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物理八上 4.2 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案+评价设计+反思+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物理八上 4.2 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案+评价设计+反思+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7 08:53:09

文档简介

探究液体压强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的实践精神,令学生学以致用,为以后学习生活打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压强与浮力》的第二节,教学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证明液体有压强,二是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对本节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压强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同时也为将来浮力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
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对液体压强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前期学习的摩擦力和压力作用效果时,经历过探究实验的过程,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初次使用“微小压强计”,对“微小压强计”显示液体压强的原理需在实验中体会、理解。
教学方法
教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技术准备
多媒体技术:同屏器、投影仪、PPT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2.
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特点;3.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探究物理问题可以使用转换法和放大法,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水气球”,让学生认识到液体压强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更深的体会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通过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温故知新
请学生回忆关于前一节课的有关压强的知识,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副板书:P=F/S)根据公式可以看出,判断是否存在压强有两个要素,分别是什么?评价学生的回答,通过设问的形式引入液体压强(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固体压强,自然界中不仅有固体,还有气体和液体,它们分别有压强吗?
)。通过设问,引入主题:探究液体压强。(板书:探究液体压强)
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相互补充使回答更趋于完整。思考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思考,陈述各自的观点
承上启下,为本节课程的第一部分“液体有压强”打基础
副板书
1’30”
创设情境
通过学生完成“水气球”活动,引入“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布置任务:每组随机发放一个气球结合组内的漏斗、塑料管、烧杯、水盆,制作水气球。做完后将水气球拿在手中,我们比一比哪组的水气球大。对学生的制作活动进行评价,选出获胜小组。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制作完成的“水气球”,结合同学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能否说明水气球中的水对气球有压强?你的判断理由(根据)是什么?启发与引导,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开始新授课的教学。(板书:一、液体有压强)
聆听老师的要求,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制作“水气球”的活动。小组合作,将气球与漏斗用塑料管连接,用烧杯将水盆中的水倒入漏斗中,制作出大小不一的水气球。展示作品,选出获胜小组。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到结论:气球发生了形变,证明水对气球产生了压强。
任务驱动法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感受液体压强的客观存在;水气球的制作将贯在穿整节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PPT
5’00”
新课讲解
一、液体有压强1.对容器底有压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展示一个盛水的容器,请学生思考后回答两个问题:①水对容器的底部是否有压强?②怎样才能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显示出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实验:①管中未注水时,指导学生观察橡皮膜的特点。②向管中注水,观察橡皮膜的变化。③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的原因及方向。(板书:对底
重力
)2.对容器壁的压强提出问题: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是否对容器壁也压强?怎样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验证你的结论?
对学生的实验做出评价,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板书:对壁
流动性
)3.液体内部的压强提出问题:液体内部有压强吗?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检验你的结论?演示实验,证明液体内部有压强:实验器材,盛水的粗筒、水气球、铁架台。实验步骤:①用手按压水气球,指导学生观察水气球软管内液面变化情况;②将水气球缓慢放入水中,观察水气球软管内液面变化情况。③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启发学生理解液体内部有压强。4.液体内部压强方向提出问题:液体可以产生向下的压强和向侧面的压强,液体内部有向上的压强吗?怎样通过实验对你的结论进行检验?①启发学生认识到:气球是球体不易观察每个方向上的形变,需将它换成一个易变形的平面。②介绍微小压强计i、介绍构造:微小压强计由两部分构成:探头和U形管。探头上封着橡皮膜,它是用来感知压强的。U形管是用来显示压强的。ii、不对微小压强计做任何操作,可以看到,U形管左右液面什么关系?iii、手向下按压橡皮膜,U形管液面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动手操作。提出问题:iv、你能用它验证液体内部是否有向上的压强吗?
v、你能用它检验液体内部是否有其他方向有压强?总结学生的实验结论:液体内部有各个方向的压强。(板书:内部
各个方向)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回忆我们的水气球实验,各组气球大小不一,气球较大说明液体压强也较大。观察这些大小不同的气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或者假设)或者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提出问题:除了深度以外,你认为液体压强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板书:二、影响因素
1.深度
2.重力
3.方向
4.密度)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是否有关。①明确深度的概念:液体中某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与“高度”区分开)②启发学生理解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③启发学生理解控制变量的方法。④启发学生利用微小压强进行小组合作,开始探究。⑤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操作、讲解,并给出实验结论。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重力是否有关。①启发学生理解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②启发学生理解控制变量的方法。③启发学生利用微小压强进行小组合作,开始探究。④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操作、讲解,并给出实验结论。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方向、密度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法和之前相同,请同学们完成学案对应位置的填写
独立思考后再相互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学生提出利用两端开口的容器,一端蒙上橡皮膜进行实验。观察、思考与表达思考并讨论,提出实验验证的方案。①未注水时橡皮膜跟竖直线平行;②注水后橡皮膜凸起,表明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思考与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把一个容易产生形变的物体放在水里,看它是否发生形变。如果发生形变,证明水的内部有压强。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水气球软管中液面变化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思考、讨论,达成共识“将水气球换成一个易变形的平面”观察微小压强计的结构,试着进行简单操作,体会微小压强计显示压强的原理。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设计并完成实验:将探头的橡皮膜朝下放入液体中,观察U形管是否有高度差,若有,则证明液体有向上的压强。转动探头,橡皮膜在不同方向时U形管都有高度差,则证明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思考与讨论,提出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重力(质量)有关,也可能跟方向和密度有关。思考与讨论,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过程。思考与讨论,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过程。思考、讨论,完成实验并填写学案。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认识微小压强计,初步掌握微小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控制变量的意识,培养实验力。
投影仪投影仪PPT
3’00”3’00”2’30”4’00”4’00”7’00”3’00”
实践操作
开始探究实验教师点拨: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可以采取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利用同屏器拍下学生实验对比图
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归纳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略)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有控制变量的意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手机拍照
4’30”
分享交流
观看随机实验照片,得出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与液体质量和方向无关。
肯定学生实验中获得的结论,练习学生归纳能力和识图能力
同屏器
1’00”
归纳总结
请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掌握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
学生思考与讨论后回答,相互补充。
承上启下,总结本节课知识,开启学生对下次课的兴趣
1’00”
板书设计
探究液体压强一、液体有压强
1、对底
重力
2、对壁
流动性
3、内部
向各个方向二、影响因素猜想:1.深度
2.重力
3.方向
4.密度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故此部分内容课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第二天回收查看效果,并及时订正。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_______,具有_______性液体压强测量仪器压强计(原理:通过U形管中液面_____显示薄膜受到的________大小)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液体对容器______和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______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___有关。一、知识清单二、基础练习1.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质量为22t,在下潜实验中成功突破7000m水深大关.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蛟龙号”所受水的压强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
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装置的名称是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图乙和图丙是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图丙和图丁,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三、做一做
矿泉水瓶中倒满水,用铁钉在瓶子侧壁不同高度处扎三个小孔,观察水从小孔流出的情况,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评价量规
一、知识清单答案:重力;流动。高度差;液体压强。底部;侧壁。向各个方向。深度;密度。设计立意:巩固液体压强的基本知识二、基础练习1.变大2.微小压强计;增大;密度3.孔越深,水流的越远。三、做一做原因是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设计立意:检验学生对深度的理解及其能否灵活运用课上知识的能力
教学反思
课程之初,我通过简单复习,使学生产生疑问:“液体有压强吗?”。之后利用课上制作出的“水气球”证明液体有压强。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的同时,也借用“水气球”让学生知道了物理实验探究的一种方法——转换法。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时,我并没有单纯的直接给出实验装置,而是巧妙的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水气球”模型,让他们意识到还可以通过换橡皮膜的方法将形变放大,即物理实验探究的另一种方法——放大法。在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时,我在讲台上再现了
“水气球”模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装置,很容易想到可以通过将“水气球”放入水中,观察液面是否上升的方法来验证。当我提出想要验证液体内部某一方向是否有压强时,学生也很容易想到将“水气球”的弧面换成平面的方法,这就为之后学生认识微小压强计奠定了基础。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时,我在课前将每组制作“水气球”的塑料管分配的长短不一,这样就令学生制作出的水气球大小不等,学生自己就能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吗?这时,我再加以引导,猜想过程就进行的非常顺利了。我重点指导了学生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是否有关。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的误导学生,让他们认为加水改变深度也是可行的,然后通过分析不变量是他们自我否定,突出了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最后,我借助电子同屏设备,将学生实验过程用手机拍照。学生通过观察照片中的现象,就能快速统一结论。这种方法大大避免了课上时间的浪费。整节课以“水气球”为轴,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压强。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流畅,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开始
得出液体有压强
布置水气球任务
引入
利用转换法和
放大法
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设计实验
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强调控制变量
探究实验
回答:知道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时要控制变量等等
提问:课程收获
分享
交流
结束
PAGE
10探究液体压强(学案)
一、复习
压强公式:
二、液体是否有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
(有或没有)压强,原因:

2,液体对容器底
(有或没有)压强,原因:

3,液体内部
(有或没有)压强;
4,液体向
方向有压强。
三、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是否有关
自变量
,因变量
,不变量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有关或无关)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是否有关
自变量
,因变量
,不变量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有关或无关)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是否有关
自变量
,因变量
,不变量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有关或无关)
4、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是否有关
自变量
,因变量
,不变量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有关或无关)
……
四、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