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 孤独之旅》(课件:46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 孤独之旅》(课件:46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4 17:46: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1.体会标题的含义,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
2.
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
理解文章主旨,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预习交流
作者与作品。
曹文轩,汉族,男,1954年1月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天瓢》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
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小说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可是一次意外事故降临了……
2.相关背景。
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更大的钱。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艘大拖驳船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
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这年春天,他又筹借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并且要求自己的独生子杜小康一起去遥远的芦荡放鸭子。本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
3.字词积累。
(1)订正字音
轩(xuān)???嬉闹(xī)???
凹地(āo)??
雍(yōng)??
掺杂(chān)
胆怯(qiè)??
给予(jǐ
yǔ)?
觅食(mì)???撩逗(liáo)
戳破(chuō)
(2)词语释义
家底: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厚实:丰富,富裕。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境地: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觅食:寻找食物。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非常激动,举止失常。文中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地芦苇地、鸭群、风雨
2.这篇小说的故事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开端(1):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辍学离家)
发展(2—27):杜小康和父亲前往芦苇荡,并在芦苇荡安顿下来,享受着孤独的生活。(苇荡放鸭)
高潮(28—49):在暴风雨中,杜小康寻找鸭子。(搏击风雨)
结尾(50—52):杜小康父子放养的鸭子下蛋了。(终于长大)
四、感知人物变化
1.杜小康成长的三个时期分别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时期:家道由“家底厚实”而一落千丈,失学在家。
第二个时期:随父亲划着小船,赶着鸭子,过上漂泊的生活。
第三个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孤独生活,特别是经历了那场暴风雨后,杜小康变得成熟了,坚强了。
2.结合具体的内容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词语。(圈画批注)
杜小康心理的变化:
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3.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4.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语句是什么?
明确: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他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对杜小康来说,“孤独”有以下含义:
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自然环境中,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③对未来的恐惧。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
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是:“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5.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①不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远离村庄和人群去放鸭,失去与人感情交流的机会。
②是杜小康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6.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明确: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的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写父亲和鸭子,对塑造杜小康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杜小康失学后,放鸭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他是不能回避的;在孤独中,鸭群是他的伙伴,他也只能从鸭子身上得到心灵的慰藉;在风雨中他维护鸭群,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最后鸭子下蛋,不仅是牧鸭的结果,也是杜小康人生的一段成果,其中的甘苦都化作“鸭下蛋了”的惊喜。
五、探究环境描写
1.鸭群是杜小康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群,找出课文中描写鸭子的语句,看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
明确:鸭群的茫然、无奈正是杜小康父子此时内心恐惧的写照。
(2)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它们开始觅食。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明确:以鸭群的无忧无虑来反衬父子俩的孤独恐惧。
(3)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
明确:鸭群和杜小康父子成为相互的慰藉和依靠。
(4)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明确:鸭群的成长壮大暗示杜小康的成长、成熟。
小结:失学后:放鸭是生活的全部;孤独中: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风雨中: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鸭下蛋:甘苦中的喜悦——人生的成果
2.芦苇荡是杜小康父子放鸭的地方,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芦苇荡,找出课文中的描写,揣摩其作用。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明确:芦苇繁茂宽广、无边无际,反衬出人的渺小、孤独。
(2)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
(3)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
明确:夜景如诗如画,给恐慌中的杜小康带来了些许平静与安慰。
3.暴风雨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试分析下面句子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明确:暴风雨的到来给杜小康的人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有了暴风雨才有了鸭群的失散,才有了杜小康冒雨找鸭、护鸭,也才有了杜小康真正的成长。暴风雨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典型环境,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4.本文的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有哪些作用?
明确:(1)鸭子的心理其实就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2)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面对芦荡:害怕胆怯
→不再恐慌
(3)暴风雨给杜小康一个成长的舞台;可怕→搏斗→成长
六、情感体验
读书贵在感悟和联想,而作品贵在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杜
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经历让人感动,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成长经历,试着把它讲出来,让大家体味一下你的“孤独之旅”,看谁讲得真实感人。 
七、感悟主题
明确:1.
体现了人的力量:人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取得胜利走向成熟。
2.
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孤独”是重要的一笔。
3.人要战胜大自然,更重要的是战胜自我。
4.
青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要躲避困难,努力赢取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
八、语言品析
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请找出并点评你认为文中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
【交流点拨】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荡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3.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4.“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状物准确、细致,描写细致入微。
5.“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6.“鸭们也长大了”一段,描写生动、形象,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面的隐喻意义。
九、写作特色
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请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
2.细节描写对文章主题推波助澜;
3.明线和暗线交织(明:养鸭的过程;暗: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
十、拓展延伸
1.名人名言。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马里欧特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2.旅程赠语。
孤独也是一种美
因为孤独的存在
生命才有真正的意义
让我们感谢孤独
并享受孤独吧
因为经历孤独
即是经历成长
十一、课堂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十二、布置作业
以“孤独”开头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孤独的独特感受。
如:孤独像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孤独之旅》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填空。(4分)
(1)《孤独之旅》选自《
》,作者是曹文轩。中国_________作家,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_____________”,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2)文章通过叙述杜小康随父亲_______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经历,刻画了一个少年_________的轨迹,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道理。(后两空2分)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觅食(
) 空旷(
) liáo(
)逗
qū(
)除?
犬吠(
)?重dié(
)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B.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D.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B.初夏时节,拥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山花团锦簇,树荣草盛,令游客们得意忘形。
C.卫生是饭店的生命线,饭店一旦出现明显的卫生问题,在食客心目中的地位就会一落千丈。
D.癔症,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会表现出歇斯底里的状态,情绪爆发非常强烈。
5.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D.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加拿大政府非法扣留华为公司CFO孟晚舟女士,其帮助美国阻止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企图昭然若揭,中国人民胸中充满愤懑,无不义愤填膺。
B.川航3U8633飞机挡风玻璃突然爆裂,航班机长刘传健临危不乱,安全驾驶飞机迫降成都双流机场,这大快人心的喜讯让每一名乘客的家属激动得热泪盈眶。
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D.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4分)
(1)杜小康终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舱里的席子上。(     )
(2)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     )
(3)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
(4)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
8.下面这些话说得不简明的一句是(?
??
)(2分)
A.?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要把它改正过来。????????????
B.?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学习热潮。
C.?用不干净的抹布擦碗,越擦越不干净,越擦越脏。??????????
D.?这份资料正在打印,明天就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9.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有压力和痛苦,________
①他们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
②因此,青少年还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得到自我意识的强化。
③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就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
④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让主人公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
A.③①④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①②④③
10.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2分)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孤独之旅》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锤炼自己,毅力需要在寂寞中磨炼,经历了考验才能成人。
B.杜小康在暴风雨之夜经受了身心两方面的磨炼,终于变得坚强,他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C.本文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心理。
D.本文主要反映了农村孩子因贫困辍学的社会问题,讲述了杜小康因辍学随父亲到偏远地方放鸭的故事。
12.某中学九年级(4)班准备开展以“我在磨炼中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1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在此次活动中你被推选为主持人,请给该活动写一个简要的开场白。(3分)
(3)活动中语文老师打出两张漫画幻灯片,要求联系《孤独之旅》这篇文章,谈谈这两幅漫画给你的启示,你该怎么说?(3分)
  
(4)晓明同学在“我在磨炼中成长”的校级演讲比赛上忘词了,最终只得了个鼓励奖。晓明对此事难以释怀,总是很烦恼。如果你是晓明的好朋友,你该怎样劝说他?(3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7分)
①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②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③杜小康突然感觉累极了,就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④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⑤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⑥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⑦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⑧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
⑨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⑩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儿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1.按常情,有悲哀才会哭,而文中说:“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你怎样理解这句话?(2分)
2.第⑥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3分)
3.第⑨段对“鸭们也长大了”的优美而深情的描写,其深层意思是什么?(2分)
4.同是见鸭“下蛋了”,杜小康是“大叫”,杜雍和是“嘴里不住地说”,说明他们此时虽都满怀喜悦,但各自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请你试做揣摩。(4分)
5.如果你是一位导演,准备将《孤独之旅》一文中农家少年杜小康在芦苇荡放鸭的经历拍成电影,你准备将哪些镜头搬上银幕呢?请结合全文内容,发挥想象,把这些镜头描述出来。(6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冰 湖/陈彦斌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来:“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
父子俩遛网打鱼——______________——砸冰行船——_____________——看到希望
2.试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3.第?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4.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孤独之旅》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填空。(4分)
(1)《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作者是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2)文章通过叙述杜小康随父亲放鸭子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经历,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_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使人迅速成长这一道理。(后两空2分)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觅食(mì)  空旷(kuàng)  liáo(撩)逗
qū(驱)除?
犬吠(fèi)??重dié(叠)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B.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D.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答案 :C “还要走多远”是个疑问句,后面应该用问号。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B.初夏时节,拥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山花团锦簇,树荣草盛,令游客们得意忘形。
C.卫生是饭店的生命线,饭店一旦出现明显的卫生问题,在食客心目中的地位就会一落千丈。
D.癔症,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会表现出歇斯底里的状态,情绪爆发非常强烈。
答案:B “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属于贬义词,用在句中不合适。
5.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D.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答案;A A.“芦苇”是本体,“绿色的浪潮”是喻体。B.是把“雨后天晴”的天空和其他时段的天空作比较,没有修辞手法。C.写状态,是描写。D.写感受,没有比喻。(拟人、夸张)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加拿大政府非法扣留华为公司CFO孟晚舟女士,其帮助美国阻止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企图昭然若揭,中国人民胸中充满愤懑,无不义愤填膺。
B.川航3U8633飞机挡风玻璃突然爆裂,航班机长刘传健临危不乱,安全驾驶飞机迫降成都双流机场,这大快人心的喜讯让每一名乘客的家属激动得热泪盈眶。
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D.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答案:D
A.重复啰唆,“胸中充满愤懑”和“义愤填膺”意思重复,删去“胸中充满愤懑”。B.用词不当,“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褒贬失当。C.否定不当,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的“不足”和“不当”即多余否定。
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4分)
(1)杜小康终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舱里的席子上。(     )
(2)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     )
(3)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
(4)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
答案:(1)动作描写 (2)环境描写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8.下面这些话说得不简明的一句是(?C
??
)(2分)
A.?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要把它改正过来。????????????
B.?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学习热潮。
C.?用不干净的抹布擦碗,越擦越不干净,越擦越脏。??????????
D.?这份资料正在打印,明天就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解析:C
越擦越不干净与越擦越脏意思重复。
9.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2分)
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有压力和痛苦,________
①他们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
②因此,青少年还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得到自我意识的强化。
③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就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
④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让主人公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
A.③①④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①②④③
10.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2分)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示例: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该一味推崇外国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句子内容以及上下语境,不难理解题目旨在强调本土儿童文学作品大有可取之处,不要总是一味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回答符合题意即可。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孤独之旅》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锤炼自己,毅力需要在寂寞中磨炼,经历了考验才能成人。
B.杜小康在暴风雨之夜经受了身心两方面的磨炼,终于变得坚强,他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C.本文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心理。
D.本文主要反映了农村孩子因贫困辍学的社会问题,讲述了杜小康因辍学随父亲到偏远地方放鸭的故事。
解析:本文主要反映的不是杜小康的辍学问题,而是杜小康经受磨炼变得成熟的过程。
12.某中学九年级(4)班准备开展以“我在磨炼中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1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答案:在坎坷中微笑,在磨炼中成长;磨炼,成长的摇篮等。
解析:拟写宣传标语,一要做到紧扣主题,二是语言准确明了,三是通俗易懂,易于传播。本题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思考,紧扣“我在磨炼中成长”的主题。
(2)在此次活动中你被推选为主持人,请给该活动写一个简要的开场白。(3分)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磨炼是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只有在磨炼中我们的能力才得以提升,我们才得以成长。下面我宣布,“我在磨炼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正式开始。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拟写开场白时,一般先是称呼和问候语,有时也可省略。然后介绍活动的内容,最后宣布开始即可。拟写时,文字要有文采,语意清晰,语序合理,有感染力和号召性即可。本题注意以“我在磨炼中成长”为主题。
(3)活动中语文老师打出两张漫画幻灯片,要求联系《孤独之旅》这篇文章,谈谈这两幅漫画给你的启示,你该怎么说?(3分)
  
答案:(示例1)经受磨炼,才能长大成人。(示例2)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解析:图1是两棵小树苗在经受暴风雨的磨炼,图2是两棵小树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结合画面,联系《孤独之旅》的主旨,不难作答。
(4)晓明同学在“我在磨炼中成长”的校级演讲比赛上忘词了,最终只得了个鼓励奖。晓明对此事难以释怀,总是很烦恼。如果你是晓明的好朋友,你该怎样劝说他?(3分)
答案:晓明,我们参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能力。得奖与否并不重要,再说了,这次不得奖,但你积累了经验,下次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你说对吗?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7分)
①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②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③杜小康突然感觉累极了,就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④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⑤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⑥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⑦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⑧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
⑨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⑩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儿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1.按常情,有悲哀才会哭,而文中说:“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你怎样理解这句话?(2分)
参考答案:
因为如此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他这样幼小的心灵和柔弱的身躯来承担,他觉得受了委屈,所以“哭”了;但他凭着自己的坚强和毅力战胜了孤独和恐惧,经受住了磨难,因激动而“哭”了,所以“并不是悲哀”。
解析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看似矛盾,而实际生活中就存在这样的现象。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出“哭”和“不悲哀”的原因即可。
2.第⑥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3分)
参考答案
:用美好的景色衬托主人公(杜小康)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战胜磨难)后的那种轻松、喜悦而又平静的心情。
解析
:环境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此处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衬托人物战胜孤独后的心情的。
3.第⑨段对“鸭们也长大了”的优美而深情的描写,其深层意思是什么?(2分)
在这些“长大了”的“漂亮”的鸭们背后,映衬出主人公的身影和成长经历,使读者看到了杜小康这个少年也长大了,坚强了,成熟了。
4.同是见鸭“下蛋了”,杜小康是“大叫”,杜雍和是“嘴里不住地说”,说明他们此时虽都满怀喜悦,但各自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请你试做揣摩。(4分)
杜小康发现鸭下蛋了,兴奋地“大叫”,这叫声流露出了对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自豪,一切甘苦都化在了“鸭下蛋了”的惊喜之中;杜雍和见“鸭下蛋了”,觉得自己带孩子出来放鸭,那么多的艰辛与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鸭长大了,孩子也长大了,家境的改变又有希望了。
5.如果你是一位导演,准备将《孤独之旅》一文中农家少年杜小康在芦苇荡放鸭的经历拍成电影,你准备将哪些镜头搬上银幕呢?请结合全文内容,发挥想象,把这些镜头描述出来。(6分)
答案:(示例)①杜小康嘴里嚼着一根芦苇根,目光追随着鸭群,鸭群渐去渐远,消失在芦荡深处,水面的波纹,渐渐地平静下去……
②杜小康追赶鸭子,迷路了,他颓然地坐在地上,四周是密密麻麻的芦苇,像山一样包围着他,白白的芦花,使得他的目光有些迷离,一声水鸟的啼叫,打破了芦荡中的寂静……
③杜小康坐在船头,双手抱膝,任小船在水里漂浮,他的眼前,慢慢浮现出油麻地的小伙伴来,他们一起捉迷藏,一起去偷罗汉豆……
解析:将课文里的重要情节进行描述即可。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冰 湖
陈彦斌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来:“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
父子俩遛网打鱼——__遭遇风雪__——砸冰行船——__扒冰拖船__——看到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归纳概括。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按照时间和故事情节的推进从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概括作答即可。
2.试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答案】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恶劣;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砸冰、扒冰做铺垫;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的性格更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小说中景物描写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①景物描写本身的作用(自然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⑥烘托人物形象;⑦深化主题。具体的作用分析要结合环境描写的语境与上下文的情节发展,甚至小说的主题来考虑。
3.第?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运用短句,表现当时形势的危急;②运用一系列动词表现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父亲奋力扒冰拖船的情形。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言。此句是赏析动作描写,可按照“描写方法+描写的内容+表达效果”来赏析。
4.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6分)
【答案】技艺娴熟,经验丰富;机智勇敢,顽强不屈;关心孩子成长。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从下面几点入手:①人物的身份、职业、经历等;②人物所做的事件;③人物相关的描写;④文中的关键词语;⑤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文中从父亲捕鱼和对付风浪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渔民;从砸冰行船和扒冰拖船可以看出父亲的坚强勇敢;文中两处“上学”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孤独之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4.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法指导:
1.注意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小说紧扣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展开叙述和描写,写出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波澜,心理刻画细致入微。阅读时加以注意。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细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社会环境描写特征,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细节环境描写比自然和社会更加仔细,并深度展开,一般出现在悬疑小说与现实小说中,描写感觉上更加真实。?
环境描写的作用具有以下八点: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5.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7.深化作品主题;
8.象征暗示。
本文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第36段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第47段,雨过天晴,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它为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7%AB%A0?/?4751275"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0%86%E6%8F%8F%E5%86%99?/?_blank?)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2%BE%E7%A5%9E%E9%9D%A2%E8%B2%8C?/?3653874"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0%86%E6%8F%8F%E5%86%99?/?_blank?)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本文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11段,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第21段,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再如第29-31段,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坚强的过程。他敢于在暴风雨中独自找寻失散的鸭群,没有恐惧,强烈的责任感使他能够承担困苦、孤独的侵扰。第48段,更是鲜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长,“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文章对于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很细腻,面对孤独,他由恐慌到面对乃至最后战胜它,这段心路历程通过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现出来,也体现了他逐渐成长的主题。
二、预习任务
1.读课文解决旁批。记下自己疑难的问题。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在文中画出描写杜小康心理感觉变化的词语
(3)在文中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试着分析其作用。
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4)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你能体会出其中的用意吗??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孤独之旅》节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中国__________作家,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嬉闹(

掺杂(

给予(

撩逗(

凹地(

胆怯(

3.解释下列词语,任选一个成语造句。
厚实:
嬉闹:___________________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歇斯底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
4.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5.把握小说三要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读完课文后,如果让你对杜小康和杜雍和各说一句话,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对杜小康,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杜雍和,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情节的四要素,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杜小康为什么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②情节的发展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③高潮部分是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什么情景?作用如何?
④结局写鸭们也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为什么要写“鸭们也长大了”?
(3)分析下列环境描写句子的作用。
①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从修辞手法角度)
②暴风雨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试分析下面句子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课中导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人物(主人公):?
情节:
环境:
2.这篇小说的故事结构是怎样的?(文中标记)
二、感知人物变化
1.杜小康成长的三个时期分别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时期:
第二个时期:
第三个时期:
2.结合具体的内容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词语。(圈画批注)
3.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
4.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语句是什么?
明确:
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是:
5.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6.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明确:
三、探究环境描写
1.鸭群是杜小康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群,找出课文中描写鸭子的语句,看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圈画批注)
2.芦苇荡是杜小康父子放鸭的地方,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芦苇荡,找出课文中的描写,揣摩其作用。(圈画批注)
4.本文的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有哪些作用?
明确:(1)鸭子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2)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面对芦荡: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暴风雨给杜小康一个成长的舞台;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情感体验
读书贵在感悟和联想,而作品贵在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杜
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经历让人感动,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成长经历,试着把它讲出来,让大家体味一下你的“孤独之旅”,看谁讲得真实感人。 
五、感悟主题
明确:
六、语言品析
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请找出并点评你认为文中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
【交流点拨】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绿色的浪潮”: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3.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4.“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
5.“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6.“鸭们也长大了”一段:
七、写作特色
1.________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请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
2.________描写对文章主题推波助澜;
3.明线和暗线交织(明:_________________;暗: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拓展延伸(读读背背)
1.名人名言。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马里欧特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2.旅程赠语。
孤独也是一种美
因为孤独的存在
生命才有真正的意义
让我们感谢孤独
并享受孤独吧
因为经历孤独
即是经历成长
九、布置作业
以“孤独”开头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孤独的独特感受。
如:孤独像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导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②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
③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④杜小康顺手枢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这四段选文各属于什么描写?(A.动作描写B.环境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
①____②____③_____④______
2.第①段中4个“黑”字,哪些是实指,哪些是虚指?作者这样肆意渲染,有什么作用?
找出第②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杜小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任选角度,赏析“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的表达效果。
5.风雨过后的“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6.若你是杜小康,你这时是否会想到救父亲,或躲避暴风雨?怎样理解杜小康的举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
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生活链接
—曹文轩
孤独之旅
1.体会标题的含义,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
2.
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
理解文章主旨,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曹文轩,当代作家。1945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可是一次意外事故降临了……
相关背景,故事链接
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更大的钱。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艘大拖驳船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
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这年春天,他又筹借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并且要求自己的独生子杜小康一起去遥远的芦荡放鸭子。本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
1.默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点我朗读



开端:交代背景
发展:杜小康
跟随父亲到达芦苇安了家
高潮:暴风夜杜小康独自寻找鸭子
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
环境: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恐惧孤独
面对孤独
战胜孤独
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开端(1):交代背景,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
发展(2—27):杜小康跟随父亲在荒无人烟的芦苇荡安了家。
高潮(28—49):在暴风雨夜,小康独自一人寻找鸭子,他感觉自己长大了。
结局(50—52)
:辛苦得回报,杜小康有了收获。
(辍学离家)
(苇荡放鸭)
(搏击风雨)
(终于长大)
第一个时期:家道由“家底厚实”而一落千丈,失学在家。
第二个时期:随父亲划着小船,赶着鸭子,过上漂泊的生活。
第三个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孤独生活,特别是经历了那场暴风雨后,杜小康变得成熟了,坚强了。
思考:
1.杜小康的变化分为哪三个时期?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2.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第5段: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茫然和恐惧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茫然和恐惧
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害怕和胆怯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第28段: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孤独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孤独
第33段: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不再恐慌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孤独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不再忽然地恐慌
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坚强、长大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孤独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不再忽然地恐慌
坚强、长大
小结:根据故事情节,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理历程
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感到孤独——不再恐慌——坚强
3.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合作探究
1.杜小康为什么独孤?本文为什么以“孤独之旅”作为标题?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是:“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标题含义:
①不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的
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
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
远离村庄和人群去放鸭,失去与人感情交流的机会。
②是杜小康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的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
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写父亲和鸭子,对塑造杜小康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杜小康失学后,放鸭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他是不能回避的。
在孤独中,鸭群是他的伙伴,他也只能从鸭子身上得到心灵的慰藉;在风雨中他维护鸭群,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最后鸭子下蛋,不仅是牧鸭的结果,也是杜小康人生的一段成果,其中的甘苦都化作“鸭下蛋了”的惊喜。
2.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
3.鸭群是杜小康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群,找出课文中描写鸭子的语句,看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2)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它们开始觅食。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鸭群的茫然、无奈正是杜小康父子此时内心恐惧的写照。
以鸭群的无忧无虑来反衬父子俩的孤独恐惧。
(3)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
(4)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鸭群和杜小康父子成为相互的慰藉和依靠。
鸭群的成长壮大暗示杜小康的成长、成熟。
失学后
放鸭是生活的全部
孤独中
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
风雨中
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鸭下蛋
甘苦中的喜悦——人生的成果
小结:
4.芦苇荡是杜小康父子放鸭的地方,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芦苇荡,找出课文中的描写,揣摩其作用。
(2)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
(3)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芦苇繁茂宽广、无边无际,反衬出人的渺小、孤独。
夜景如诗如画,给恐慌中的杜小康带来了些许平静与安慰。
暴风雨的到来给杜小康的人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有了暴风雨才有了鸭群的失散,才有了杜小康冒雨找鸭、护鸭,也才有了杜小康真正的成长。暴风雨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典型环境,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5.暴风雨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试分析下列句子的作用。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暴风雨
可怕—搏斗—成长
风雨中搏斗,造就成长的环境,勇气和坚强的性格
6.本文的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有哪些作用?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杜小康一个成长的舞台
渲染气氛
面对芦荡:
成长
害怕胆怯
不再恐慌
可怕
搏斗
烘托心情
鸭子的心理其实就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情感体验
读书贵在感悟和联想,而作品贵在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杜
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经历让人感动,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成长经历,试着把它讲出来,让大家体味一下你的“孤独之旅”,看谁讲得真实感人。                    
1.
体现了人的力量:人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取得胜利走向成熟。
2.
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孤独”是重要的一笔。
3.人要战胜大自然,更重要的是战胜自我。
4.
青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要躲避困难,努力赢取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
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请找出并点评你认为文中形象
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写出芦荡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
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
为真切。
3.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
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4.“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
写景状物准确、细致,描写细致入微。
5.“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6.“鸭们也长大了”一段
描写生动、形象,映衬出主人公的
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面的隐喻意义。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
风越强,树越壮。
名人名言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
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
才懂得生命的珍贵。?????????????????
——怀特曼
——马里欧特
孤独也是一种美
因为孤独的存在
生命才有真正的意义
让我们感谢孤独
并享受孤独吧
因为经历孤独
即是经历成长
旅程赠语
以“孤独”开头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孤独的独特感受。
如:孤独像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孤独之旅
经受孤独之旅
走入孤独之旅
享受孤独之旅
失学去放鸭:无奈
离开油麻地:恐惧
到达芦苇荡:胆怯
安顿好之后:孤寂
找鸭受考验:坚强
鸭子下蛋了:惊喜
孤独中长大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孤独之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4.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法指导:
1.注意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小说紧扣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展开叙述和描写,写出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波澜,心理刻画细致入微。阅读时加以注意。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细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社会环境描写特征,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细节环境描写比自然和社会更加仔细,并深度展开,一般出现在悬疑小说与现实小说中,描写感觉上更加真实。?
环境描写的作用具有以下八点: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5.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7.深化作品主题;
8.象征暗示。
本文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第36段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第47段,雨过天晴,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它为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7%AB%A0?/?4751275"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0%86%E6%8F%8F%E5%86%99?/?_blank?)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2%BE%E7%A5%9E%E9%9D%A2%E8%B2%8C?/?3653874"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0%86%E6%8F%8F%E5%86%99?/?_blank?)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本文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11段,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第21段,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再如第29-31段,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坚强的过程。他敢于在暴风雨中独自找寻失散的鸭群,没有恐惧,强烈的责任感使他能够承担困苦、孤独的侵扰。第48段,更是鲜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长,“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文章对于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很细腻,面对孤独,他由恐慌到面对乃至最后战胜它,这段心路历程通过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现出来,也体现了他逐渐成长的主题。
二、预习任务
1.读课文解决旁批。记下自己疑难的问题。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在文中画出描写杜小康心理感觉变化的词语
(3)在文中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试着分析其作用。
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4)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你能体会出其中的用意吗??
答案提示:

2.(1)可概括为少年杜小康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2)略
提示:
①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②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③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4)略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是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嬉闹(

掺杂(

给予(

撩逗(

凹地(

胆怯(

3.解释下列词语,任选一个成语造句。
厚实:
嬉闹:___________________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歇斯底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
4.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本文讲了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故事,表达了孤独可以使人坚强的主题。
5.把握小说三要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读完课文后,如果让你对杜小康和杜雍和各说一句话,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对杜小康,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杜雍和,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小康
因为主人公是由小说的主题决定的。
示例:对杜小康,我想说:祝贺你战胜孤独,重新上学。对杜雍和,我想说:发家致富,永不放弃,但不能让孩子辍学。
解析:对杜小康说的应以对他战胜孤独的祝贺为主要内容;对杜雍和说的应以对他东山再起的鼓励为主要内容。
(2)根据情节的四要素,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杜小康为什么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因家道破落。
②情节的发展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③高潮部分是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什么情景?作用如何?
暴风雨
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结局写鸭们也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为什么要写“鸭们也长大了”?
鸭群的成长壮大暗示杜小康的成长、成熟。
(3)分析下列环境描写句子的作用。
①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从修辞手法角度)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芦荡幽深繁茂,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更加真切。
②暴风雨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试分析下面句子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暴风雨的到来给杜小康的人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有了暴风雨才有了鸭群的失散,才有了杜小康冒雨找鸭、护鸭,也才有了杜小康真正的成长。暴风雨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典型环境,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课中导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地芦苇地、鸭群、暴风雨
2.这篇小说的故事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开端(1):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辍学离家)
发展(2—27):杜小康和父亲前往芦苇荡,并在芦苇荡安顿下来,享受着孤独的生活。(苇荡放鸭)
高潮(28—49):在暴风雨中,杜小康寻找鸭子。(搏击风雨)
结尾(50—52):杜小康父子放养的鸭子下蛋了。(终于长大)
二、感知人物变化
1.杜小康成长的三个时期分别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时期:家道由“家底厚实”而一落千丈,失学在家。
第二个时期:随父亲划着小船,赶着鸭子,过上漂泊的生活。
第三个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孤独生活,特别是经历了那场暴风雨后,杜小康变得成熟了,坚强了。
2.结合具体的内容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词语。(圈画批注)
杜小康心理的变化:
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3.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4.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语句是什么?
明确: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他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对杜小康来说,“孤独”有以下含义:
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自然环境中,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③对未来的恐惧。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
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是:“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5.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①不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远离村庄和人群去放鸭,失去与人感情交流的机会。
②是杜小康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6.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明确: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的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写父亲和鸭子,对塑造杜小康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杜小康失学后,放鸭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他是不能回避的;在孤独中,鸭群是他的伙伴,他也只能从鸭子身上得到心灵的慰藉;在风雨中他维护鸭群,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最后鸭子下蛋,不仅是牧鸭的结果,也是杜小康人生的一段成果,其中的甘苦都化作“鸭下蛋了”的惊喜。
三、探究环境描写
1.鸭群是杜小康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群,找出课文中描写鸭子的语句,看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
明确:鸭群的茫然、无奈正是杜小康父子此时内心恐惧的写照。
(2)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它们开始觅食。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明确:以鸭群的无忧无虑来反衬父子俩的孤独恐惧。
(3)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
明确:鸭群和杜小康父子成为相互的慰藉和依靠。
(4)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明确:鸭群的成长壮大暗示杜小康的成长、成熟。
小结:失学后:放鸭是生活的全部;孤独中: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风雨中: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鸭下蛋:甘苦中的喜悦——人生的成果
2.芦苇荡是杜小康父子放鸭的地方,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芦苇荡,找出课文中的描写,揣摩其作用。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明确:芦苇繁茂宽广、无边无际,反衬出人的渺小、孤独。
(2)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
(3)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
明确:夜景如诗如画,给恐慌中的杜小康带来了些许平静与安慰。
3.暴风雨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试分析下面句子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明确:暴风雨的到来给杜小康的人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有了暴风雨才有了鸭群的失散,才有了杜小康冒雨找鸭、护鸭,也才有了杜小康真正的成长。暴风雨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典型环境,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4.本文的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有哪些作用?
明确:(1)鸭子的心理其实就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2)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面对芦荡:害怕胆怯
→不再恐慌
(3)暴风雨给杜小康一个成长的舞台;可怕→搏斗→成长
四、情感体验
读书贵在感悟和联想,而作品贵在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杜
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经历让人感动,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成长经历,试着把它讲出来,让大家体味一下你的“孤独之旅”,看谁讲得真实感人。 
五、感悟主题
明确:1.
体现了人的力量:人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取得胜利走向成熟。
2.
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孤独”是重要的一笔。
3.人要战胜大自然,更重要的是战胜自我。
4.
青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要躲避困难,努力赢取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
六、语言品析
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请找出并点评你认为文中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
【交流点拨】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荡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3.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4.“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状物准确、细致,描写细致入微。
5.“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6.“鸭们也长大了”一段,描写生动、形象,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面的隐喻意义。
七、写作特色
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请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
2.细节描写对文章主题推波助澜;
3.明线和暗线交织(明:养鸭的过程;暗: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
八、拓展延伸
1.名人名言。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马里欧特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2.旅程赠语。
孤独也是一种美
因为孤独的存在
生命才有真正的意义
让我们感谢孤独
并享受孤独吧
因为经历孤独
即是经历成长
九、课堂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十、布置作业
以“孤独”开头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孤独的独特感受。
如:孤独像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导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②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
③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④杜小康顺手枢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这四段选文各属于什么描写?(A.动作描写B.环境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
①____②____③_____④______
①B②A③B④D
第①段中4个“黑”字,哪些是实指,哪些是虚指?作者这样肆意渲染,有什么作用?
前面三个“黑”字都是实指,后一个“黑”字是虚指,作者肆意渲染暴风雨的可怕,目的是借这样恶劣的环境来表达主人公在风雨中成长的主旨。
3.找出第②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杜小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追去”“跟随”“拨着”“顾不得去察看”“呼唤”。这段写暴风雨中杜小康不顾雷雨、不顾芦苇叶割破脸、不顾芦苇茬儿戳破脚,只顾追赶鸭子,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小说中的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了。
4.任选角度,赏析“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的表达效果。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暴风雨的肆虐、凶险。预示着下文杜小康救鸭子的勇敢坚强。
示例二:环境描写。写出了暴风雨来临时天气的恶劣,渲染了可怕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杜小康的成长以及变得坚强作铺垫。
5.风雨过后的“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找回了走失的鸭子,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举动而兴奋,内心不再悲哀难过,所以有这样的感觉。
6.若你是杜小康,你这时是否会想到救父亲,或躲避暴风雨?怎样理解杜小康的举动?
去救鸭子,那些都是父亲的心血。他的举动已经证明了他已经长大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