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火药味”主要体现在( )
A.“杜鲁门主义”
B.古巴导弹危机
C.朝鲜半岛分裂
D.柏林墙的修建
2.下面这幅历史上的国际政治漫画(下方骷髅边的口袋上写着“法国殖民主义”,上方骷髅边的口袋上写着“美国亚洲政策”)所描绘的热点地区是( )
A.朝鲜
B.印度支那
C.中东地区
D.伊朗和伊拉克
3.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允许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建国,后又在“贝尔福宣言”中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其主要目的是( )
A.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B.支持落后地区的民族主义
C.维护本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
D.削弱奥斯曼帝国的势力
5.在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中,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先后被极端主义分子刺杀。他们遇刺的共同原因是( )
A.中东地区存在着极端民族主义势力
B.在“六日战争”中遭遇严重失败
C.倡导“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D.同意接受“贝尔福宣言”
6.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这样做的结果是( )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7.两伊发动“袭船战”后,美苏两国同意了其他国家提出的为油轮护航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 )
A.发扬国际人道主义
B.保护油轮和石油资源
C.防止环境污染
D.趁机派军舰控制中东地区
8.“世界循环经济的革命性发展,也意味着旧工业文明的最后一次挣扎,意味着各国可能围绕即将枯竭的自然资源展开最后一次哄抢,意味着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在短期内可能发生一次更大的碰撞。”20世纪最后十年一次以战争形式发生的巨大“碰撞”是( )
A.海湾战争
B.美国对伊拉克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美国对阿富汗战争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美国决策者感到极度恐慌,认为存在一个所谓“共产主义控制世界的阴谋”,立即制定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开始大规模扩军备战。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利用朝鲜发生内战之机,下令美国空军袭击北朝鲜,并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朝鲜战争刚刚停止,美国又纠集英、法、澳、菲等国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并把印度支那三国划入其“保护地区”。后又策动吴庭艳集团发动政变,在越南南方成立以吴为总统的所谓“共和国”。为了镇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从1961年开始美国先是在越南南方搞“特种战争”,后又在第二年成立美国驻越南援助司令部,开始直接介入越战。到1967年,美军在越南南方的总数,已增加到50余万人。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亚洲扩展势力的表现。(10分)
(2)根据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与热战的关系。(10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年):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国、法国、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日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又称“十月战争”。这场战争是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失地而对以色列的战争。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东战争”下一个定义,并概括中东战争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8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伊拉克战争是以美国军队和英国军队为主的多国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开始的。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5万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军部队和200人的波军部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
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师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都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萨尔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士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伊拉克战争的特点和影响。(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伊拉克战争中得到的启示。(10分)
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五)
1.解析:美国总统杜鲁门1947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形成的思想称为“杜鲁门主义”,其重点是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而不是亚洲,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拉丁美洲而不是亚洲,B项错误;美苏冷战导致亚洲朝鲜半岛的分裂,并引发了后来的朝鲜战争,即“充满了‘火药味’”,符合题意,C项正确;柏林墙的修建是在欧洲而不是亚洲,D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法国殖民主义”“美国亚洲政策”这些信息。印度支那的越南原由法国进行殖民统治,后美国取代法国的地位,加紧向越南渗透。故选B项。
答案:B
3.解析: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侵略朝鲜,并没有以此方法侵略越南,②错误,①③④都正确,故选D项。
答案:D
4.解析:一个国家政策的变化是由其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即使声称维护世界和平,根本上来说也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故选C项。
答案:C
5.解析:根据题干的提示,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先后被极端主义分子刺杀,可见共同原因是中东存在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项。B、D两项与题干不符;C项仅符合拉宾。
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辨别历史事物和对历史解释的能力。把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极易导致宗教对立和冲突。它不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不能加强民族间的融合,也不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解析:两伊的“袭船战”一再升级,影响到了非交战国的利益,一些国家向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提出了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油轮护航,其目的就是借机向海湾地区派遣军舰,增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实力。故选D项。
答案:D
8.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围绕即将枯竭的自然资源展开最后一次哄抢”,发生巨大“碰撞”的原因是哄抢“即将枯竭的自然资源”。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湾战争和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皆与石油资源有关,而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对阿富汗战争的直接原因不是哄抢“即将枯竭的自然资源”,故排除C、D两项。再根据题干要求“20世纪最后十年”,海湾战争发生在1991年,而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发生在2003年,故排除B项,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9.解析:第(1)问据材料“1950年6月27日……并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得出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干涉朝鲜内政,出兵朝鲜。据材料“朝鲜战争刚刚停止……开始直接介入越战。到1967年,美军在越南南方的总数,已增加到50余万人”得出在印度支那扶植亲美势力,发动越南战争。第(2)问据材料“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开始大规模扩军备战”可知,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实行冷战政策,同时又发动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等热战,得出冷战并不排斥热战,两者都为美国的遏制共产主义战略服务。
答案:(1)表现: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干涉朝鲜内政,出兵朝鲜;在印度支那扶植亲美势力,发动越南战争。(10分)
(2)关系:冷战并不排斥热战;两者都是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产物;两者的战略目标都是遏制苏联与中国。(10分)
10.解析:第(1)问中“中东战争”的定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东战争的特点根据材料从时间、规模、结果、外国势力干涉等角度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宗教矛盾、石油资源等方面回答。
答案:(1)定义:中东战争是二战以来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多次大规模战争的总称。
特点:持续时间长;参加国家多、规模大;有外国势力插手;结果互有胜负,伤亡、损失惨重;埋下动荡隐患。(12分)
(2)原因: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期存在;民族、宗教的矛盾与冲突;国际势力的不断插手。(8分)
11.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多国部队”“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等信息,从参战规模、作战形式、战争进程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可知,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权威,同时战争中“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到洗劫”。第(2)问,伊拉克战争反映出西方国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也警示着主权国家只有增强综合实力,才能有力地维护国家利益。
答案:(1)特点:多个强国联合打击弱国;空中优势在战争中起关键作用;战争进程快、时间短。
影响:造成人道主义灾难,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破坏国际法准则,联合国的权威受损。(10分)
(2)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威胁着世界和平;军事实力的大小仍在国际关系中起着重大作用,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加强国防建设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10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