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
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大致的经过和路线,以及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归纳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了解遵义会议前后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发生的变化。通过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2
情境引入
这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雕塑的名称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今天就让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新课探究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新课探究
由于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博古
李德
新课探究
(1)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内容是:先实行军事冒险主义,错误地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企图御敌于国门之外,进攻敌人坚固的据点,遭到重大损失;后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以堡垒对堡垒,大打阵地战,分兵御敌,使红军处处被动挨打;最后又实行逃跑主义。
(2)造成的严重后果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陷人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新课探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从瑞金出发,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新课探究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初期受挫: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惨重→毛泽东建议改道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新课探究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新课探究
历史意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新课探究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遵义会议旧址
新课探究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新课探究
(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左"的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等政策问题,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新课探究
(3)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4)以遵义会议的召开为分水岭,遵义会议前的14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国民革命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遵义会议后的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新课探究
过雪山草地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新课探究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是什么?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新课探究
飞夺泸定桥
新课探究
爬雪山
过草地
新课探究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陕北吴起镇
新课探究
会宁会师楼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师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新课探究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新课探究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你认为长征精神具体包含哪些精神?
新课探究
①如果没有当时红军的长征精神,又何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②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应发扬长征精神,勤俭节约、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家长、老师的期望,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你认同“长征精神已过时”的观点吗?为什么?
1.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叙述最贴切的是(
)
A.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新了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D.使中国的革命转为危安
B
随堂练习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历史事件是(
)
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巧渡金沙江
D.横渡大渡河
C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