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探索宇宙 (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8 探索宇宙 (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14 21:25:13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探索宇宙
宇宙
新课导入
说一说你知道的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新课讲解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九大行星及卫星、矮行星、流星、彗星、小行星。
太阳
太阳系
新课讲解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米?
1光年=
9
460
800
000
000
000米
=
94608亿千米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
新课讲解




1.上面两幅图中,银河系各呈什么形状。
讨论
2.图中红点是什么?
3.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吗?
太阳系
新课讲解
一、银河系的概况
构成: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亿~2000亿颗。
形状:侧视图中的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图中的银河系又像一个大旋涡,有四条螺旋状旋臂从中心伸出。
大小: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为3万光年。
新课讲解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目前,人们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10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星系。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
新课讲解
太阳系
其它七大行星和矮行星,小天体等
地球
其它众多的恒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
宇宙
新课讲解
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
红外星
主序星
红巨星
超巨星
燃料消耗殆尽,膨胀
爆炸
超新星
黑洞
中子星
缩小
白矮星
黑矮星
新课讲解
黑洞是一种非常神秘的天体。它的体积很小,但密度却大得惊人,每立方厘米就有几百亿吨甚至更高。由于它的密度大,所以引力也特别强大。连跑得最快的光也逃脱不掉黑洞的巨大引力。
  由于黑洞本身不发光,所以用任何强大的望远镜都看不见黑洞。尽管如此,大多数科学家仍相信,宇宙中有着许许多多黑洞。当大质量的恒星演化到晚年,经过超新星爆发,就有可能坍缩成黑洞。在宇宙早期,也会形成一些小黑洞。小黑洞的体积只有原子核那么大,质量和一座山差不多,达到上亿吨,里面蕴藏的能量相当于10个大型的发电站。
新课讲解
三、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伽利略在演示如何
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用肉眼观察
(在地球上)
用望远镜观察
(在地球上)
用火箭运载
(在地球上)
用航天器观察
(在太空中)
航天人观察
(在太空中)
新课讲解
望远镜
运载火箭




航天器
天文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
反射望远镜
光学望远镜
空间站
探测器
宇宙飞船
人造卫星
新课讲解
人造地球卫星
新课讲解
宇航员拍摄宇宙图片
太空中看到的月亮更加明亮,杨利伟摄。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冰花一样的云层,杨利伟摄,他说这是他看到的地球最美的画。
浑天仪
伽利略望远镜
牛顿的反射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见8
探索宇宙
填空题
1.我们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_______,我们已经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__________。
2.北宋时期的________在《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________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4.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载人飞船_______把中国升空第一人_______载上了天空。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2007年10月24日,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

2.现在我们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宇宙的边缘。(

3.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4.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

5.张衡的“浑天说”比“益天说”有非常大的进步。(

6.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亩奥秘。(

三、选择题
1.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太阳是宇宙中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恒星
B.现在有很多证据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
C.宇宙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宇宙
2.银河是有许许多多(
)构成的。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3.河南姑娘刘洋搭载(
)成为我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女宇航员。
A.“神舟”九号
B.“神舟”六号
C.“嫦娥”一号
4.下列有关地球、太阳与宇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
B.太阳是太阳系唯一发光的恒星
C.地球绕日公转形成四季更替
D.人们已能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宇宙的边缘
5.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太阳能
其他形式的能
2.沈括
3.阿姆斯特朗
4.神州五号
杨利伟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A
2.C
3.A
4.D
5.D
3
/
3《探索宇宙》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6.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7.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问题:
出示浑天仪图片
提问:这个图片里的物体大家认识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讲述:浑天仪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研究月球和其他星球的仪器,是东汉的张衡发明的,这表明5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一些仪器来探索宇宙了,今天我们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出示课题)
2.让学生围绕文本内容提出问题。
3.目标导向,提出问题: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有什么关系?
4.明确问题,准备探究。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一、探索望远镜
1.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
2.学生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
(如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可以补充介绍其他望远镜,如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
3.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
4.学生讨论交流。
二、宇宙探测器
1.教师:从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获得信息是很有限的,到太空中观测,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人类向太空中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同学们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根据这些探测器的功能进行分类,然后把你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告诉大家。
2.学生整理资料并交流。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它们都有什么用途?你认为探测宇宙组好的方法是什么?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做个火箭工程师
1.讲述: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万户”吗?能说说他的故事吗?
3.学生讲述万户的故事。
4.教师提出问题:古代的火箭曾以火药作为动力,你知道现在的火箭用什么做动力吗?
5.学生回答。
6.教师:现在我们用气球做实验来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学生做气球实验。
7.观察思考:气球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8.学生交流。
9.教师:火箭工作的原理是用了反冲力的原理,燃料在一个特制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下喷出,火箭便向前飞去。请同学们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火箭的飞行?你有什么办法让火箭飞的更直、更高?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10.学生讨论交流。
11.教师:现在我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火箭工程师,要成为真正的火箭工程师还需要学习很多。我们国家有许多为了祖国的火箭、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爷爷就是其中的一位,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12.学生交流。
13.教师: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爷爷的哪些精神?
14.学生交流。
总结:
1.学生自我总结,编题练习
(1)学生互动出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出一些题来考一考你的同学吗?
(2)教师收集反馈,补充出练习题。
2.巡视检测,互动评价
教师出题,师生互动完成练习题(略)。
3.总结归纳,整理信息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8
探索宇宙
太阳系
宇宙
银河系
河外星系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