Ⅲ: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试验和推断:
(2)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_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4)若X是CaCl2溶液,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
___
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例题1]D
[例题2]A
[例题3]A
[例题4]C
[例题5]D
[例题6]B
[例题7](1)NiNO3
(2)NiSO4+2KOH═Ni(OH)2↓+K2SO4
有绿色沉淀生成,溶液从绿色变成无色
课堂小练:
1、B
2、A
3、D
4、C
5、C
6、A
7、C
8、(1)CuSO4+Ca(OH)2==Cu(OH)2↓+CaSO4;Fe+CuSO4==FeSO4+Cu
(2)碱;食醋
(或厨房其它含有醋酸的物质)
9、
CO2+2NaOH=Na2CO3+H2O
(1)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酸);Na2CO3+2HCl=2NaCl+H2O+CO2↑(与所选的酸对应,合理均可)
(2)CaCO3
不能
(3)A有白色沉淀产生
B为无色酚酞变红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