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5 22:1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热容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
水、煤油、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演示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叙述实验目的;2、与学生交流实验的基本方法;3、解决实验前的思考问题;3、演示实验。出示目标,有的放矢
小黑板出示或教师板书关键词。
学生听讲,思考问题。学生听讲,思考问题:1、猜想哪些因素影响物质的吸热能力?2、实验中需要控制哪些变量。3、实验中怎么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知识点:比热容的概念、单位、物理意义(要求记住水的比热容)教师讲解:1、以引课时创设的情境为例,教师用标准的语言叙述解答。2、教师举例,学生尝试解答。知识点:热量的计算提问:1、比热容的物理意义;2、总结出计算公式。(三)知识点:用公式计算讲解例题:以书中想想议议中的计算题为例,讲解解题思路,板书解题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自学指导一阅读教材;结合实验现象完成“基础知识整理一”教师巡视;小组展示交流;教师明确。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整理二”教师巡视;小组交流展示;学生总结计算公式;教师明确答案。自学指导三独立解答基础知识中的计算题;
(各别同学板演)针对板演解题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教学过程
知识整理,课堂小结五、习题检测,知识升华
将你学到的知识写在黑板上,看谁补充的多。1、水的比热容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
。2、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3、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①

4、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热容
比热容:Q=Cm△t
比热容是反应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
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