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课件及课时作业:6.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1)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课件及课时作业:6.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5 01:21:56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1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时间:45分钟
——基础巩固类——
一、选择题
1.若向量=(1,1),=(-3,-2)分别表示两个力F1,F2,则|F1+F2|为( C )
A.(5,0)
B.(-5,0)
C.
D.-
解析:F1+F2=(1,1)+(-3,-2)=(-2,-1),则|F1+F2|==.
2.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
N,则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合力大小为( B )
A.40
N
B.10
N
C.20
N
D.10
N
解析:如图,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F为这两个力的合力.
由题意,易知|F|=|F1|,|F|=20
N,∴|F1|=|F2|=10
N.
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此平行四边形为菱形,此时|F合|=|F1|=10
N,故选B.
3.河水的流速为2
m/s,一艘小船想以垂直于河岸方向10
m/s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B )
A.10
m/s
B.2
m/s
C.4
m/s
D.12
m/s
解析:设河水的流速为v1,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船的实际速度为v,则|v1|=2,|v|=10,v⊥v1.
∴v2=v-v1,v·v1=0,
∴|v2|====2.
4.当两人提起重量为G的旅行包时,夹角为θ,两人用力大小都为|F|,若|F|=|G|,则θ的值为( D )
A.30°
B.60°
C.90°
D.120°
解析:由题意作出示意图,由|F|=|G|知△AOC,△BOC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θ=120°.
5.人骑自行车的速度为v1,风速为v2,则逆风行驶的速度大小为( C )
A.v1-v2
B.v1+v2
C.|v1|-|v2|
D.
解析:由题意可知,逆风行驶的速度为|v1|-|v2|.
6.一个河的宽度为d,一般从A出发到河的正对岸B处,船速为|v1|,水速为|v2|,则船行到B处时,行驶速度的大小为( D )
A.v-v
B.|v1|2-|v2|2
C.
D.
解析:设船的实际速度为v.如图,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和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知|v|2=|v1|2-|v2|2.
二、填空题
7.一艘船以8
km/h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2
km/h,则船的实际航行速度大小为2
km/h,方向与水流的方向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4.
解析:如图,设表示船垂直于对岸的速度,表示河水的流速,以AD,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就是船实际航行速度,
在Rt△ABC中,||=2,||=8,
所以||==2,
tan∠CAB===4.
即船的实际航行速度大小为2
km/h,方向与水流的方向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4.
8.一物体受到相互垂直的两个力f1,f2的作用,两力大小都为5
N,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5
N.
解析: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合力f的大小为×5=5(N).
9.在长江南岸渡口处,江水以12.5
km/h的速度向东流,渡船的速度为25
km/h.渡船要垂直地渡过长江,则航向为北偏西30°.
解析:如图,渡船速度为,水流速度为,船实际垂直过江的速度为,依题意知||=12.5,||=25,由于四边形OADB为平行四边形,则||=||,又OD⊥BD,在Rt△OBD中,∠BOD=30°,故航向为北偏西30°.
三、解答题
10.质量m=2.0
kg的木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10
N的作用下,沿倾斜角θ=30°的光滑斜面向上滑行|s|=2.0
m的距离(g取9.8
N/kg).
(1)分别求物体所受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在这个过程中,物体所受各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
解:
(1)木块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拉力F和支持力FN,如图所示.拉力F与位移s方向相同,所以拉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WF=F·s=|F||s|cos0°=20(J).
支持力FN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不做功,
所以WN=FN·s=0,
重力G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G=G·s=|G||s|cos(90°+θ)=-19.6(J).
(2)物体所受各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为W=WF+WN+WG=0.4(J).
11.设作用于同一点O的三个力F1,F2,F3处于平衡状态,若|F1|=1,|F2|=2,F1与F2的夹角为,如图所示.求:
(1)F3的大小;
(2)F2与F3夹角θ的大小.
解:(1)F1,F2,F3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
故F1+F2+F3=0,F3=-F1-F2.
|F3|==
==.
(2)如图,以F1,F2为邻边的?OF2PF1中,
||=||=,||=2,
||=||=1,
则△OPF2是直角三角形,
tan∠POF2=.
∠POF2=,∠F3OF2=.即θ=.
——能力提升类——
12.质点P在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向量v=(4,-3)(即点P的运动方向与v相同,且每秒移动的距离为|v|个单位).设开始时点P的坐标为(-10,10),则5秒后点P的坐标为( C )
A.(-2,4)
B.(-30,25)
C.(10,-5)
D.(5,-10)
解析:设(-10,10)为A,设5秒后P的坐标为A1(x,y),
则=(x+10,y-10),由题意有=5v,
即(x+10,y-10)=(20,-15)?
?故选C.
13.河水的流速为5
m/s,一艘小船想沿垂直于河岸方向以12
m/s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船的静水速度大小为( A )
A.13
m/s
B.12
m/s
C.17
m/s
D.15
m/s
解析:设小船的静水速度为v1,
河水的流速为v2,
静水速度与河水速度的合速度为v,
为了使航向垂直河岸,船头必须斜向上游方向,
即静水速度v1斜向上游方向,河水速度v2平行于河岸,
静水速度与河水速度的合速度v指向对岸,
即静水速度|v1|===13(m/s).
14.在水流速度10
km/h的自西向东的河中,如果要使船以10
km/h的速度从河的南岸垂直到达北岸,则船出发时行驶速度的方向和大小为( A )
A.北偏西30°,20
km/h
B.北偏西60°,20
km/h
C.北偏东30°,20
km/h
D.北偏东60°,20
km/h
解析:如图,船从O点出发,沿OC方向行驶,才能垂直到达河的对岸,||=10,||=10,则||==20,cos∠BOC==,所以∠BOC=30°.
15.一条宽为
km的河,水流速度为2
km/h,在河两岸有两个码头A,B,已知AB=
km,船在水中的最大航速为4
km/h,问该船从A码头到B码头怎样安排航行速度可使它最快到达彼岸B码头?用时多少?
解:如图所示,设为水流速度,为航行速度,以和为邻边作?ACED且当与重合时能最快到达彼岸.
根据题意AC⊥AE,在Rt△ADE和?ACED中,
||=||=2,||=4,∠AED=90°,
∴||==2,
sin∠EAD=,∴∠EAD=30°,用时0.5
h.
即船的航行速度大小为4
km/h,与水流成120°角时能最快到达B码头,用时半小时.(共34张PPT)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6.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