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智能处理》
设计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一系列实际事例,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享受科技乐趣。并且,通过OCR软件识别光学字符,用得到的文字素材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文本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
选自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五节。本节课包含语音识别、字符识别、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内容,虽然智能信息处理软件的工作原理不是本课的重点,但在上课时教师应简要介绍书上提供的初步和浅显的原理和知识。通过OCR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该班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Word等办公处理软件,对文字处理并不陌生。但由于平时不常用这类软件,知识遗忘也较明显,需要对图文混排知识点进行温习。
另外,智能处理是新教材中新增的一块内容,初中时并没有涉及,加上学生对现代人工智能技术非常感兴趣,因此学习热情很高。
教学目标
认知:体验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应用。
技能:掌握字符识别OCR软件的使用;巩固和提高使用字处理软件加工文本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素材收集和整理的能力。
情感:通过环保文摘卡制作,帮助学生形成对美的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使用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
难点:智能信息处理的原理、OCR软件的使用。
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协作”教学。
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人工智能科技的强大。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采用“自评-他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美的鉴赏能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OCR识别实例、连接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和辅助课件。
考虑到本节课科技前瞻性较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引入的时候准备了两个视频片段,一个是电影《I
robot》中描述未来世界的场景,另一个是相对较为现实的机器狗和小狗对比的小片段。
在介绍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的时候,为了摆脱以往说教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科技认同感,教师准备了一段自制的Office语音识别录像(利用Office2003的语音识别功能,用耳麦在Word中用朗读的方式输入文字,拍摄整个场景和文字识别特写,突出语音识别可以是复杂文字识别)、一部带有触摸屏支持手写中文输入的PDA(说明计算机对潦草手写文字的识别率也可以很高)。
根据学生活动手册的要求,准备了几幅待识别的不同格式的图片(来源:扫描仪、数码相机)、有关沙尘暴的照片、文摘卡半成品(提供了表格框架,需学生填充内容)。
在教学环境布置方面,主要是在学生机上安装OCR识别软件、Word、ACDSee等必备软件。
教学过程
引入:
用电影片段《I
robot》向学生展示2035年的芝加哥繁荣景象,用其中的机器人引出人工智能。
提问学生:现在的科技能不能制造如此智能的机器人?答案是否定的。展示电影《万能遥控器》中的机器狗片段,说明目前人类的科技已经可以制造相似度很高的仿真机器狗了。通过片段欣赏,创设情境,从而引出主题——人工智能。
新课:
学生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遐想,请1-2个学生发言。
教师
人工智能概念:人工智能简称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如何制造出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延伸人类智能的学科。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举例:
语音识别
演示手机语音识别控制(说明语音识别技术已日趋完善,被应用在日常电器中)
播放Office2003中的语音识别技术录像(语音识别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更为迅速,能够识别复杂长句,且分辨率很高)
手写文字识别
掌上电脑中的手写输入文字识别(分别演示简单和复杂的文字,用公正和潦草笔迹作比较,邀请1名学生上台体验)
(知识点补充:手写识别分为联机识别和脱机识别,在掌上电脑上的手写识别属于联机识别,而把文字书写在电脑以外的载体上,在通过一些技术处理进行文字识别就属于脱机识别。)
机器翻译
Google在线翻译,金山快译,它的目标是做到外文网站和文献的自动翻译。体验用此网站翻译简单句子,观察其翻译质量。如:保护大自然,保护母亲河!
光学字符识别
提出问题:计算机能否直接认识书本或报纸上的文字?为什么要对图片中的文字进行识别?
学生
打开下发素材中的待识别图片,尝试更改其中的文字。
教师
提出任务:制作关于环境保护的电子文摘卡。
任务描述:
使用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对扫描或拍摄所得的图片文件进行文字识别,获得文本文件。
利用获得的文本文件完成关于沙尘暴防治的环保电子文摘卡。
演示OCR软件的使用
打开尚书OCR软件,打开图像;
倾斜校正和版面分析;
文字识别;
文稿校对;
存储为文本文件。
用Word制作电子文摘卡
给出示例并分析Word操作的要点。
学生
根据大屏幕上的操作提示,用OCR识别软件对素材中的文字图片进行识别,将内容分别保存在记事本文档中;
用识别后所得的文本对半成品的电子文摘卡进行内容充实;
利用素材文件夹中的沙尘暴图片进行适当美化,改变图文混排的方式,更改底色等。
教师
在学生解决任务的同时,教师应该发挥好协调者、帮助者的作用,走到学生中,时刻关注并考察学生的制作及任务进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醒其他学生注意。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自评、他评。简要介绍制作环保文摘卡的创意、过程和这堂课的收获,向全班发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号召”。
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发动学生展示自己以外,还应该在学生阐述时及时引导,充分肯定作品的特点,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环保意识。针对出现的问题,提供改进意见。
总结
概况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人工智能的含义及应用;
OCR识别软件的使用;
本节课给予学生的启示:
发扬自主学习的精神,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感受科技进步。
知识结构
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学生的活动
开始
投影、视频发布
展示影片,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简要介绍OCR软件使用和电子文摘卡制作方法
分析任务,提出目标,提供资源
作品展示及评价
投影仪
扩展与提高
结束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多种媒体展示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讲解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讨论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及遐想
导入
基本知识讲解
任务
任务结果展示
任务拓展研究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