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北师大版(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北师大版(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4 20:51:59

文档简介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目标:
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习难点:
学生要通过自己自学和小组合作以及小组之间的自评和互评,进行归纳总结。
学习过程:
(一)环节一:回忆所学,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学习进入了尾声,大家想一想,小学六年12册数学书,我们都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大家掌握了很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整理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归纳整理四个常用的解题策略。
(出示四幅图)。
画图
列表
猜想与尝试
从特殊开始寻找规律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环节二:自学《书》108—109。
1、学生通过回忆、思考、交流、归纳出了这四个常见的解题策略。
2、开书自学,明确这四个策略能解决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学成果。
4、全班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除了书上提到的问题以外,还会想到其他的解题策略或是其他的实际情境,只要合理,老师都应给与肯定。
(3)
环节三:练习。(见学习单)
1、让学生认真审题,想一想每道题可以用到哪种解题策略。
2、小组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汇报。
4、明确每道题的解题策略后,
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互评。
题目:
1、
工程队修一条路,已经修了这条路的,还剩240米没有
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2、小华买了2元和5元的纪念品邮票共34张,用去98元,
小华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3、吃饭时,同学们把正方形的桌子拼在一起。一张正方形桌
子能围坐8人,两张正方形桌子能围坐12人。如果6张桌
子拼在一起,能围坐多少人?
4、淘气,笑笑,奇思读书的学校分别是一小,二小,三小,他们各自爱好游泳,篮球,排球中的一项体育运动。但究竟谁爱好哪一项运动,在哪一个学校读书还不清楚,只知道:
①笑笑不在一小;②淘气不在二小;③在二小的爱好排球;④在一小的爱好游泳;⑤爱好游泳的不是淘气。请你说出他们各自就读的学校和爱好的运动项目。
师: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家之所以最终比一般人能更快地得到一个问题的解答,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吗?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简单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策略,是学生对解决问题有新的思路,对解决问题有新的理解,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对于有些理解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理解不容易,虽然学习过简单的应用题,但是对于本节课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另外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好奇的阶段,所以在设计教学教法,跟教学内容上应该采用比较新颖的方法与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2.明确两种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把握假设后的新的数量关系。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寻找不同解题策略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以及对解决问题学会用假设的方法。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设计: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通过对以前所学的简单应用题的复习,引出新的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用问答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对就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预习新课,试着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进行巡视,发现学生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授(分步讲解,让学生把每一个条件的分析过程学会,学会怎样分析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并得出结论)。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教师讲授的分析方法与算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析方法与算法。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的思路,以便于更了解学生的想法,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就更能明白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
5、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挑2名同学宋雨莹、陈世权)
6、对学生的展示教师进行总结(说一下这2名同学展示的方法与教师讲授的方法不同之处并讲解)
7、课堂练习(教师给学生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同桌检查)
8、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9、布置课后作业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教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画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具: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平时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策略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今天我们就来总结回忆一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请同桌的把你们知道的说给同学听,然后我找同学汇报:(每种方法举一个例子)
(1).画图
(2)列表法
(3)猜想法
(4)从特例中找规律
1.
画图法
下面是我校周五的菜谱(课本第89页),
小明想挑选一荤菜和一素菜,你能知道
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吗?
我们可以通过画图列举出所有搭配方法,试一试
2.数的认识我们也是从图画上理解。
3
.第10届动物车展中,第一天的成交量为65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①你如何用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然后汇报交流。
②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第二天的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
③列式计算。
综上三个方面,画图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直观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画的图只要能有效的帮助解决问题即可。
二.列表法(出示课件)
(1)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种。笑笑不喜欢踢足球,淘气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奇思喜欢航模。画一表来帮忙,把信息记录下来,并进行推理。
足球
航模
电脑
淘气
×
笑笑
×
奇思

(2)下表是妙想体重的变化情况
年龄
出生时
6个月
1岁
2岁
6岁
10岁
体重/千克
3.5
7.0
10.5
14.0
21.0
31.5
说一说妙想10岁前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3、猜想与尝试
头/个
鸡/只
兔/只
腿/条
20
10
10
60
20
11
9
58




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调整,从而得到问题答案。
(2)
长方体的体积=Sh
正方体的体积=
Sh
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验证你的猜想。
4、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六一班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二、列举教材中使用以上策略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
三、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的很好,回忆一下,这节课都复习了哪些数学问题?
2、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问题的?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回顾与探索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体会画图,列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在强烈对比中引出转化策略
  1.考考你的眼力。
  出示图(1),教师问:考考你的眼力,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通过直观观察,学生很容易可以比较出左边图形比右边图形多了一个半圆的面积。
  出示图(2),提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可以启发思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吗?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最终引导出两种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
  交流反馈,课件动态演示转化的过程,并板书相应的转化方法:平移、旋转。
  明确:这两个图形都可以转化成为长5格、宽4格
  的长方形,所以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2.初步感受转化作用。
  教师:刚才我们都是把这两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比较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转化呢?这样转化有什么好处?
  交流中明确:由于这是两个不规则图形,所以不能直接用公式求出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又太麻烦了,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后,非常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板书:复杂+简单)
  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其实用到了数学上一种重要的策略——转化。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师讲: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合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六年级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少“转化”的体验,但这种体验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只有合理呈现学习素材,才能促使学生对转化策略形成清晰的认知。为此,在课的一开始,便呈现了一个直观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素材图(1),“考考你的眼力,这两幅图的面积相等吗?”学生很容易直观分出大小。然后再出示图(2),提问:“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学生有了刚才的学习体验,就会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平移和旋转把这两个图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这样以典型而具有直观性的图形转化为切入口,既使学习内容鲜明生动,很快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又能唤醒学生原有认知中的“转化”体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开始进一步感悟“转化”策略。
  二、回顾整理,在复习旧知中感受转化策略
  1.图形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
  (1)回顾有关公式推导过程。
  启发思考:其实在我们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比如说一些图形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推导,就常常用到转化的策略,你们能想起来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呈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计算公式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再次感受转化策略的作用。
  回顾: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计算公式时,是先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接下来我们是如何研究图形之间面积关系的?我们又是把哪些图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长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感受:在刚才应用转化策略推导出这些公式时,你们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明确:转化前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而我们都是把它转化成曾经学习过的旧知识。
2.练习
(1)求不规则的图形周长
师指名学生上黑板做,然后集体订正
(2)出示题目阴影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师:指名回答,后师集体订正。
(3)出示鸡笼同兔及球队比赛题目
先让学生做再指名做,后师生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本节课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陌生转化为熟悉,抽象转化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