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14.1
怎样认识电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2.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乐于探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实验方案的设计
2.电阻的概念
3.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
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媒体
◆Powerpoint课件
器材准备
◆学生电源,电流表,演示板,开关,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等
教学方法
◆思考、讨论、归纳和阅读,启发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所带的各式电线,谈谈你们的“发现”并提出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四章的第一节《怎样认识电阻》,本章我们将继续来探讨电路中的规律,我们先来做一个演示实验。
演示:如图所示,电源为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L为小灯泡,先后将不同材料组成的物体接入A、B之间,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导体的电阻
为了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物理学中引入了电阻的概念。
1.电阻的概念: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所以,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常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2.电阻的符号:R
3.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1)电阻的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为
“Ω”
电阻的常用单位:kΩ(千欧),
MΩ(
兆欧)
(2)单位换算关系:
1
kΩ=10
?Ω
1
MΩ=10
00000Ω
课堂练习:
5.3MΩ=
KΩ
1.8
KΩ
=
Ω
4.2MΩ=
Ω
500Ω=
KΩ
为了让学生对电阻的单位“欧姆”有一个感性认识,用课件给大家展示
课本第74页
一些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此处略)
由表可知,100W的白炽灯泡的电阻比25W的白炽灯泡的电阻小,表明灯泡的亮度与灯丝的电阻有关。
想一想议一议:我们看到高压输电线,使用的金属线又粗又直,为什么不用细导线输电呢?
电炉上的电阻丝,为什么不用粗而直的导线呢?
因为导体电阻是有大小的,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那么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1.教师出示几组导体,并介绍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1)
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
(2)
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
(3)
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
2.猜想:R可能和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等有关
思考:
(1)
在实验中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2)
在实验中怎样探知电阻的大小?
(3)
具体说明哪些量不变,改变什么量?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实验结论:
(1)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当导体的材料和粗细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2)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粗细有关,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越粗,电阻越小。
(3)导体的电阻跟材料有关,当导体的粗细和长度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其电阻不同。
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演示实验:
(4)进一步研究表明,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教师总结的)
由此可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是否接入电路、外加电压及通过的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无关。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4页:
“几种导电材料的电阻”
思考:为什么普通电线内部的线芯多用铜制成,可否采用铁来代替铜呢?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校,你有哪些收获呢?
1.电阻的概念和符号
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学会了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4.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长度、粗细、材料和温度
作业
1.预习电阻的应用--------
“滑动变阻器”
2.课下请大家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一下有关超导体的知识
【补充阅读】超导体的知识:
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金属的温度降低时,它的电阻减小.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在测定水银在低温下的电阻值时发现,当温度降到-269℃左右时,水银的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超导体: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注意:不是所有物体都会发生超导现象)
我国在超导体领域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希望同学们从现在起,就要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决心。
板书设计
14.1
怎样认识电阻
一、电阻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2、电阻的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
三、电阻器
1、定值电阻及其符号
2、变阻器及电位器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1)、标牌:“50
Ω,1.5A”,“50Ω”表示:最大阻值为50Ω;
“1.5A”表示: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为1.5A。
(2)、与被控制电路串联。
(3)、正确连接方式。
(4)、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远离下接线柱,使接入电路阻值最大。
教学反思
1、教师为学生准备有电阻丝的木板,让观看视频和课件,知道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即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让学生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制定计划、细致操作,收集证据、分析总结出结论。
2、在引课时,通过演示前后两次灯泡亮度的不同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电阻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到还可以通过比较灯泡的亮暗程度来判断电阻的大小,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活动做了铺垫。有意降低了实验设计的难度,使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将重点放在控制变量法的设计上。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