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1 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1 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5 17:2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1
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因素。
(2)
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和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3)
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概念及会用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学习方法指导:
本节学习的是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以及计算,研究功的相关问题,可遵循以下原则。
(1)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没有力则无法谈论功
(2)物体是否发生距离的改变,没有距离也不会存在功。
(3)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移动距离的方向是否垂直,如果垂直力不会做功。
另外在确定功的大小时,必须同时考虑力和距离的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随便把一个力与另一个毫不相干的距离相乘得到功。S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而F则为物体在通过距离的方向所受到的力。
思维误区
本节常见的易错、易漏、易混点有:
1、根据功的两个因素,确定功是否存在,这是非常关键的又是极容易出错的地方。
2、能够从众多的条件中筛选真正有用的条件,完成功的大小的确定。
教学准备:小车、细线、钩码。
教学方法:讨论、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察课本图11-1,人用了力,但没有做功。究竟怎样才叫做功呢?
活动1观察或演示活动1,找出它们的工作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请同学们观察课本。
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注意引导“机械”工作过程共同点。
二、新课教学:
(一)、怎样才叫做功
1、力学上的功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力学上所学的功包括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的距离。
教师强调注意:
1、判断一个力是否做了功,哪些因素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做功。例如:运动员把杠铃举在头上不支时,虽然有力但没有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可见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一定做功;物体移动了距离也一定有力对它做功。但做功过程中,一定有力的作用,而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知识判断活动2:力对物体做了功吗?
小结: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功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力做功。例如某同学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了100m远,足球飞出100m远过程中,人做功为零。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也就不可能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如一辆汽车,一个人用很大的力也推不动它,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再如上面的举重运动员,也没有对杠铃做功。
(3)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水桶跃然受到手的提力作用,由于提桶的力的方向始终竖起向上,跟水平地面垂直,所以在水平面上行走得再远,手的提力对水平水桶也没有做功。
(二)、怎样测算功
的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W=FS。
教师强调注意: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
(2)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公式中的S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句话引起重视,否则在计算功时容易出错误。例如某人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在平地上前进10m,求此人对箱子做的功。
如果按W=FS=100N×10m=1000J计算,其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因为100N是箱子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箱子并没有在竖直向下的方向上通过距离,重力没有做功,而人对箱子的推力(50N)地箱子做了功,其大小为W=FS=50N×10m=500J。
(3)W=FS中的F,是使物体沿着F方向移动S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
(4)、功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概念,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下面再给出一组尝试题,供大家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功的意义,掌握功的计算。下面请大家边看书,边练习。
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基础训练部分作业。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1.机械功的含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3、功的测算
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
计算公式:W=FS
功的单位:焦耳(J)。
板书设计
1、功的含义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3、三种不做功情况
(1)F=0
(2)s=0
(3)F和s垂直
4、功的计算:
功=力x距离
W=Fs?
5、功的单位:焦耳(J)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新课切入方式上,通过具体的事例很专业地指出了机械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功”是对于目前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抽象的概念。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如何让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功的概念,同时又有较大兴趣来投入学习,这是一个难题。于是我用连接力的效果的教学思路,紧抓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功的概念,最后才引导学生认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