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情境引入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课探究
材料一: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材料二:
《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新课探究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新课探究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
陈独秀
新课探究
(1)政治上: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人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中国人在寻找新的出路。
(2)思想上: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新课探究
重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课探究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Democracy
(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新课探究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1)思想革命:反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课探究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2)文学革命: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新课探究
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呢?
民
主
科
学
新课探究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与之相对应的是反对什么呢?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与之相对应的是提倡什么呢?
(1)提倡民主,对应的就是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2)提倡科学,对应的就是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新课探究
(3)抨击旧道德,对应的就是提倡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予以猛烈抨击。
(4)抨击旧文学,对应的就是提倡新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
-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新课探究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课探究
(1)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
年,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概述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新课探究
(2)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3)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新课探究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新课探究
材料三:“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下,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新课探究
(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新文化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课探究
通过填写下表,梳理并总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的先进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人深。
1.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是(
)
A.北洋军阀的统治
B.专制愚昧和迷信
C.儒家传统道德
D.封建文学和文言文
C
随堂练习
2.100多年前,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
A.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