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提升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基础演练】
下图为广东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朝向( )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2.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3.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 )
A.20时3分56秒
B.20时56分4秒
C.19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
下图为“由北极星方向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点)”。据图回答4~5题。
4.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
A.甲位置
B.乙位置
C.丙位置
D.丁位置
5.当地球位于右图中的哪两个位置之间时,地球公转的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下列四个位置代表的节气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在四个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最慢的是________。
(3)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________位置附近,南极考察工作活跃时,地球公转到________位置附近。
(4)当地球位于B和C两位置之间时,地球公转的速度状况是________。
【能力提升】
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时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据此回答7~8题。
7.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8.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最接近的是( )
A.赤道
B.极点
C.北纬30°
D.北纬60°
某年7月1日12时30分52秒,广州市花地大道时间园里的九根铁柱瞬间失去黑影,出现“立杆无影”的奇观,引得现场的数百名广州市民啧啧称奇。据此回答9~10题。
9.此景象发生时(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此时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D.此时公转速度达到最快
10.此景象在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 )
A.4月18日前后
B.6月11日前后
C.8月11日前后
D.10月6日前后
以世界首台地动仪发明者、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名字命名的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观测平台首发星——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于2017年2月2日15时51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顺利升空后,南通将迎来的节气是( )
A.大寒
B.立春
C.惊蛰
D.春分
12.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暑时日地距离最近
B.大雪时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在变大
C.冬至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D.在立夏和立秋节气时,太阳直射赤道
13.读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2)比较说明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3)图中A点自转一周又回到出发地时,所用时间是________,叫作一个________日。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位置上,并注出二分二至日。
(2)在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3)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于圆的椭圆轨道,图中的________点,最接近近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较________。
(4)当地球公转在A—B段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向________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在不断变________。
课后作业提升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3.解析:第1题,地球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星在北方,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应朝向北方,A正确。第2题,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是因为相对于地球,北极星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观测结果是恒星绕北极星旋转,只能说明是地球在自转,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恒星视运动现象,A正确。第3题,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一个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19时56分4秒,D正确。
答案:1.A 2.A 3.D
4~5.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根据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知,右图中丙为冬至、甲为夏至,远日点为7月初,其位置最接近甲位置,A正确。第5题,丙为冬至,时间为12月22日,自丙至丁之间,地球经过近日点太阳公转速度最快,过了近日点公转速度变慢,C正确。
答案:4.A 5.C
6.答案:(1)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C A
(3)A C
(4)越来越快
7~8.解析:第7题,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太阳是恒星,说明飞机飞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但方向相反,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对。A、C、D错。第8题,沿水平方向以837
km/h低空匀速飞行,赤道上地球自转速度为1
670
km/h,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60°纬线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球纬度是北纬60°,D对。A、B、C错。
答案:7.B 8.D
9~10.解析:第9题,“立杆无影”反映的是太阳直射现象。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时间为7月1日,7月初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因此A正确,B、C、D错误。第10题,广州市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7月1日出现“立杆无影”现象,表示该日太阳直射广州市。此次太阳直射广州市的日期大约为北半球夏至日后的第9天,所以另一次太阳直射广州市的日期大概为夏至日前的第9天,即6月11日前后,B正确,A、C、D错误。
答案:9.A 10.B
11~12.解析:第11题,大约每十五天一个节气,冬至为12月22日前后。“张衡一号”顺利升空时间为2月2日,距冬至大约为一个半月左右,据此选B项。第12题,日地距离最近时为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接近小寒;大雪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在变大;夏至后的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在春分和秋分节气时,太阳直射赤道,据此选B项。
答案:11.B 12.B
13.解析:本题从方向、周期和速度三个方面来考查对地球自转运动特点的掌握。第(1)题,要求画出自转方向,其关键是要先确定南北半球。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题,要清楚A、B、N三点的纬度排列是从赤道到极点,所以从角速度看A、B相同,均为150/小时,N点为0;从线速度看,A最大,B其次,N为0。第(3)题,要明确地球自转360°是一个恒星日。
答案:(1)逆时针画箭头
(2)角速度:A、B点相等,均约为15°/小时,N点为0;
线速度:A点最大,B点小于A点,N点为0。
(3)23时56分4秒 恒星
14.答案:(1)
如下图
(2)
如下图
(3)D 快
(4)北 北 长
PAGE
-
6
-课后作业提升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基础演练】
[改编题]下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弧AN为昏线
B.弧BN为晨线
C.A点时刻为8时
D.B点时刻为18时
2.B点经度为( )
A.135°E
B.135°W
C.45°W
D.45°E
读国际日期变更线图,回答3~4题。
3.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五区)。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
A.19日12时
B.19日19时
C.18日12时
D.18日19时
4.一艘向东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1日11时5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
( )
A.正处小麦收获季节
B.全省草木葱绿
C.一年中日出最晚
D.各地昼夜等长
7.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为二分二至日)(图a)及A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b所示,指出图b中表示晨线和昏线线段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Q地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能力提升】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8~10题。
8.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9.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
10.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B点线速度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A点角速度大于B点
11.一条平直的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图示相吻合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下图是某市(29°N,116°E)某楼盘平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在面积、户型、楼层(5层以上)等都相同的情况下,从居住条件方面考虑,房价最高的可能是
( )
A.A
B.B
C.C
D.D
13.该楼盘每栋房屋均为25层(层高为3米,无架空层),楼间距为30米,B栋15层某业主家一年中正午不能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大约为( )
A.2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14.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C三点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
(2)此时E点地方时是________时,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时。
(3)图中晨昏线EDC中晨线是________。C点位于H点的________方向。
(4)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5)此时A、B、D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昼长是________小时。
15.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②的地点是________,④的地点在________。
(3)四地中发生极昼现象的是________地。
(4)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是________。
(5)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①处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__,③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__。
(6)H1为该日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则H1=________。(用h表示)
课后作业提升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解析: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因此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故弧AN为晨线,弧BN为昏线,A、B错误;图示时刻全球昼夜平分,弧AN为晨线,所以A点时刻应为6时,C错误;弧BN为昏线,所以B点时刻为18时,D正确。
答案:D
2.解析: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经线把全球平分为八份,根据180°经线位置,推出A点经度应为135°E,B点经度为45°W,因此C正确。
答案:C
3.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圣彼得堡位于东二区,哈瓦那位于西五区,圣彼得堡比哈瓦那早7小时。飞机起飞时哈瓦那时间为18日8时(15-7=8),再加上飞机飞行的时间11小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为18日19时,D正确。
答案:D
4.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日期变更线。从12月30日12时起,经过5分钟后,时刻为12时5分,当其越过了180°经线后,日期有可能发生变更,也有可能不变,因为180度经线与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有两种情况:(1)若自西向东跨越日界线,则日期减一天,为12月29日12时5分;(2)若未跨越日界线,日期不变更,则为12月30日12时5分。故选A。
答案:A
5.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判断。由于该停车场位于山东省(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所以夏至日时正午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
答案:B
6.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判断。由上题的分析可知,图中箭头①代表夏至日,箭头②代表春分日、秋分日,箭头③代表冬至日,故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在一年中日出最晚。
答案:C
7.解析:(1)本题考查晨线和昏线的判读。读图根据太阳光线及晨昏线的位置,可知晨昏线左边为昼半球,右边为夜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即6月22日左右,夏至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及昼夜半球的分布,可知PM为晨线,MN为昏线。(2)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Q地位于晨线与经线的交点上,Q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即为Q地日出地方时,然后再根据日出的地方时求昼夜长短。M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Q所在经线与M所在经线经度差为45°,地方时差3小时,故Q地的地方时(日出时间)为3时。Q地的昼长为2×(12-3)=18小时。(3)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的描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需要描述各半球昼夜状况、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极昼极夜的分布等。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为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夜长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答案:(1)PM为晨线,MN为昏线。
(2)18 3
(3)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夜长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8.解析:本题考查区时计算。根据材料分析可知,B点所在经线为45°W,A点经度应为0°。非阴影部分为7月8日,可知90°W(西六区中央经线)为0时,A点所在经线为零时区中央经线,零时区与西六区相差6个小时,且在西六区的东边。根据“东加西减”原则,A点的区时应为7月8日6时,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9.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根据日期分布可判断,西六区为7月8日0时,东八区与西六区相差14个小时,且位于西六区东边。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此时北京时间应为7月8日14时。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10.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规律。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均为15°/h,但线速度变化规律为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排除A、B、D。据图可知,C点纬度高于B点,故C点线速度小于B点,C正确。
答案:C
11.解析:由题意知,河流上游和下游侵蚀岸和堆积岸不同,结合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应为地跨南北半球的河流,②④可排除,答案为①③。
答案:D
12.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市经纬度为(29°N,116°E),从该楼盘平面图可以得出,在面积、户型、楼层(5层以上)等都相同的情况下,A、B位于北侧,采光条件弱于南侧的C、D楼,价格可能较低,A、B错误;D位于东侧,远离西侧交通干线噪声污染,从居住条件方面考虑,房价最高的可能是D,所以D正确,C错误。
答案:D
13.解析:由题中材料可知,15楼距楼顶的高度为30米,与前楼的楼间距也为30米,则刚好有阳光射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5°(如下图),此时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求得太阳直射点位于16°S。如果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小于45°,太阳光线就会被南楼阻挡,该业主家不能获得阳光照射。一年12个月太阳直射点总共移动了23°26′×4=93°44′,所以平均每个月约移动8°,16°S向南移动到23°26′再回到16°S,共移动了约15°,所以该房屋每年约有2个月的时间正午无法获得太阳照射,A正确。
答案:A
14.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第(1)题,该图是极地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为北极上空俯视图,中心为北极点。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根据图示可知A、B、C三点中B点纬度最高,故其线速度最小。第(2)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E点刚好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以E点的地方时为18时。国际标准时间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根据图中180°经线的位置判断,E点经度为45°E,与0°经线相差45°÷15°=3小时,0°经线位于E点西边,所以0°经线地方时为18-3=15时。第(3)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所以DC是晨线。根据图中180°经线的位置可判断C点的坐标为(0°,135°W),H点的坐标为(45°N,0°),所以C点位于H点的西南方向。第(4)题,A点位于180°的对应经线上,经度为0°。A点所在虚线为北回归线,A点纬度为23°26′N。第(5)题,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随着纬度增大,昼渐长,夜渐短,D点位于北极圈上,在三点中纬度最高,白昼最长且又在极昼区内,昼长为24小时。
答案:(1)北 B
(2)18 15
(3)DC 西南
(4)(23°26′N,0°) (5)D 24
15.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关系,极点的太阳高度。第(1)题,读图,②地的太阳高度一直不变,应是北极点,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北纬h度。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②的地点是北极点,该日不是二分日,④地日出6时,日落18时,昼夜等长,④地点在赤道。第(3)题,四地中②在北极点;③昼长时间是24小时,发生极昼现象的是②和③。第(4)题,②是极点,纬度最高。③有极昼现象,纬度较高。④在赤道,纬度最低。①是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没有极夜现象,纬度小于极圈度数,结合太阳高度,纬度位于南温带。所以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第(5)题,①处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住宅门窗应朝向北。③处位于北半球,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住宅门窗应朝向南。第(6)题,H1为该日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是北纬h°,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故③地纬度为(90-h)°,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则H1=90-|(90-h)-h|=2h°。
答案:(1)北纬h度
(2)北极点 赤道
(3)②和③
(4)②③①④
(5)北 南
(6)2h
PAGE
-
9
-章末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恒星M是( )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北斗星
D.北极星
5.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大
C.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D.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极圈的度数是一致的
6.读图,若θ角增大1°,则( )
A.L1、L2两纬线位置均南移
B.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增大
C.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延长
D.地球上温带范围增大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北京某球迷前往莫斯科(东三区)观看了揭幕战。下图为该球迷乘坐的航班信息(起降时间均为当地区时)。据此完成7~8题。
13:45―→16:55
北京
莫斯科
首都国际机场 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
7.该球迷所乘飞机的飞行时间约为( )
A.3小时10分
B.8小时10分
C.13小时10分
D.15小时50分
8.某地太阳位于地面以上最高点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则该地的经度应该是
( )
A.124°E
B.116°E
C.104°E
D.136°E
GPS越来越受自驾游爱好者青睐,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动态指示前进方向(以正北方为0°,以正东方为90°,以正南方为180°,以正西方为270°)、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早期的GPS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世界时)。据此回答9~10题。
9.若GPS接收机显示屏上显示的是125°,则表示前进方向是(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10.某日刘教授在游览苏州时,其早期的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21:55、10:05,则该日苏州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分别是( )
A.05:
55、18:05
B.06:55、17:05
C.09:55、14:05
D.10:55、21:05
长沙(约28°N)某中学学生在地理兴趣课上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根据下面图表回答11~12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70°
62°
55°
1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和长沙昼长情况为( )
A.①→②→③ 先变长后变短
B.②→③→④ 逐渐变短
C.③→④→⑤ 先变长后变短
D.②→③→④ 先变短后变长
1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下图中N为北极点,P、Q两点为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某纬线L的交点,NP、NQ为经线。读图,回答13~14题。
13.假若图中纬线L度数变大,则此日图中( )
A.P、Q两点均向东移动
B.P点向西移动,Q点向东移动
C.P、Q两点均向西移动
D.P点向东移动,Q点向西移动
14.如果黄赤交角增大,则此日该纬线上由P点向西到Q点之间的经度差将(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图a是我国北方某小镇的太阳能路灯景观图。该镇中学课外实践小组对路灯的能源装置——太阳能集热板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下表为该小组观测记录简表,集热板倾角如图b所示。据此完成15~16题。
夏至日日出时间:4时43分
夏至日日落时间:19时33分
夏至日集热板倾角:16°34′
秋分日集热板倾角:40°
注: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15.该小镇的位置在( )
A.124°E,40°N
B.118°E,40°N
C.116°E,36°34′N
D.4°E,36°34′N
16.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对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则该集热板一年中调整角度为( )
A.90°
B.180°
C.23°26′
D.46°52′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据此完成17~18题。
17.“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加快
B.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持续扩大
C.长春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
D.长春市日出时刻逐日提前
18.“数九”是我国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间认为冬至日后过了九“九”八十一日,春天才会到来。推断这是下列哪个地区的民俗(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半边房(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19~20题。
19.北京时间12:48,该房屋的影子朝向正北,则该房屋的经度大约是( )
A.108°E
B.132°E
C.102°E
D.108°W
20.图示地区房屋大门宜朝向
(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a中AB为晨昏线的一段,请将其转绘到图b中。(2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2分)
(3)图b的a、c、d三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2分)
(4)此时a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3分)
(5)此时地球公转到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5分)
22.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图中d、a、e三点所在的直线是________(晨、昏)线,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4分)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此时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4分)
(3)该日e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2分)
(4)此日之后的一个月内,b、c两地的白昼时间比上海________(长、短),且两地昼夜变化情况:________。(4分)
23.图a为①②③④四地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图b为图a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图a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四季最分明的是________,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____。(4分)
(2)图b中,A、B两曲线反映的昼长变化对应图a中的地点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4分)
(3)简述11月①地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2分)
(4)下图已绘出某地区某日上午10时的杆影示意图,请在图中绘出当日14时的杆影示意图。(2分)
24.下左图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下右图为太阳能电池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日的日期大约是________。(1分)
(2)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2分)
(3)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值,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_方向。(2分)
(4)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填“长”或“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3分)
(5)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上右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2分)
章末检测(一)
1.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图中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1
670千米/小时,30°纬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1
447千米/小时,60°纬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据此分析,本题选择A。
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因素,还包括海拔等因素。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故可推知a点的海拔较高。据此分析,本题选择A。
答案:A
3.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序号是①,A正确。
答案:A
4.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轴的特征。地球运动过程中,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恒星M是北极星,D正确。
答案:D
5.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A错误;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小,B错误;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C正确;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极圈的度数是互余的,D错误。
答案:C
6.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图示θ角表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当θ角增大1°,即黄赤交角减小1°,故回归线度数减小1°,则L1、L2的度数都增大1°,则L1将向北移,而L2将向南移,A错误;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范围为南北回归线之间,范围将减小,B错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不变,C错误;热带和寒带的范围都将减小,温带范围将扩大,D正确。
答案:D
7.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球迷所乘坐的飞机是北京区时13:45起飞,莫斯科区时16:55到达。北京时间采用东八区的区时,莫斯科位于东三区,两地相差5个时区,即相差5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法则,当北京时间是13:45时,东三区时间为13:45-5=8:45,即北京飞往莫斯科需要8小时10分钟。故选B。
答案:B
8.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太阳位于地面以上最高点时,即当地的正午时刻,地方时为12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即120°E所在地的地方时为12时16分,则该地位于120°E西边;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时间相差16分钟,经度相差4°,则该地经度=120°-4°=116°E。B正确。
答案:B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方向的判读。根据材料可知,GPS接收机以正北方为0°,以正东方为90°,以正南方为180°,以正西方为270°,GPS接收机显示屏上显示的125°表示东南方向,故选C。
答案:C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根据材料可知,早期的GPS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世界时,也就是零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世界时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即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分别为05:55和18:05。据此分析选A。
答案:A
11.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由材料可知,该地连续三个月,太阳高度在减小,由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可以得出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8°N,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7°S,所以测量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为②→③→④,长沙昼长变化是逐渐变短,据此分析选B。
答案:B
12.解析: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判读。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8°N,不是二分二至日;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测量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为秋分日;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7°S,不是二分二至日。故选C项。
答案:C
13.解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故图中PQ劣弧为夜。北半球越往北昼弧越长,夜弧越短,即图示中的PQ劣弧之间的经度差越小。北极点附近地球逆时针旋转,故P点向东移动,Q点向西移动。故选D。
答案:D
14.解析:该地为北半球,黄赤交角变大,昼夜长短相差变大,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昼弧最长,夜弧最短,即图示中的夜弧PQ(由P点向东到Q点)之间的经度差变小,由P点向西到Q点的经度差会增大,故选B。
答案:B
15.解析: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根据夏至日日出时间4时43分,日落时间19时33分,可知该地昼长为14小时50分钟,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为12:08,即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8分钟,经度比120°E偏西2°,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18°E。秋分日时集热板倾角为40°,可计算出秋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太阳此时直射赤道,所以当地纬度为40°N,B项正确。
答案:B
16.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要保持集热板与阳光垂直,集热板一年中调整幅度等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40°N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46°52′,故D项正确。
答案:D
17.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冬至“数九”,从冬至开始,过81天,大约到3月12日左右。“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A错误;北极地区极夜范围持续缩小,无极昼现象,B错误;长春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错误;长春市日出时刻逐日提前,D正确。
答案:D
18.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冬至日后过了九“九”八十一日,大约为3月12日左右,春天已经到来,推断这是华北地区的民俗,B正确;东北地区纬度高,春天到来在4月份,A错误;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位于亚热带,春天来得早,C、D错误。
答案:B
19.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当该地影子朝向正北时,说明太阳位于正南,此时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为12:48,说明该地比120°E地方时晚48分钟,经度相差1°,地方时约相差4分钟,所以该地经度为108°E,故选A。
答案:A
20.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方位判断及我国的气候特征。关中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为了获取更多热量,房屋宜朝南采光,且为减少西北风的影响,房屋最好朝向东南方向,故选D。
答案:D
21.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特征。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AB是晨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135°W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点。绘制时注意,135°W经线应位于夜半球的中间,阳光应从图右侧照射。另外晨昏线与赤道总是互相平分,因此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度应分别为135°W经线东西各90°的位置,即135°E和45°W。第(2)题,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判读。结合前面分析,135°W经线是0时,所以45°E是正午12时,是太阳直射经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此时应为夏至日,所以直射纬度是23°26′N。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45°E)。第(3)题,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及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b的a、c、d三点中,a点纬度最高,离北回归线最远,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a。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d点位于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第(4)题,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a位于北极圈上,此时是极昼现象,a的昼长为24小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点位于赤道,其正午太阳高度是90°-23°26′=66°34′,d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日出地方时是6时。第(5)题,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及北京时间的计算。此时是6月22日左右,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根据135°W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可求出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7时。
答案:(1)画图略。(将45°W经线与赤道的交点、135°E经线与赤道的交点、135°W经线与极圈的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即可)(2分)
(2)
(23°26′N,45°E)(2分)
(3)a d(2分)
(4)24 66°34′ 6(3分)
(5)远日 慢 6 22 17(5分)
22.解析:第(1)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图中d、a、e三点所在的直线是晨线。此时e地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时。第(2)题,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第(3)题,e地位于赤道,赤道全年昼夜平分,该日e地的夜长约12小时。第(4)题,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c两地的纬度比上海高,故白昼时间比上海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两地昼夜变化情况是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1)晨(2分) 6(2分)
(2)北(2分) 73°26′(2分)
(3)12(2分)
(4)长(2分) 昼渐短,夜渐长(2分)
23.解析:第(1)题,根据图a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四地分别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赤道、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②自转线速度最大;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中纬地区通常四季分明。第(2)题,图b中,A曲线反映出有极昼极夜现象,B曲线反映出昼夜全年等长。第(3)题,11月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昼长夜短;昼长渐长,夜长渐短。第(4)题,当日14时的杆影与上午10时的杆影关于正北方向轴对称。
答案:(1)② ④ ① ④①③②(4分)
(2)④ ②(4分)
(3)昼长夜短;昼长渐长,夜长渐短。(2分)
(4)略。(方向东北,长度为圆圈半径,与10时杆影等长)(2分)
24.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大约是12月22日。第(2)题,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日,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是23°26′S。从图中看65°E为12时,据此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为15:40。第(3)题,此时B点处于正午,此时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最小值;旗杆处于太阳直射点北侧,影子的方向为正北方向。第(4)题,先计算出A地的昼长,利用经度计算出A地日出为7时,昼长为10时,夜长为14时,A、C两地以赤道对称,该日C地的昼长是A地的夜长。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短,B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距离变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大。第(5)题,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光线最合适的夹角是90°。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右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等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约为36°34′;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就是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差。
答案:(1)12月22日(1分)
(2)23°26′S(1分) 15:40(1分)
(3)最小(1分) 正北(1分)
(4)14小时(1分) 短(1分) 大(1分)
(5)36°34′(1分) 46°52′(1分)
PAGE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