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藏拉萨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3 17: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用前秘密★
拉萨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语文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试卷
命题人: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15题共计45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竦峙(zhì) 欢娱(yú) 裨益(bì) 面面相觑(qù)
B.湍急(tuān)解剖(pāo)充沛(pèi)转弯抹角(mó)
C.吐蕃(bō) 畜牧(xù) 游弋(gē) 闻名遐迩(xiá)
D.弹拨(bō) 关卡(qiǎ)丘壑(hè)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关键 跋涉 钦佩 诱导 改斜归正
B.渊博 怯懦 忧虑 零乱 好高鹜远
C.告诫 情致 污秽 迁徙 骇人听闻
D.嶙峋 绝别 笼罩 凝重 侃侃而谈
3、下列词语完全构成反义词的一项( )
A.古朴—奢华 充沛—缺乏 雷同—相似
B.拒绝—接受 谦恭—傲慢 轻率—慎重
C.平庸—出众 峻峭—陡峭 无聊—有趣
D.零乱—整齐 消瘦—肥胖 钦佩—敬重
4.找出词语感彩完全相同的一项( )
A.绝伦 浪漫 猎奇 小题大做
B.诀别 失意 急迫 重峦叠嶂
C.端详 诱导 呵护 执迷不悟
D.真挚 赏识 豪爽 栩栩如生
5.依次填入横线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⑴由于你管理不善,公司严重亏损,现在谁来收拾这 ?
⑵为了 国庆气氛,我们在院子里挂了很多面小国旗。
⑶因为我很平凡,所以经常被领导 。
A.败局 创造 忽视
B.残局 创造 无视
C.败局 营造 无视
D,残局 营造 忽视
6.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关联词正确的是( )
我相信, 不断地努力拼搏, 能取得成功。有些人, 想而不做,
做而不想, 他们没有成功。
A.除非 才 不是 而是 因此
B.只有 才 要么 要么 所以
C.与其 不如 或者 或者 所以
D.假如 那么 不仅 而且 因此
7.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令大人明察秋毫,收集齐了证据,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B.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才能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C.他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平时就爱侃侃而谈,不切实际。
D.园林设计者,别具匠心,在假山上造了一个亭子。
8.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9.下列各项变换句式后与原句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如果拿看书画的眼光来看宇宙,必可发现更大的三昧镜。
变为否定句:如果拿看书画的眼光来看宇宙,不可能发现更大的三昧镜。
B.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呀”。
变为陈述句:我不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呀”。
C.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磨难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他的音乐中。
变为反问句:难道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磨难能避免出现在他的音乐中吗?
D.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
变为感叹句: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多么宽阔啊!
10.下列句子缩句后与原句意思相同的是( )
A.某一个夜晚,一只小燕子飞过城市的上空。
缩句:夜晚飞过上空。
B.随后,他看见了立在高圆柱上面的那座像。
缩句:他看见那座像。
C.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上。
缩句:我立于山脊上。
D.月亮的女儿从菊儿的床边跑出来。
缩句:月亮跑出来。
11.找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响应上级号召,某社区决定加快创建文明社区的规模和速度。
B.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军事活动中,马都起到过重要作用。
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12.找出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中国每人平均每年要吃掉四、五百斤粮食。
B.超市里摆满了西红柿、白菜、土豆……等蔬菜。
C.人总是要死,就看怎样死去,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D.他自豪地说:“用自己挣的钱交学费,可美!”
1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 ;江河溪流, ;大海汪洋,
;湖光粼粼, 。
是抖动着的曲线 ② 是翻腾着的曲线 ③ 是流动着的曲线 ④ 是屹立着的曲线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 ③①④②
1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我们看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汹涌的热浪不断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在广漠的宇宙空间。
无数颗星星在茫茫无际的宇宙中运动着。
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A.①③⑤④② B.③①④②⑤ C.③⑤④②① D.①⑤④②③
1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记叙文六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B.巴金是现当代作家,他的《爱情三部曲》为《家》《春》《秋》。
C.《故都的秋》的作者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
D.《荷塘月色》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朱自清。
二、阅读理解(16-30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也以为畏狐也
16.下列为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也以为畏狐也
B.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也/以为畏狐也
C.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也/以为畏狐也
D.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也以为畏狐也
17.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逆:叛逆 B子:你 C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D走:逃跑
(二)现代文阅读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①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树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甲]以为它必与雪城永在。
②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③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热,对不对?烧热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乙]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送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帐吧!
④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锹、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⑤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的。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⑥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红柳,才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⑦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⑧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⑨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提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道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下那些最古老的精灵了。
⑩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⑾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放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⑿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的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脸,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不曾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⒀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⒁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18. 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寥寂(liǎo) B.褶皱(zhé) C.訇然(yǎn) D.药捻(niǎn)
19.文中画线部分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和 。
20.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文中[甲][乙]两处填入哪一组词语最恰当( )
①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甲]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②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乙]的绿色!
A.[甲]总 [乙]可爱 B.[甲]还 [乙]罕见
C.[甲]曾 [乙]唯一 D.[甲]竟 [乙]珍贵
21. 司务长和“我”关于挖红柳的一段对话中,一连用了四个“对不对”,下面分析不够正确的一项( )
A.从句式上看是反问句,加强了肯定语气。
B.为了显示出自己挖红柳是有充分的理由。
C.表面看去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D.突出司务长过于啰嗦。
22. 下边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够恰当的是( )
A.与下文对红柳的描写相呼应,表现红柳的外形美和内在美,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
B.“酷寒和缺氧”强调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烘托出红柳的不平凡。
C.“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面对“酷寒和缺氧”那种从容不迫的神态。
D.“微笑”与“酷寒和缺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23. 作者在结尾处把红柳根这种植物称为“高原上的原住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4.9-11段详细写了挖掘柳树的过程,分析不够正确的一项( )
A.9段把柳树枝桠比作镂空的恐龙骨架生动刻画出枝桠裸露在土地外的惨像。
B.9段中古老的精灵是指那些不容易挖掘的红柳。
C.11段加点词语尸骸散地形象写出了柳树树根被炸药炸的支离破碎的场景。
D.9-11段着重刻画了柳树挖掘艰难,突出了人们生活的艰辛。
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
①1940年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几十年来,它挽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60岁。青霉素的功绩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②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力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如:抑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
③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就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万人死亡。
④各国学者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结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⑤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个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约30%,而我国却占80%-90%,其中使用广泛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使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这造成了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筀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20多年,可其耐药率已经达60%-70%。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
⑥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很多,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规定,医务人员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
⑦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的采用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我国已再次将抗生素规定为处方用药,同时,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以此来规范对抗生素的使用。
25. 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能用来杀死感冒病毒,但是不能滥用。
B.抗生素通过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进而干扰蛋白质或核酸合成来抑制感染。
C.抗生素在抑制细胞感染的同时,也促进了细菌的进化,使所有细菌的破坏性更强。
D.在“后抗生素时代”,由于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人们难以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性感染。
26. 根据文意,对“人们面临抗生素危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滥用抗生素使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细菌产生了多重耐药性。
B.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C.抗生素的大量运用降低了人的抵抗能力,使人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
D.耐药性细菌的大量出现,会使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
27.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我国,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而国际上的正常水平约为30%。
B.耐药菌的出现完全是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人类不得不继续与这些细菌斗争。
C.我国细菌耐药性问题极为突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D.耐药细菌毒力极强,人体受到它的感染后,无药可治,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28.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彻底解决耐药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将集中主要精力,研究新型的更高效的抗生素。
B.抗生素多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感染。
C.在畜牧中,只要符合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就不会出现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
D.如果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在我国越来越严重,那么我国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不是不可能的。
29.课文第五段主要说明方法是
30.第五段划线句“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三、写作(60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选择,这些选择往往与一个个机会连在一起,把握机会,就可能收获到成功喜悦;而瞻前顾后,错过机会,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只会与懊悔相牵。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的手,从而结下真诚的友谊,是把握了机会;在挑战面前勇于担当重任,从而品味到成功的甜蜜,也是把握了机会……
31.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戏剧、诗歌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
③不得少于600字。
选择题
1D 2C 3 B 4 D 5D 6 B 7C 8 C 9A 10B 11C 12D 13B 14B 15B 16C 17A 18 D 20C 21D 22A 24D 25B 26C 27A 28D
简答
19比喻、拟人
23呼唤人们热爱自然珍惜生命,要有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29列数字
30不能,之一表示中国是滥用抗生素国家中的一个去掉太过绝对,不符合文意。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