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习题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习题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14 14:30:24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內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屮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1965年,中国某考古队发现了两颗距今约170万
年的人类的门齿化石,经鉴定这是目前为止我国境
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的化石。由此判断,该考
古队发现化石的地方是
(
C
A.陕西半坡村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县
D.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2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提示信息,空白处应填入的是
(B)
古人类距今时间
地位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约70万
之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
20万年
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下图是北京周口
店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从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北京人是我国最早的人类
B.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C.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4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骨针和穿孔的兽牙、
贝壳等。这说明山顶洞人
(B)
A.以捕鱼为生
B.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C.使用打制石器
D.喜欢佩戴项链
5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
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里写“T”,错误的写“F”。
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是我国
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F)
(2)复原北京人特征的重要依据是北京人遗址出土
的古人类化石。
(3)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
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我国最早知道使用火
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颧骨突岀,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
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
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1)根据材料一,说说北京人与现代人类的异同点。
不同点: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脑容量比现代人
小,身高较矮;相同点:能直立行走。
材料二: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发掘北
京人化石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
现过三层灰烬。上层灰烬很厚,最厚处深过六米,
位于整个堆积的中上部;中层灰烬较薄,最厚处达
四米,位于堆积的中下部;下层灰烬最薄,最厚处只
有一米,位于堆积的底部…
(2)材料二告诉我们断定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
是什么?
在发掘北京人化石的地点中,曾发现过三层灰烬。
材料三: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
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累积了绝
对丰富的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
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付自然
已有了一定的办法。(共26张PPT)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距今10000
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其
中,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的农作物是(B)
A.水稻
B.粟
C.甘薯
D.玉米
2七八千年前的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为了
适应这样的环境,当时该地居民的做法是
A
A.建造干栏式房屋
B.修建木结构水井
C.住在洞穴中
D.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乐器
3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
稻谷遗存,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
的稻类文化遗址。上述考古发现说明河姆渡人
A.会栽培水稻
B.使用磨制石器
C.会饲养家畜
D.以打猎捕鱼为生
4他们先在地表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
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最
后架设屋顶。这段材料最可能是对下列哪一远古
先民生活状况的描述
(
B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5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
由此判断,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
A.农业生产
B.陶器烧制
C.乐器制作
D.纺织、制衣
6在某地举办的《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
展》中,下列你最有可能见到的是
B
A.千栏式房屋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栽培稻谷遗存
D.猪纹陶钵
7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
当时
A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8从北京人到河姆渡人、半坡人,原始人类经历了从
野外穴居到聚族定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
养猪、狗等家畜的演进过程。导致上述演进的最主
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力的提高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劳动能
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类从而
出现了从野外穴居到聚族定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
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故选D。
9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
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里写“T”,错误的写“F”。
(1)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
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T
(2)河姆渡居民用多种材料磨制工具,打造出陶器、
乐器骨哨等。这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处于旧石
器时代。
(3)半坡人不但会种植粮食作物,还会制作精美的
彩陶用品,这说明半坡文明比同时期其他文明
更先进。
F(共11张PPT)
1涿鹿之战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次著名的战役,下
面是小方同学绘制的关于这次战争的四个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是
(
B
黄帝
炎帝
蚩尤部落\(炎黄部落)(炎黄部落)(蚩尤部落
炎帝部落/蚩尤部落/\少昊部落/黄帝部落
A
B
2“全球华人,同根同源,不忘初祖,爱我中华”,这是
2019年3月“中华民族万姓先祖报恩祭祖活动”的
段祭文。祭文中的“初祖”是指
A.炎帝
B.黄帝
C.炎帝、黄帝
D.尧、舜、禹
3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配对,错
误的一组是
B
A.炎帝一教民耕种
B.黄帝一制作陶器
C.嫘祖一养蚕缫丝
D.仓颉一创造文字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黄帝的主要发明包括建
造宫室、制作衣裳和制造船只等,制作陶器是炎帝的发明。
故选B。
4《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
不成材,没有能力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
有才德的舜。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5“三过其门,虚度辛王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
淮。”这副对联歌颂的人物是
C)
A.黄帝
B.尧
C.禹
D.舜
6下图是我国考古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当时的
人们已经学会
(C
A.造指南车、制作衣裳B.建造宫室、挖掘水井
C.制造船只、制作音律D.开垦耕种、创造文字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
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
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材料二: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族联盟会议
上提出后继人问题……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
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
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三:相传他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1)促使材料一中“华夏民族”形成的主要功臣是哪
两个人?简要论述他们还作出了哪些具体的贡
献。试根据材料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炎帝和黄帝。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
具,种植五谷和蔬菜等;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
裳,制造船只等。由多个远古部落交融形成。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和
所学,谈谈该制度对当今社会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禅让制。要选贤举能、重用实践型人才等。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禹。治理水患。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仼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