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物理八上 4.1 压力 压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物理八上 4.1 压力 压强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4 18: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压力 压强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建构压强的概念,建立压强的定义公式,并能用该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Pa)”。
4.经历估测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学习重点】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掌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学习难点】区分压力与重力
【实验器材】气球、海绵、铅笔、钩码(一盒)、压力小桌、一瓶矿泉水、木板、细沙、电子秤、细线等。
教 学 程 序 与 内 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新课导学】 一、压力(N)
铁锤对 钉子 的作用力
图1
运动员对 平衡木 的作用力
图2
请学生在黑板上将这两个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标出。
问题:这两个不同情况下的力,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归纳:作用点都在接触面上
方向都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问题:请归纳出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板书)
根据压力的定义作出“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分析:压力的大小
图1:压力大小和重力没有任何关系
图2:压力=重力(根据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推导得出)
图3:压力<重力
(演示:一盒砝码放在电子秤上,将电子秤倾斜,示数变小)
归纳: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重力
活动:观察脚踩气球的图片,压力产生的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明确压力的作用效果
图片1:汽车陷在泥地里
图片2:人陷在雪地里
图片3:人踩在气球上,气球发生形变
归纳共性: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2、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与假设:
预设猜想: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接触面积)
(压力作用在该接触的面积上,所以这个面积应该称之为受力面积)
(2)设计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预设:方案一,铅笔、手
方案二,压力小桌、钩码、沙子
方案三,矿泉水瓶、水、海绵
方案四,压力小桌、木块
对方案四的说明:木块的形变程度不明显,不适合作为受压物体
归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引入: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三、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问题:如何给压强下一个定义呢?(回顾比值定义法,如速度、密度等)
提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表示
图片:相同压力比受力面积
相同受力面积比压力
提问: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
归纳填学案:
1.定义:把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公式:
3.单位:帕(Pa) 1Pa=1N/m2
对1Pa的理解:1N的力(即两个鸡蛋)摊成1m2的大饼
2、活动:估测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1)猜想:双脚站立时,你和同桌谁对地面的压强大?
(2)设计实验:测量原理
待测物理量
测量方法
测量工具
(3)思考与讨论:
1.与同学交流一下估测结果,是不是体重越大压强就越大?
2. 实际的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与图示的鞋印是否相同?实际压强偏大还是偏小?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为什么同样的人,踩在一只气球上,气球破了,而踩在气球板上,气球没有破?
(2)观察课本P79图10-7,对其是增大还是减小压强及具体使用的方法进行分类
(3)举实例说明增大和减小压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4)问题讨论:如何冰面救人(PPt图片)
引入:我们知道了,人站立时比趴下压强要大,那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测出自己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吗?

完成学案第1题的图1和图2:两个作用力
归纳总结
观察现象
作图感悟
应用压力知识作图
学生回答
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
学生猜想
交流合作
评估方案
设计实验
进行评价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
思考归纳
思考交流
迁移运用
联系理解
自主学习
思考交流
观察思考
自主学习
交流讨论
操作感悟
迁移运用
内化知识
技能训练
进行评价

指导操作
组织讨论
指导归纳
物理名词辨析
指导设计
参与评价
指导实验
组织评估
指导归纳
引导认识
指导学习
组织讨论
指导阅读
指导归纳
展示情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