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共5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13 20: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名言欣赏: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
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3.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1、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直接原因)
“左”倾错误的泛滥
(根本原因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中央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湘赣
闽浙赣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川陕
星星之火
已成燎原之势
004
中央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朱德
(第四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博古、李德
(第五次)
冒险进攻
分散兵力
保守防御
瑞金
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到上海,后到苏区担任军事顾问。并开始启用他的中文名字--李德。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交给李德。“短促突击”、“两个拳头作战”、“御敌于国门之外”。
李德
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想一想: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如何呢?
红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失败,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问题解析:
想一想: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2.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
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这时毛泽东同志,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突破湘江
于都
瑞金
遵义
松潘草地













夹金山
吴起镇
会宁
强渡乌江
陕甘宁
第一道封锁线(“钢铁封锁线”):江西安远和信丰间粤军陈济棠设的。(陈济棠与红军已达成协议,让出一条20公里宽的通道。21至25日红军顺利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
第二道封锁线:湖南的桂东、汝城至广东的仁化、城口一线。11月8日,红军全部通过第二道封锁线。
第三道封锁线:湘粤边界粤汉铁路的良田至宜章之间。11月15日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减员2.4万人。
第四道封锁线:40万人在湘江两岸设下埋伏。11月29日至12月1日湘江血战。红军剩下3万多人了。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红军强渡乌江(油画)
乌江


突破湘江
于都
瑞金
遵义
松潘草地













夹金山
吴起镇
会宁
冲破四道
封锁线
强渡乌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陕甘宁
红军渡过湘江以后,在毛泽东等力主下,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3.遵义会议。
(1)会议举行时间:
1935年1月
(2)会议主要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相关史事:
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随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3)会议意义: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召开,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共诞生
(1921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14年
14年
转折点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
四渡赤水
长征的经过:
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是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四渡
赤水
巧渡
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
过雪山草地


突破湘江
于都
瑞金
遵义
松潘草地













夹金山
吴起镇
会宁
冲破四道
封锁线
强渡乌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陕甘宁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
强渡大渡河
美国记者斯诺和强渡大渡河的17勇士们的合影
大渡河纪念碑
飞夺泸定桥
的22勇士
泸定桥边万重山,
高峰入云千里长。
相关史事: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长30余丈,铁索上铺着木板。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敌人已把桥上的木板全部拆除,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士边爬边铺桥板。对岸守桥的敌人被红军的猛烈攻击吓呆了,他们燃起大火,企图阻止红军前进。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
采把野韭菜充饥肠
过了雪山过草地,
草地一片野茫茫。
无人烟,
没村庄,
风嘶吼,
苍穹黄。
吃了皮带吃皮鞋,
只见粮装底朝上。
野韭菜花,
草中藏,
忙采摘,
充饥肠。
革命吃得千般苦,
再辣再涩也觉香。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采把野韭菜充饥肠
过了雪山过草地,
草地一片野茫茫。
无人烟,
没村庄,
风嘶吼,
苍穹黄。
吃了皮带吃皮鞋,
只见粮装底朝上。
野韭菜花,
草中藏,
忙采摘,
充饥肠。
革命吃得千般苦,
再辣再涩也觉香。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雪山忠魂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苦不苦
想想红军二万五
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辈
长征结束: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会宁会师楼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师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
红一方面军
吴起镇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会宁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辖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第三十二军。1934年8月开始长征,部队1.7万多人。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
红四方面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焘,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近8万人。1935年3月,第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张国焘另立中央,搞分裂党的活动。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
到达陕北的红1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会宁
会宁
渡过湘江后,红军由
出发前的8万多人,
减少至3万多人.
到达陕北后红军仅留下6000人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探究四: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你是如何理解长征精神的?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1、敌人的围追堵截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矛盾斗争。
困难和问题: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原因
经过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爬雪山
飞夺
泸定桥
巧渡
金沙江
强渡
大渡河
瑞金
突破湘江
渡过乌江
解放遵义
突破四道封锁线
四渡赤水
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师
陕北吴起镇会师
过草地
1936年10月)
意义
粉碎了……
保存了……
使……转危为安
(1934、10---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
1.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
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④强渡乌江
⑤渡过金沙江
⑥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③④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检测目标
C
2.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
)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
D.使部队得以休整
检测目标
C
3.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检测目标
B
4.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吴起镇
B.会宁
C.甘孜
D.懋功
检测目标
B
5.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
)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检测目标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