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掌握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
通过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情况的学习,了解根据地军民开展群众性游击战的特点,体会中国军民在敌后抗日战场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为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奠定基础。
2
情境引入
《保卫黄河》
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
平型关大捷
新课探究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在正面战场配合作战。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新课探究
平型关遗址
平型关地形
新课探究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东北平型关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一一五师
歼灭日军1000多人
新课探究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论持久战》的提出: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新课探究
论证:
(1)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2)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3)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新课探究
结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新课探究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新课探究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新课探究
开展的抗日斗争: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敌后战场涌现出许多抗日英雄和模范人物。
新课探究
地道战
地雷战
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来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
概述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意义。
新课探究
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新课探究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新课探究
百团大战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新课探究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主要目标
1940年下半年
华北
彭德怀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彭德怀在前线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百团大战示意图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1)规模: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影响: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军随即转人反“扫荡”作战。
1.在抗日战争的一次战役中,参战官兵与群众提出了“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水塔,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电线杆,彻底破坏路基”的战斗口号,就此推测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D
随堂练习
2.(2017·威海)如右图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以百团大战纪念馆为背景的邮票。百团大战是(
)
A.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B.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标志
D.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A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