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3.1电现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3.1电现象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5 17:4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电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电流的形成及其方向以及电池的作用能力目标:掌握物体带电的实质、电荷作用规律并能运用其解释静电现象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观念,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物体带电的本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演示实验视频、橡胶棒及毛皮、玻璃棒及丝绸、气球、水瓶、毛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在教材P.34勾画带电、摩擦起电的定义了解电器金属外壳“电人”教材勾知识点;插入富兰克林的简介,丰富知识、提高兴趣
1.举例:闪电、冬天脱毛衣产生的静电、教室多媒体外壳有时候会“电人”
引导学生了解:以上现象都属于电现象
2.演示实验:用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小纸屑,发现能够吸引小纸屑
提问:这种物体吸引轻小物体叫做什么现象?
探究新知
1、静电现象
观察ppt,学生回答问题: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带电现象
补充: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回忆刚刚摩擦橡胶棒的实验: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补充:带电方式: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起电
推进新课:
请同学看到P.34:正电荷、负电荷的规定、表示,明确自然界只有这两种电荷
马上提问: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会起电呢?
ppt展示:从原子结构来解释上述问题
原子结构讲解
讲解两物体摩擦时,物体内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弱,导致了电子的转移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带电的实质:负电荷的转移
整个过程,电荷的总量没有变化
进入下一问题: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视情况补充电荷量视情况补充液体中电荷的移动(气体导体可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中考题第三题:强调:吸引存在两种情况,排斥只有一种情况
观察教材演示实验,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制成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展示ppt:验电器的结构、使用方法演示
分组实验:1组用橡胶棒摩擦毛皮后,接触验电器,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组用玻璃棒摩擦丝绸后,接触验电器,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提问:一般情况下,是否金属箔都张开?回答:张开引导学生总结:玻璃棒或者橡胶棒都带了电
播放视频:讲解验电器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
进入下一个问题:
3、电流
观察教材P.36
解释“电震”现象,原因是电通过了这700个修道士的身体
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荷有了定向移动
电流的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观察ppt演示动画
在固体导体中,移动的电荷是:负电荷,电荷移动的方向为A-B,电流的方向为B-A
补充:判断电流方向的另一种方法:负电荷定向移动的相反方向
进入下一问题:
电池:提供电能的一种装置
了解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出了解伏打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查看几种电池的图片
三、知识小结
ppt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四、巩固应用
ppt展示中考真题
抽同学回答
着重强调第三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分组完成
板书设计
作业:
A组:知识要点、达标训练
B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