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北伐战争课件 (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北伐战争课件 (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14 10: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内容。
情境引入
黄埔军校
国共合作的实现
新课探究
国共合作的原因:
孙中山:
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
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共产党: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实现
新课探究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国民党一大会址
新课探究
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新课探究
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新课探究
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同学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还是永远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节选自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创建黄埔军校
新课探究
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创办人:孙中山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区长洲岛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新课探究
蒋介石(校长)
孙中山(创建者)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新课探究
课程分学科与术科两方面。学科方面,最初教学生以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令等基本军事学识,继而教以四大教程——战术、兵器、交通
、筑城;术科方面,学生人校以后,即施以制式教练。
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黄埔军校区别于旧式军校最大的特点。
新课探究
贡献: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充足的准备。
新课探究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胡宗南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新课探究
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形势图
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开始时间:1926年7月
总司令:蒋介石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新课探究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其他战场:江西、福建、浙江
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成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国民革命军誓师大会
新课探究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广东惠阳秋长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
叶挺
新课探究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战争性质上,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军事准备上,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北伐战争培养出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战略战术上,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新课探究
战斗精神上,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革命组织上,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群众基础上,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密切配合,积极支援。
新课探究
农民武装队伍
农民运动:湖南、湖北两省纷纷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到200万人。
工人运动: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人上海。
新课探究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党右派屠杀革命志士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进步人士,叛变革命。
新课探究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地点
性质
统一
1927年4月
南京
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新课探究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汪精卫
新课探究
首先,要区分“国民大革命”和“北伐”这两个概念。北伐只是大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国民大革命运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高潮事件。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新课探究
(1)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其次,要明确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旧军阀被打垮了,但随之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新课探究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张学良
新课探究
首先,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最后,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国民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航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在:
1.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B.“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D.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B
随堂练习
2.历史上,国共两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共赴国难取得的辉煌成果有(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消灭吴佩孚军队主力
③消灭孙传芳军队主力
④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